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偶氮染料降解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4 07:23

  本文关键词:偶氮染料降解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出处:《安徽建筑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偶氮染料 生物降解 新种 生长降解特性 酶学特性


【摘要】:偶氮染料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一类合成染料,因其成本低廉和染色性能突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纺织、皮革、食品和化妆品等行业。偶氮染料具抗光、抗氧化能力,故能稳定存在于水体,致使水体色度增加,且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此外,多数偶氮染料及其代谢的中间产物具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等毒害作用。因此,偶氮染料引起的水污染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偶氮染料废水的处理方式有很多,相对而言,生物法具有高效、安全、低能耗及环境友好等特点,因此,筛选出能够高效降解偶氮染料的微生物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研究着重于细菌的分离鉴定,并探究其生长降解特性,获得它的最适生长降解条件,同时对酶学特性进行初步探究,以期为染料废水的降解提供更充足的微生物资源,并为微生物降解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本研究从长期受染料污染的环境中分离出两株能够高效降解脱色甲基红的菌株L-1和L-4。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L-1归属于发酵成对杆菌属(Dyadobacter sp.),菌株L-4则分属于副球菌属(Paracoccus sp.),均是首次从该菌属中分离出能够降解甲基红的菌株。菌株L-1与发酵成对杆菌属菌株D.fermentans DSM 18053~T、D.soil JCM 16232~T和D.beijingensis CGMCC 1.6375~T的相似性很高,分别达到了99.2%、98.9%和98.7%。菌株L-1的主要脂肪酸分支为iso-C15:0、C16:1ω5c、iso-C17:0 3-OH和summed feature3(C16:1ω7c and/or C16:1ω6c)。此外,C16:0、iso-C15:0 3-OH和C16:0 3-OH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与模式菌中的分布及含量很相近。菌株L-1的基因组DNA G+C mol%含量为51.3%。其与模式菌D.fermentans、D.soil和D.beijingensis的DNA-DNA杂交同源性分别为38.6±2.6%、41.2±1.8%和35.0±2.1%。综合上述结果,我们鉴定菌株L-1为Dyadobacter属的一个新种,并为其命名Dyadobacter jiangsuensis sp.nov.。本研究还对菌株L-4的最适生长条件进行了探索。通过实验发现,该菌株能够很好地利用各种碳氮源,在LB液体培养基中OD600nm能达到2.2左右。菌株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pH7.0。通气量对该菌株生长总体上是随着装液量的不断增大呈现出下降趋势,但影响却并不是很明显。部分金属离子对该菌株的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中Co~(~(2+))的抑制作用最强。菌株L-4的降解特性实验表明该菌株降解甲基红的适宜温度为25~30℃,适宜pH值为6.0~7.0,Zn~(2+)、Co~(2+)、Cu~(2+)、Ag+、Al~(3+)、Fe~(3+)、Fe~(2+)对甲基红的降解有较强地抑制作用。但通气量对菌株L-4影响较小,缺氧条件也可较好的降解甲基红,12h时装液量≥125m L,实验组降解率仍大于40%。该菌株对高浓度甲基红也具有良好的降解脱色能力,当始质量浓度≤200mg/L,24 h时,甲基红脱色率均保持在90%以上,300mg/L时,脱色率仍能达到43.35%。菌株L-4的酶学特性试验表明该酶一种组成型表达酶,主要分布在胞外,少量存在于周质空间。其最适酶学反应体系为:温度30℃,pH 7.0,在5m L的反应体系中加入粗酶量为100mL,反应时间持续15min。该酶在30℃以下,pH6.0~7.0时,酶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最高能达到95.98%。1mmol/L的Fe~(2+)能够促进该酶降解甲基红,而Ca~(2+)既不促进,也无抑制,其他的金属离子则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该酶在丙酮、甲醇和乙醇中最稳定,相对活力均在100%以上,乙醇达到116.88%。其他有机溶剂对该酶活力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三氯甲烷抑制效果最强,相对酶活力仅为9.09%。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1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洪柏;曲丽娜;王秋玉;;4株石油降解真菌的生长及降解特性分析[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7期

2 郑恩泽;;降解多菌灵木霉菌株的分离及其生防与降解特性[J];湖北农业科学;2012年07期

3 白智勇;李博;杨琦;;两株菌对萘的降解特性对比[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3年03期

4 陈芳艳;唐玉斌;毛莉;梁林林;;一株茄镰孢菌对菲的降解特性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5 段海明;王开运;乔康;张文成;王东;;两株毒死蜱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J];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6 郭夏丽;杨小丽;王岩;;复合菌系对玉米秸秆的降解特性[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年02期

7 袁怀瑜;刘书亮;王志龙;赵楠;赖文;;3-苯氧基苯甲酸降解真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J];食品科学;2013年07期

8 张蔚文,张灼;直链烷基苯磺酸钠优势降解细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9 陈亚平;叶宏;王娟;;亚硝化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年09期

10 艾毅宁;王娟;周德平;;亚硝化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永良;王彬彬;刘德立;;甲胺磷降解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A];第二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邓秀琼;任源;韦朝海;吴长彩;刘文豪;;降解吡啶与喹啉的Achromobacter sp.DN-06筛选、鉴定与降解特性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3 蔡晶晶;李济吾;;降解吡啶的链霉菌(Streptomyces sp.)筛选及降解特性的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高松;张兰英;王琳;刘鹏;邓银舟;;低温菲降解菌群的筛选驯化与降解特性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5 赵和平;郜洪文;;两株菲降解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6暨第一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林抗美;官雪芳;鲁国东;王宗华;张秋芳;谢恩;马丽娜;刘波;;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scae)对乐果降解特性的研究[A];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二届全国农业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化研讨会》和《第十一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和内蒙古微生物学会2008年会》论文摘要[C];2008年

7 唐美珍;胡盼盼;梁晓庆;王栋;孙士顺;李婷婷;王艳娜;;一株咪鲜胺锰盐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彭星星;罗建军;林庆胜;刘承兰;钟国华;;苄嘧磺隆高效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金一和;刘薇;田川直史;齐藤猛;本多泰挥;西山直宏;;地面水中洗涤剂主成分Linear Alkyl Benzene Slufonate的生物降解特性[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10 崔长征;胡洪营;于亚琦;郭长城;于茵;;PPCPs类药物卡马西平降解菌株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段海明;毒死蜱降解细菌的筛选、降解特性及其固定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2 王子兴;煤气化废水特征污染物在厌氧/缺氧/好氧组合工艺中的降解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俊;毒死蜱降解菌的分离鉴定、降解特性研究及有机磷水解酶基因的克隆[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汪慧洁;除草剂乙草胺降解菌株YCA1的分离、降解特性及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杨敏;17α-乙炔基雌二醇、诺氟沙星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D];济南大学;2016年

4 杨蕊琪;青藏高原土壤中原油降解细菌的多样性及降解特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年

5 尚海英;典型合成橡胶废水有机物分析方法及生物降解特性[D];兰州交通大学;2016年

6 陈亮;偶氮染料降解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6年

7 王惠祥;硫氧化菌的分离鉴定、降解特性及其固定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8 冯发运;具有毒死蜱降解特性的植物内生菌的分离筛选[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9 倪雪;具有菲降解功能的植物内生细菌筛选及其降解特性[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10 陈勿力吉玛;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的富集、分离及其降解特性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274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3274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c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