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氟调醇的环境污染与毒理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5 20:10

  本文关键词:氟调醇的环境污染与毒理学研究 出处:《化学进展》2016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氟调醇 多氟和全氟化合物 环境污染 生物转化 毒性效应


【摘要】:多氟和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由于其独特的稳定性、疏水性和疏油性被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中。PFASs的生产方式有两种:电化学氟化法(ECF)和调聚反应。由于持久性、毒性和生物富集性,ECF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全氟辛烷磺酸(PFOS)及其盐和全氟辛基磺酰胺(POSF)于2009年被正式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的POPs名单,发达国家也开始逐渐停止用ECF方法生产PFASs。因此,调聚反应产生的PFASs前驱体氟调醇(FTOHs)的产量不断增加。研究表明,FTOHs经生物或非生物转化能够生成全氟烷基羧酸(PFCAs),可能是PFCAs污染的间接来源。此外,FTOHs的一些中间代谢产物能够与多种生物分子共价结合,引起严重的毒性效应,而代谢终产物又能引起肝毒性和肾毒性等。近年来,FTOHs的环境问题已成为环境科学、毒理学和流行病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FTOHs的生产状况、环境污染水平和相关代谢产物的毒性。最后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汉大学环境与健康研究院;
【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No.XDB140401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1321004;21375143;91543203)资助~~
【分类号】:X171.5;X131
【正文快照】: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lhguo@rcees.ac.cnContents1 Introduction2 Production status and human exposure of FTOHs2.1 Production status2.2 Human exposure of PFAAs3 Environmental occurrence of FTOHs3.1 Basic properties3.2 Analytical methods3.3 Environme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敬艳,黄丽萍,乔显亮,杨希川,陈景文;1,8-二羟基蒽醌对大型n灥亩拘孕в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06期

2 李贞;李丕鹏;徐齐艳;陆宇燕;;农药和化肥对无尾两栖类蝌蚪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10年02期

3 林加涵,林海宁,黄志斌,方永强;铬对文昌鱼的毒性效应和生长的影响[J];台湾海峡;1998年02期

4 ;动物所专家应用代谢组学方法评价低剂量农药的复合毒性效应[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22期

5 康佳;雷炳莉;刘倩;王学彤;吴明红;徐刚;傅家谟;;上海河流沉积物的有机提取物对3种细胞的毒性效应[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6 刘智敏;顾雪元;王晓蓉;汤佳昀;罗军;;化学提取法预测土壤中镉对蚯蚓的毒性效应[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10期

7 于志刚,张经,史峰岩,吴超元;一种评价重金属污染对大型海藻毒性效应的新方法[J];海洋与湖沼;1999年02期

8 庞然;岳芳宁;王希萌;陈威;张承东;;复杂环境条件下富勒烯的微生物毒性效应[J];环境化学;2014年01期

9 黄敏毅;张育辉;;镉对中国林蛙肾组织结构的毒性效应[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陈芳;周启星;;模拟城市径流中加乐麝香和镉对大型水蚤的毒性效应[J];中国环境科学;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峰华;沈盎绿;沈新强;陈志杰;;溢油污染对蟹类幼体毒性效应的评价[A];200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王永华;王媛;丁君;常亚青;;构建海胆胚胎发育毒理模型检测除草剂的毒性效应[A];200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崔琳;曹冬;江桂斌;;代谢组学方法用于全氟辛烷磺酸盐的毒性效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林志芬;田大勇;王大力;尹大强;;以腈醛化合物为例探讨混合物联合毒性效应中关键原子电荷的作用[A];第七次全国分析毒理学大会暨第四届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王艳;王雯娜;唐莺莹;臧瑞玲;蔡伟民;;镉污染对十字花科蔬菜作物生长发育的毒性效应[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昕馨;宋玉芳;;低剂量菲污染对小麦细胞色素P450和过氧化物酶的毒性效应[A];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李昕馨;宋玉芳;;低剂量菲污染对植物细胞色素P450和过氧化物酶的毒性效应[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孙立伟;池剑;彭祖华;傅正伟;;Beta-肾上腺受体阻滞剂对模式鱼的毒性效应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9 刘锡尧;袁东星;刘丽华;梁英;陈耀瑾;林方芳;;梯度方法研究燃煤电厂脱硫海水对褶牡蛎(Plicatula Gmelin)的汞富集及毒性效应[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10 赵慧敏;李敏;魏东斌;杜宇国;;二苯甲酮类紫外防晒剂的生物毒性效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通讯员 沈基飞 记者 陈丽平;发现烟草颗粒物致癌新机制[N];法制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宿烽;有机锡化合物和烟碱类杀虫剂对牙鲆鱼鳃细胞株(系)的毒性效应与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朱丽岩;几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青岛近海常见海洋动物的毒性效应[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 刘晶靓;滇池鱼类典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生物富集及毒性效应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4 张辉;六溴环十二烷(HBCD)和菲(PHE)对菲律宾蛤仔毒性效应与污染检测技术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5 汪宁欣;无机砷在淡水浮游植物和动物中的富集与毒性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6 王法琦;全氟辛烷磺酸发育神经毒性的分子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7 孔庆霞;不同营养条件下萘和菲对小球藻的毒性效应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娟娟;基于斑马鱼毒性效应的污水再生处理工艺过程的比较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2 杜宇;稀土元素镧和铜单一及复合胁迫下对蚯蚓几种重要酶活性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3 李靖;十溴联苯醚—铅复合胁迫重复暴露对蚯蚓—土壤系统毒性效应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4 王维君;铬对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幼体的毒性效应[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翔;三氯异氰尿酸和盐酸环丙沙星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D];暨南大学;2006年

6 吕琨淼;人工合成氧化铜纳米颗粒对浮萍的影响:毒性效应、吸收方式和分布规律[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7 何志强;重金属(铜、锌和汞)对中华倒刺渻生物毒性效应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王珊珊;有机锡化合物的生物毒性效应及其预测方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9 陈玛丽;四溴双酚-A对鱼类的毒性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董晓晓;铜、镉、硒对大型n灥亩拘孕в盎硌芯縖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342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3342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3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