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西半湖浮游藻类群落及体内微量元素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巢湖西半湖浮游藻类群落及体内微量元素的研究 出处:《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巢湖西半湖 浮游藻类 富营养化 污染 微量元素
【摘要】: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由于其供给水源地的特殊地位,巢湖的富营养化和污染问题一直备受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高度关注。浮游藻类等水生植物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其生存的状态和对营养、污染物质的吸收和富集能力受到水体水质的显著影响,因此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污染状态。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资料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巢湖西半湖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时间系统的样品采集,结合高精度测试技术,运用生物学、环境科学、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等交叉理论和方法,研究了巢湖西半湖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和优势门属的时空分布特征,评价和研究了巢湖西半湖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污染状态,揭示了浮游藻类体内微量元素赋存和分布特征,分析了微量元素的来源。通过研究,可以得出:(1)巢湖西半湖为碱性水体,溶解氧含量为6.37-14.86mg/L左右。浮游藻类的藻密度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是6-1200×104个/L、0.88-23.15μg/L,总体呈现出夏季冬季春季的变化规律。5项水质参数之间均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只有水温和溶解氧含量为显著负相关。(2)可检出的浮游藻类共计9门65属131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其次为蓝藻门、硅藻门、裸藻门、甲藻门、黄藻门、隐藻门,金藻门和红藻门最少,而从平均个体数量来看,蓝藻门是巢湖西半湖的绝对优势藻门,其次是绿藻门、硅藻门、裸藻门和甲藻门,而黄藻门、红藻门、金藻门、隐藻门藻类个体数量较低。总体上看,浮游藻类各藻门的种属数量和个体数量均随着季节而逐渐升高。(3)绝对优势藻属为微囊藻属,而相对优势藻属随着季节变化而不完全相同,各藻门、属的个体数量均存在一定的时空分布差异性。(4)污染特征性藻类所占比例远高于非污染特征性藻类,其中绝对优势藻属微囊藻属所占比例较大,说明污染特征性藻类在巢湖西半湖水体中生长较为旺盛,分布广泛,也侧面反映了巢湖西半湖水体的营养和污染状态较为严重。(5)浮游藻类多样性指数中,丰度、均匀度、优势藻属优势度、微囊藻属优势度和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是1.59-7.83、0.61-0.94、0.48-0.81、0.31-0.69和2.02-3.26,其中丰度和优势藻属优势度为夏季冬季春季,而均匀度、微囊藻属优势度和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均值则随着季节逐渐升高。岛屿附近和湖区标志点附近水体更易出现丰度、均匀度和两种优势度的较大值,而春、夏两季的湖区补充点附近水体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较大。(6)根据多种评价方法对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污染状态显示,巢湖西半湖水体营养状态总体为富营养状态,污染状态为重污染状态,冬、春季则程度相对较轻,河流入湖口和岛屿附近区域的水体营养化程度高于其他湖区,各区域的总体污染状态比较均匀。(7)浮游藻类体内各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范围是0.001-29882.456μg/g,浮游藻类对水体中各微量元素的富集系数为23-1872397,而对沉积物中元素的富集系数为0.001-6291.518,总体均表现出冬季春季夏季的季节性变化,各微量元素种类和不同区域水体之间差别较大,如营养元素的浓度和富集系数普遍高于毒性元素。(8)浮游藻类体内的微量元素可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分成4组① Fe.Zn; ② Cr、Ni、Pb;③ Mn、Hg;④ Cu、As和Cd,归类的结果与各微量元素之间相关性分析的结果相类似。(9)浮游藻类体内的微量元素主要源自对水体、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富集,可能来源有工业生产、农业活动以及城乡生活来源等。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5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边归国;去除淡水浮游藻类方法的研究进展[J];四川环境;2004年06期
2 宋玉芝;秦伯强;高光;;氮及氮磷比对附着藻类及浮游藻类的影响[J];湖泊科学;2007年02期
3 刘梅芳;万文;裴国凤;;南湖春季细菌和浮游藻类群落的动态变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4 王亚尼;周序协;张桂蓉;魏开建;阮宜兵;;大茶湖浮游藻类调查与水质初步评价[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5 王旭;;浮游藻类在环境评价中的作用[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1年02期
6 赵晓霞;哈素海的浮游藻类及其生物学评价[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1992年02期
7 谢允田,魏民,石岩,刘奎生,王爱民;热排水对浮游藻类季节变化影响的研究[J];水电站设计;1997年03期
8 杨东妹;陈宇炜;刘正文;吴庆龙;;背角无齿蚌滤食对营养盐和浮游藻类结构影响的模拟[J];湖泊科学;2008年02期
9 朱春峰;孙中响;张伟;吕佳金;马嵩;陈葵;;硫酸氘制剂对淡水浮游藻类群落衰减的影响[J];饲料研究;2009年05期
10 刘淑芳;府河的浮游藻类与水质污染的关系[J];环境科学;1995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俊芳;赵先富;马沛明;谢树莲;;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特征[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2 沈红梅;冯佳;谢树莲;;汾河太原段浮游藻类结构特征及水质评价[A];第二届全国藻类多样性和藻类分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朱小山;蔡建东;董燕红;蒋跃进;吴施卫;杨炼锋;;珠江口营养盐比例及其与浮游藻类的关系[A];第一届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李媛;范天瑜;吴青文;;武汉东湖浮游藻类的季节性变化特征[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八卷)[C];2013年
5 罗文怀;胡章立;;深圳不同营养状态水体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及其有害蓝藻快速检测技术研究[A];广东省植物学会第十七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顾林娣;刘天彬;陆斌;;小水体中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动态及其对水质的生物指示[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7 陈碧华;郑洪萍;郑怡;;漳州杜塘水库浮游藻类的种类组成及种群数量[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8 邓祥元;朱莉;韩召稳;高坤;;长江镇江段浮游藻类群落特点的初步研究[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魏印心;李谨;虞左明;;钱塘江引水治理后西湖浮游藻类群落的研究[A];中国藻类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10 徐彩平;陈宇炜;;鄱阳湖浮游藻类时空分布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喜马拉雅山冰雪融化 导致海洋藻类“疯长”[N];中国海洋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程曦;淀山湖氮磷营养物与浮游藻类增长相互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婷;浮游藻类与鲢鱼养殖关系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2 傅园园;东洞庭湖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与动态特征及其对水环境的指示作用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梦;巢湖西半湖浮游藻类群落及体内微量元素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4 武琳;景观水体浮游藻类变化及与水质因子关系分析[D];清华大学;2011年
5 张秋节;浮游藻类和附着藻类生长特性的对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6 景钰湘;上海滴水湖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评价[D];上海海洋大学;2012年
7 梁晓霞;晋阳湖浮游藻类群落结构与水体生态修复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8 宋丽娟;重庆长江嘉陵江交汇段浮游藻类变化规律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9 高洋;刘家峡水库水体浮游藻类群落特征及水质生态评价[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邹晓阁;北黄海浮游藻类的光学特性和遥感反演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322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332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