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双向垂直流人工湿地堵塞解除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9 20:10

  本文关键词:双向垂直流人工湿地堵塞解除机制研究 出处:《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人工湿地 双向垂直流 交替进水 解除堵塞


【摘要】:人工湿地在国内的运用已经十分普遍,运行过程中的基质堵塞问题一直困扰着所有设计、管理以及研究人员,就此,本文针对性地研究了一种新型人工湿地——双向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堵塞解除机制,希望能为解决该难题提供一点帮助。研究通过变换堵塞后湿地的进、出水方向,来实现湿地堵塞的解除,以保证湿地的持续正常运行。研究以四组均装填有同一小粒径石英砂的小试装置做实验,分别分析了在水力负荷0.6m/d与1.0m/d、曝气与不曝气条件下,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堵塞机制以及交换进、出水方向对解除堵塞的效果以及解除机制。湿地堵塞的机制、解除效果和解除机制主要通过对各组湿地堵塞前后基质层渗透系数、出水SS、COD、堵塞物组分的测定和分析得到。另外,针对国内外学者对湿地堵塞基质层间堵塞物中胞外聚合物的研究及推测,本文使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提取了堵塞层基质间及表面污泥的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简称EPS),并对其主要成分之一——多糖进行了测定,以弄清胞外聚合物含量与湿地堵塞的关系并分析堵塞成因。最后,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双向进水可有效地解决湿地基质堵塞问题,在各湿地持续反向进水七周后,无曝气条件下,0.6m/d和1.0m/d水力负荷的湿地表层0-10cm的基质层渗透系数较反向时分别回升了2.95、22.25;曝气条件下,0.6m/d和1.0m/d水力负荷的湿地表层0-10cm的基质层渗透系数较反向时分别回升了0.97、1.00倍。(2)双向进水对湿地出水水质有较大负面影响,而且水力负荷越高,影响越大。(3)湿地反向进水后,各组湿地堵塞基质层内堵塞物中VSS与NVSS的比值均有所下降,说明湿地的堵塞程度主要由堵塞物中的有机成分来决定。(4)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堵塞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挂膜阶段、网状结构生物膜形成阶段及生物膜加密加厚阶段。(5)湿地堵塞时,堵塞物的含量与堵塞程度呈正相关性,而且堵塞越严重,堵塞基质层内微生物分泌的胞外聚合物量越多,表明湿地的堵塞程度与微生物分泌的胞外聚合物量也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7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振斌,徐光来,周培疆,贺锋,成水平,付贵萍,马剑敏;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不同氮污水的净化[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年S1期

2 贺锋,吴振斌,成水平,付贵萍;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氮的净化效果[J];中国给水排水;2004年10期

3 李亚峰;刘佳;王晓东;孙浩诚;关晓野;;垂直流人工湿地在寒冷地区的应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刘佳;孙浩诚;李亚峰;王晓东;;垂直流人工湿地在北方地区的应用[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6年04期

5 孙大朋;张祖陆;卢鹏飞;;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小清河污水的净化效果研究[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7年01期

6 黄仙明;王向德;陈杰;;上行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景观湖水的工艺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7年06期

7 李忠卫;王全金;李丽;;垂直流人工湿地工艺设计概述[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8 袁林江;韩瑞瑞;韩玮;;间歇进水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净化特性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9 谢小龙;贺锋;徐栋;吴振斌;;垂直流人工湿地配水均匀性的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9年08期

10 陈泽涛;易皓;庞志华;罗云;;脉冲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污染河水的试验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何池全;李春辉;方焰星;雷雁茹;陈学萍;梁霞;;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景观水体的生态修复[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2 崔理华;骆世明;;污水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技术的研究进展[A];生态学的新纪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2000年

3 王晓;庞宗强;韩宝平;;香根草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在尾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马晓萌;常璨;孙红文;刘春光;;不同基质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污水中硼的去除研究[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崔正国;曲克明;马绍赛;张海耿;;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海水养殖外排水效果与影响因素分析[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2年

6 李珂;贾建丽;卢少勇;万正芬;;模拟串联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河水中氮的去除效果[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张小卫;“母亲河”重现昔日生态美景[N];太行日报;2013年

2 记者 崔燕;切实保护好长治人民生命之泉[N];长治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芦秀青;垂直流人工湿地水力学规律与数学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晟;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除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7年

3 彭举威;分区进水ABR-多级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废水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成镇;垂直流人工湿地条件优化及其微生物多样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李珊珊;垂直流人工湿地去污效果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特性[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3 陈静雅;不同运行方式下垂直流人工湿地对高污染河水处理效果及特性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4 王亮;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污水深度处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5 宋探;垂直流人工湿地改善人工湖水质的应用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6 过志鹏;植物碳源在垂直流人工湿地短程硝化反硝化中的作用研究[D];深圳大学;2016年

7 高静;模块化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模拟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效果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8 陈细良;双向垂直流人工湿地堵塞解除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9 雷旭;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循环水养殖系统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10 王锋德;垂直流人工湿地质流输氧机理研究及系统模型构建[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516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3516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e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