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污染饮用水源预处理技术及其节能运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5 14:27

  本文关键词:污染饮用水源预处理技术及其节能运行研究 出处:《中国给水排水》2016年1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曝气生物滤池 节能 间歇曝气 低温


【摘要】:为有效解决污染饮用水源(尤其是低温期氨氮)处理问题,进行了火山岩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技术及其节能运行研究。在气水比为1:1、进水氨氮为1.88~2.63 mg/L时,BAF采用间歇曝气方式能够和连续曝气方式一样使出水氨氮浓度小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0.5 mg/L的限值。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在常温期(水温≥10℃)最佳曝气方式为曝气0.5 h、停止曝气1 h,每天可以节约2/3的曝气量;在低温期(水温10℃)最佳曝气方式为曝气0.5 h、停止曝气0.5 h,每天可以节约1/2的曝气量。此外,BAF对COD_(Mn)、亚硝酸盐氮和浊度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嘉兴市嘉源给排水有限公司;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403003)
【分类号】:X52;TU991.2
【正文快照】: 曝气生物滤池(BAF)于20世纪80年代被作为一种新型污水处理工艺而得到迅速发展,在国内外已经有不少成功应用的案例[1’2],但在以氨氮为特征污染物的国内饮用水处理领域仍有待进一步深人研究[3],其中低温期氨氮生物处理更是技术难题[4]。陆少明等[5]进行了大颗粒轻质陶粒氋速给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天寅,蒋柱武,赵建夫,夏四清;连续进出水间歇曝气工艺硝化与反硝化动力学[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2 喻文熙,高廷耀;连续流间歇曝气工艺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1997年04期

3 黄天寅,孙更民;连续进出水间歇曝气工艺发展展望[J];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胡晓东;郑秋辉;徐森;;间歇曝气法处理青霉素废水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3期

5 张雯;邓风;徐华;;间歇曝气和连续曝气对完全混合式反应器系统脱氮性能的影响[J];环境化学;2013年11期

6 罗固源,刘智刚;无回流间歇曝气系统总磷去除的实验分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7 胡晓东,张刚;两级间歇曝气法处理农药废水工艺的应用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8 王文标,罗固源,刘鸿霞;无回流间歇曝气系统中沉淀期间进水的效应[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8期

9 金春姬,杨海,高京淑,金秀生;间歇曝气脱氮系统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5年06期

10 周健,罗固源,刘国涛,吉方英;间歇曝气反应器的运行工况试验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吉方英;罗固源;周健;刘国涛;;间歇曝气系统脱氮反应速度研究[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礼祥;城市污水处理连续流一体化生物反应器工艺研究与能效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陆谢娟;低C/N比污水间歇曝气MBR脱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兴;间歇曝气一体化悬浮填料床—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2 赵亚鹏;自控间歇进水双区串联曝气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3 亓鹏玉;间歇曝气人工水平潜流湿地脱氮除磷效果及氧化亚氮释放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王凤祥;间歇曝气工艺的生产性运行与调控管理[D];重庆大学;2006年

5 邓长慧;一体化间歇曝气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08年

6 朱建军;完全混合式连续进出水间歇曝气工艺的仿真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7 程志鹏;缺氧滤池—连续流间歇曝气活性污泥一体化反应器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8 岳波;中试氧化沟间歇曝气脱氮规律及控制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9 郭烨烨;间歇曝气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污水净化效果及微生物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10 孙武堂;间歇曝气生态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工艺特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33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333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6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