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甘肃白龙江流域主要生态风险源危险度综合评价

发布时间:2017-12-31 00:38

  本文关键词:甘肃白龙江流域主要生态风险源危险度综合评价 出处:《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风险源 危险度 空间分布 白龙江流域


【摘要】:以中国典型生态环境过渡带甘肃白龙江流域主要生态风险源为评价对象,在充分考虑多等级多重风险源作用强度的差异性以及风险源发生频率、强度及作用范围等的基础上,构建白龙江流域滑坡、泥石流、地震、土壤侵蚀和干旱等主要生态风险源的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等方法定量评价白龙江流域单要素及综合生态风险源危险度.结果表明:流域内生态风险源的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高生态风险源危险区集中分布在舟曲-武都-文县段白龙江两岸及以北区域,低生态风险源危险区域集中在自然保护区、林业发展区等.不同区域的主导生态风险源组成也不尽相同,约60%以上的区域是以滑坡、泥石流和土壤侵蚀为主导的生态风险源,且集中在人类活动相对频繁的土石山区河谷地带.
[Abstract]:The main source of ecological risk t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inese typical ecotone of Gansu Bai Longjiang Valley as evaluation object,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ce of multi class multiple risk sources and risk source strength of the frequency, intensity and scope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andslide, Bai Longjiang Valley debris flow, earthquake, the main source of soil erosion and ecological risk drought risk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and using AHP and GIS spatial analysis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Longjiang basin and the comprehensive ecological risk source risk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tribution has obvious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cological risk sources in the basin, the high ecological risk source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danger zone Zhouqu - Wudu - Wenxian section of white on both sides of Longjiang and north of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risk sources, low risk areas concentrated in the nature reserve, forestry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main area. The composition of the ecological risk sources is also different. About 60% of the areas are landslides, debris flows and soil erosion dominated by ecological risk sources, and they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valley area where human activities are relatively frequent.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师范学院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9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Izujbky-2014-265,1zujbky-2014-117)
【分类号】:X826
【正文快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流域生态系统和资源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外界胁迫,自然灾害频发、人类活动扰动不断增强、资源结构性短缺矛盾逐渐加剧,使得流域成为区域人地关系最为紧张和复杂的地理单元[12].全面认识流域内主要风险源及其危险度,不仅是灾害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超;贾尔恒·阿哈提;文方;程艳;邱秀云;;西北内陆典型流域水环境风险源识别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2 魏科技;宋永会;彭剑峰;袁鹏;温丽丽;王毅力;;环境风险源及其分类方法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年01期

3 温丽丽;宋永会;俞博凡;谢槟宇;袁鹏;彭剑峰;司继宏;;重化工业区环境风险源监控系统设计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12年02期

4 张远东;;化学品环境风险源分类分级管理方法之研究[J];山东化工;2012年02期

5 李霁;刘征涛;李捍东;刘秀华;和笑天;李腾;;化工园区重点液态环境风险源监控布点研究[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1年05期

6 马越;彭剑峰;宋永会;王春荣;韩璐;;移动型环境风险源识别与分级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08期

7 刘晓;苏维词;;三峡库区(重庆段)涨落带生态风险源分析及其防范[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9年02期

8 陆燕宁,宋永忠;南京市第二制药厂风险源潜在危险性评估[J];污染防治技术;2001年04期

9 杨娟;蔡永立;李静;龚云丽;王亮;;崇明岛生态风险源分析及其防范对策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5期

10 金爱芳;李广贺;张旭;;地下水污染风险源识别与分级方法[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霁;刘征涛;李捍东;刘秀华;和笑天;李腾;;化工区重点液态环境风险源监控布点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温丽丽;宋永会;俞博凡;谢斌宇;袁鹏;彭剑锋;司继宏;;重大环境风险源监控系统构建研究[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薛晔;陈报章;黄崇福;牛冲槐;严建武;;基于模糊排序的多个风险源模糊风险评估[A];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谢槟宇;姚新;孙世友;屈宝锋;;基于GIS的环境风险源分级系统在环境应急管理中的应用[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5 姚延娟;吴传庆;吴迪;王雪蕾;殷守敬;马万栋;;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现场监察技术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侯莎莎;奥运场馆周边风险源初步调查月底前完成[N];北京日报;2007年

2 吴焰;“重大风险源”的来源[N];人民日报;2006年

3 王蕾 王瑛辉;平度风险企业 建立动态档案[N];中国环境报;2011年

4 叶春霞;打造环境安全防控体系[N];中国环境报;2011年

5 记者 曾昀;近半被查项目是重大风险源[N];北京日报;2006年

6 记者 罗源源;“击破”62个风险源[N];首都建设报;2013年

7 记者 姜虹;45%重大风险源防范机制残缺[N];中国化工报;2006年

8 记者  朱裴;45%石化项目为重大风险源[N];北京现代商报;2006年

9 记者 鄢琦 通讯员 谢军 刘婷;长江海事确定“十大廉政风险源”[N];中国水运报;2011年

10 本报通讯员 王志坚 本报特约记者 王健;打造首都城铁精品工程[N];人民铁道;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朗;整体吊装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施工风险分析[D];长安大学;2015年

2 刘静西;钦州石化工业园区水环境风险源识别和分级评价[D];广西大学;2015年

3 黄龙沣;空间受限项目风险源识别与评估[D];兰州大学;2016年

4 田多松;城市水源地环境风险源综合评价体系及管理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5 魏科技;南京化学工业园区重大环境风险源识别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贾倩;重点行业环境风险源评估管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谢娟;环境风险源辨识在煤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的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8 陈超;新疆内陆河流域水环境风险源评价与管理系统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4年

9 周婕;城市水源地船舶流动风险源风险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孙胜杰;基于GIS的跨界水环境事故风险源识别数据库的开发[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57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357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4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