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与GIS的蓝藻水华爆发动态监测与模拟
本文关键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与GIS的蓝藻水华爆发动态监测与模拟 出处:《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2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污染 无线传感器网络 地理信息系统 灰色理论 人工神经网络
【摘要】:准确获取水体中物质含量与分布区域是开展蓝藻水华爆发预防、预测、预警工作的基础。针对内陆湖泊蓝藻水华爆发突发性、随机性、区域性等特点,研究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s networks,WSNs)及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相结合的蓝藻水华爆发动态监测与模拟方法。利用水质传感器组成多源异构水环境感知单元,获取湖泊水质数据;将改进的灰色理论(advanced grey model,AGM)及BP人工神经网络(BP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BPANN)相结合,预测24 h内蓝藻水华的浓度与趋势。滇池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的灰色理论对模型的输入参数进行预测,其各参数的决定系数均大于0.6,均方根误差叶绿素a较大5.86μg/L,其次高锰酸盐指数2.64mg/L,其他指标在0.44~1.89之间,说明模拟精度较高,改进的灰色理论能够为组合预测模型提供确证的输入参数;改进的灰色理论及BP人工神经网络组合算法的决定系数为0.86,表明该方法能够客观准确预测滇池叶绿素a浓度。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能够为湖泊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西部资源环境地理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
【基金】:国家863计划(2012AA121402) 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20115303110002)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6FD020) 云南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01000205020503066)
【分类号】:X524;X87
【正文快照】: 0引言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全球气候变暖,内陆湖泊水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和复杂,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形成以点源污染与非点源污染、内源污染与外源污染相结合的趋势,湖泊流域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蓝藻水华爆发日趋频繁,阻碍了流域社会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虹漫,冷云;浅谈蓝藻水华的危害与防治[J];内陆水产;2003年12期
2 王玉群;李志文;;蓝藻水华对鱼类的危害和蓝藻水华的控制(上)[J];科学养鱼;2006年08期
3 罗凯;;蓝藻水华治理方法比较及武汉官桥湖治理浅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10期
4 熊春妮;田晓锋;汤爱仪;魏鸿辉;;我国蓝藻水华遥感监测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9期
5 瞿升腾;;广东省水库蓝藻水华防治中心挂牌成立[J];广东水利水电;2010年07期
6 黄炜;商兆堂;;蓝藻水华强度的显著相关环境因素识别模型[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3年06期
7 王扬才,陆开宏;蓝藻水华的危害及治理动态[J];水产学杂志;2004年01期
8 王扬才;陆开宏;;利用鱼类控制蓝藻水华[J];中国水产;2006年08期
9 姚雁鸿;何文辉;余来宁;;池塘蓝藻水华的产生及对养殖的危害[J];江西农业学报;2007年04期
10 蒋艾青;;城郊污水塘蓝藻水华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绵红;肖莆;朱余;;蓝藻水华原位水质预警监控指标体系的优化[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2 沈强;胡菊香;赵先富;;我国蓝藻水华发生格局及监控预警现状[A];中国原水论坛专辑[C];2010年
3 陈东妮;徐进;;浅谈蓝藻水华及其防治措施[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谭文华;李仁辉;;武汉东湖蓝藻水华监测及超微蓝藻多样性研究[A];第二届全国藻类多样性和藻类分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杜桂森;杨忠山;王建厅;刘静;;北京城市河湖发生蓝藻水华原因的探讨[A];2003年北京“水与奥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杨柳燕;肖琳;王晓琳;武俊;;蓝藻水华衍生污染物的毒理效应与健康风险[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七届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贾晓会;施定基;;关于蓝藻水华发生原因的11个假说[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赵孟绪;;热带亚热带水库蓝藻水华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A];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1水资源与水生态[C];2013年
9 杨青;陈漫漫;孙从军;李小平;;淀山湖蓝藻水华预警和控制技术评估平台开发[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10 张军毅;朱冰川;;水华、蓝藻水华、湖泛及其与富营养化关系的探讨[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我国水生生物科学家揭开武汉东湖蓝藻水华消失之谜[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2 朱燕邋陈淑娟;蓝藻水华预警体系昨启动[N];珠海特区报;2008年
3 记者 路平 通讯员 卢欣;为饮水安全提供技术支撑[N];广东科技报;2010年
4 辛化;揭开武汉东湖蓝藻水华消失之谜[N];大众科技报;2001年
5 杭春燕;江苏太湖“治藻”启动应急预案[N];西部时报;2008年
6 刘晓波邋吴红梅;南京专家探究蓝藻成因及防治[N];新华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吴桂霞;人类与蓝藻的持久战[N];广东科技报;2012年
8 高政权 山东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王瑞平;让蓝藻水华远离水体[N];中国水利报;2009年
9 曹大伟;宝安建成水库蓝藻水华预警实验体系[N];深圳特区报;2008年
10 记者 文慧;官桥湖再现蓝藻水华[N];湖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成林;太湖蓝藻水华及藻源性“湖泛”形成机制的气象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2 贾永;水华蓝藻及其毒素降解菌的降解能力和机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黄炜;蓝藻水华显著相关因素识别、短期预测与区域合作治理研究[D];上海大学;2014年
4 陆开宏;蓝藻水华与2种藻食性水生动物的相互作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胡韧;珠海水库富营养化现状、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与蓝藻水华风险分析[D];暨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望成;基于环境1号卫星的蓝藻水华提取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婷婷;蓝藻聚集对水葫芦的生态影响及植物残体分解变化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苏志鹄;太湖流域土壤侵蚀与蓝藻水华的时间响应关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4 吴珊;水产养殖池塘蓝藻水华的生物防治[D];扬州大学;2016年
5 熊志鹏;信息菌素选择性抑制蓝藻生长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6 李扬扬;蓝藻暴发对湖泊生态系统中内源营养盐的影响[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7 刘文杰;内陆湖泊蓝藻水华的遥感监测与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8 赵小丽;硫酸铜和金藻Poterioochromonas sp.控制蓝藻水华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7年
9 宋睿;蓝藻水华衍生物铵态氮对典型水生生物的生物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陈明曦;蓝藻水华生消机制室内模拟试验研究[D];三峡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290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329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