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添加生物基质对地下渗滤系统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2-28 20:28

  本文关键词:添加生物基质对地下渗滤系统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出处:《工业水处理》2016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地下渗滤系统 污水处理 煤渣 生物基质


【摘要】:构建了以土壤-煤渣分层装填的1#及土壤-煤渣-生物基质分层装填的2#两套地下渗滤系统(SWI)模拟装置,考察生物基质对SWI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水力负荷为10 cm/d时,监测两装置进出水中COD、总磷、氨氮和总氮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系统运行稳定后,装置处理效果显著,出水水质均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1#装置对COD、总磷、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9.75%、99.65%、93.66%、74.94%,2#装置分别为92.28%、99.85%、92.78%、84.49%。2#装置对TN的去除率较1#装置要高,添加生物基质可强化系统对TN的脱除能力。
[Abstract]:A set of 2# two sets of underground infiltration system (SWI) simulating device, which was loaded by 1# and soil cinder biological substrate, was constructed. The influence of biological matrix on SWI sewage treatment was investigated. When the hydraulic load is 10 cm/d, the changes of COD, total phosphorus, ammonia nitrogen and total nitrogen in the water are monitored by the two devi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system is running stable, device treatment effect, the effluent quality meets the "urban sewage treatment plant pollutant discharge standard" (GB 18918 - 2002) in an A standard, 1# device of COD, total phosphorus, ammonia nitrogen and total nitrogen removal rates were 89.75%, 99.65%, 93.66%, 74.94%. The 2# device is respectively 92.28%, 99.85%, 92.78%, 84.49%. The removal rate of TN by the 2# devic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1# device. The addition of biological matrix can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he system to remove the TN.
【作者单位】: 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省矿冶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C11B07) 江西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2BAB203027) 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YC2015-S286)
【分类号】:X703
【正文快照】: 江西赣州341000;3.江西省矿冶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西赣州341000)地下渗滤系统(SWI)是一种集好氧厌氧工艺的生态型污水土地处理技术,主要依赖土壤-植物-微生物的不同除污机制,协同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1〕,具有处理效果显著、运行管理方便、基建投资低、能耗小等特点〔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金荣;杨振放;吴耀国;;硝态氮在河流渗滤系统中的环境效应[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1期

2 李金荣;李金玲;杨振放;;河流渗滤系统对硝态氮污水的净化作用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年01期

3 李金荣;杨振放;李云峰;;硝态氮和苯胺在渭河渗滤系统中的生物化学作用[J];水资源保护;2007年04期

4 蔡世涛;王成端;徐庆元;王晓艳;李成龙;;无砾石管式地下渗滤系统的改进研究[J];广州化工;2010年04期

5 张子元;黄权中;郑艳侠;;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的发展与展望[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1年04期

6 戴强;;地下渗滤系统中介质的改良研究[J];能源与节能;2011年06期

7 王成端;党振华;;无砾石微孔管地下渗滤系统研究[J];环境工程;2011年S1期

8 戴强;张卫民;艾林芳;;地下渗滤系统基质的筛选[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9期

9 聂发辉;李田;向速林;鲁秀国;;不同结构生态浅层渗滤系统净化路面径流的效果与机理[J];给水排水;2012年06期

10 聂发辉;李文婷;李娟花;刘占孟;;生态浅层渗滤系统对径流中污染物削减的生物学机制[J];水土保持学报;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姚琪;张建强;许文来;;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研究与发展动态[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2 崔程颖;马利民;赵建夫;;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微生物特征研究[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3 陈俊敏;刘方;付永胜;;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污染物降解试验研究[A];四川省水污染控制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贾丽萍;姜彬慧;赵鑫;;地下渗滤系统处理农村分散性生活污水的研究进展[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章)[C];2014年

5 张建强;李倩囡;许文来;;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工程实践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6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在成都军区某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A];四川省水污染控制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 卢会霞;孙红文;傅学起;;土地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A];农村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马鸣超;姜昕;李俊;何江涛;;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中硝化菌群脱氮作用解析[A];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科技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马艳红;地下渗滤系统展现污水处理新视野[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记者 郑北鹰;我国首个绿色生态厕所建成[N];光明日报;2003年

3 叶红 陆轶峰;全国第一个绿色生态厕所[N];中国水利报;2003年

4 蔡炜;农村治污无须“克隆”城市模式[N];新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朱擎;基于固相碳源的多级土壤渗滤系统脱氮特性及工程化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李金荣;河流渗滤系统对已污染河水净化作用的模拟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3 聂俊英;改良的地下渗滤系统处理污水及相关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潘晶;地下渗滤系统微生物特征及强化脱氮工艺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5 李英华;污水地下渗滤系统脱氮关键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6 陈俊敏;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机理及其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7 刘家宝;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污染物去除机理及其处理效果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斐;改良式地下渗滤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工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王晓璐;快速城市化区域径流污染特征与综合控制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3 李慧;粉煤灰介质渗滤系统对城市非点源污染物的处理效果与机理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4 孙璐璐;复合垂直流沸石床渗滤系统去除低污染水氮磷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5 王梦芸;强化型土壤渗滤系统脱氮性能的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6 赵树荣;强化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处理城镇生活污水防堵塞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7 王绍春;地下渗滤系统改善园林景观水的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7年

8 崔程颖;新型人工强化土地渗滤系统工艺及技术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张永锋;黄土区地下渗滤系统试验与模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10 刘冉;地下渗滤系统净化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47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347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e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