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ABS树脂废水胶乳浓度对破乳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2-27 12:07

  本文关键词:ABS树脂废水胶乳浓度对破乳的影响 出处:《化工学报》2016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胶乳废水 破乳 浓度 投加量 聚合物 胶体 乳液


【摘要】:以ABS树脂接枝聚合工段废水为研究对象,聚合氯化铝(PAC)为破乳剂,考察了胶乳浓度对破乳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胶乳浓度下均存在优化的药剂投加量区间,投加量过小或过大均会造成破乳效果不佳。随着胶乳COD浓度由13012 mg·L~(-1)下降至192 mg·L~(-1),单位胶乳COD的优化药剂投加量由6.1~10.8 mg·g~(-1)增加至7.7~13.8 mg·g~(-1),区间向右移动,最佳COD去除率由99.30%下降至91.24%。稀释前后最优单位胶乳COD的药剂投加量提高了40%左右。PAC对ABS树脂废水胶乳的破乳机理以吸附-电性中和为主,随着PAC投加量的增加,胶粒Zeta电位逐渐升高,Zeta电位在-23~13 m V范围内,胶乳可有效破乳。
[Abstract]:The effect of latex concentration on the demulsification effect of ABS resin graft polymerization section wastewater was studied, and poly aluminum chloride (PAC) was used as demulsifi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osage range of the optimized agent exists under different latex concentration, and the low or too large dosage will result in poor demulsification. With the latex COD concentration decreasing from 13012 mg to L~ (-1) to 192 mg. L~ (-1), the optimal dosage of unit latex COD increased from 6.1~10.8 mg to g~ (6.1~10.8), and the mobile zone moved to the right, and the best removal rate decreased from 99.30% to 91.24%. The dosage of the best unit latex COD before and after dilution was increased by about 40%. The Demulsification Mechanism of PAC for ABS resin wastewater latex is mainly adsorption electric neutraliza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PAC dosage, the Zeta potential of colloidal particles increases gradually, and the Zeta potential is within the range of -23~13 m V, and latex can be effectively demulsified.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2ZX07201-005)
【分类号】:X783.2
【正文快照】: 引言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聚合物(ABS)树脂生产主要采用乳液接枝本体SAN掺混工艺[1-3],生产过程产生大量有机废水[4],主要来自丁二烯聚合、乳液接枝和凝聚干燥3个工段[5-6]。ABS树脂废水含有大量胶乳[7]及有毒有害污染物[8],可生化性差[9],难于直接进行生物处理[10-12],必须先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伟才;;在ABS树脂专委会第五届年会上的发言[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06年23期

2 何承东;我国耐热ABS树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3 何;;新颖阻燃型ABS树脂[J];浙江化工;1989年02期

4 李玉芳;伍小明;;ABS树脂的生产技术及国内外市场分析[J];化工科技市场;2006年07期

5 周正发,黄华,刘念才;丙烯酸接枝ABS树脂的合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11期

6 金范龙;陆书来;张溯燕;蔡小平;于京鑫;;微观结构与ABS产品性能的关系 (Ⅰ)ABS树脂的形态结构及力学性能[J];弹性体;2010年04期

7 ;亚洲ABS树脂交易价格创新高[J];化工时刊;2013年01期

8 李正西;发展我国的ABS树脂产业[J];现代化工;1998年09期

9 张传贤;兰州石化公司ABS树脂研究开发历程[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3年01期

10 万志强;ABS树脂的生产技术及产业现状分析[J];炼油与化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英俊;何顺伦;;ABS树脂的改性及功能化研究与开发[A];2005塑料助剂生产与应用技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锬;赵旭忠;蔡绪福;;ABS树脂无卤膨胀型阻燃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3 薛慧峰;赵家林;赵旭涛;曹兰花;任月英;胡之德;;ABS树脂生产中废水里的有机物的定性分析[A];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色谱学术交流会暨仪器展览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杨明;我国多套ABS树脂装置将投产[N];中国石化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杨利民;针状硅灰石表面改性及对ABS树脂填充性能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2 穆蕊娟;易加工型ABS树脂的技术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牛秋生;ABS树脂的湿法挤出工艺及产品性能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4 耿丽丽;耐候性ABS树脂的合成与制备[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5 张光涛;高性能ABS树脂研究与开发[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6 林微;ABS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3年

7 朱跃;ABS树脂废水同步除碳脱氮生物处理技术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年

8 尹国强;采用集成胶乳SIBL制备ABS树脂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杜起;细乳液聚合制备聚合物包覆蒽醌溶剂蓝染料的纳米色料与本体法合成ABS树脂[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416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3416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f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