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碎片环境探测数据处理方法及工程模型建模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空间碎片环境探测数据处理方法及工程模型建模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年
空间碎片环境探测数据处理方法及工程模型建模方法研究
彭科科
【摘要】: 随着人类空间活动的增加,空间碎片环境也日益恶化,空间碎片对在轨航天器的威胁也越来越严重,极大的制约了人类空间活动的进一步发展。空间碎片环境工程模型是航天器风险评估和防护结构设计的基础,缺乏可靠的空间碎片环境工程模型将导致无法准确评估航天器在轨运行期间的撞击损伤程度及其失效风险,无法对航天器进行合理的防护结构设计。本文总结了将空间碎片环境探测数据转化为空间碎片环境工程模型输入数据的数学处理方法,并利用ORDEM2000输出结果,构造了通量和空间密度的表达式。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调研国外主要的空间碎片环境地面雷达观测数据和空间原位测量数据,总结了将空间碎片环境探测数据转化为空间碎片环境工程模型输入数据的数学处理流程。 其次,在假定空间碎片随升交点赤经和近地点角距均匀分布条件下,利用ORDEM2000输出结果,构造了通量和空间密度的数学表达式,初步确立了近地轨道空间碎片环境工程模型建模方法。 最后,将本文建模计算结果与ORDEM2000和Haystack/HAX雷达观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建模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开展近地轨道空间碎片环境探测的总体思路。 本文总结了空间碎片环境探测数据处理方法,初步确立了近地轨道空间碎片环境工程模型建模方法,提出了我国开展近地轨道空间碎片环境探测的总体思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空间碎片环境、建立自主空间碎片环境工程模型奠定了技术基础。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V528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春来,欧阳自远,都亨;空间碎片与空间环境[J];第四纪研究;2002年06期
2 朱毅麟;低地轨道空间碎片环境建模与分析[J];上海航天;2000年03期
3 薛富兴;防止外层空间环境的恶化[J];中国航天;1999年02期
4 许彤;空间环境让人忧[J];中国航天;1999年02期
5 唐颀,庞宝君,张伟;空间碎片环境工程模式参数分析[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4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龙涛;空间碎片模型比较与减缓策略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滨;;美俄卫星相撞事件中的国际法问题探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马文臻;郑建华;高长生;;太阳高纬探测器的借力飞行轨道设计[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年08期
3 李明涛;郑建华;于锡峥;高东;;日地平动点卫星两脉冲转移轨道设计[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4 周旭东;张振鹏;;载人火星探测飞行方案[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5 李怡勇;沈怀荣;李智;;空间碎片环境危害及其对策[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8年06期
6 李岩;蔡远文;辛朝军;;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在轨服务飞行器机动策略评估[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0年06期
7 李鹏;宋申民;段广仁;;改进的平方根UKF及其在交会对接中的应用[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0年11期
8 梁金登;李东旭;;空天飞行器轨道拦截策略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8年05期
9 王于;戴光明;李艳;;双脉冲卫星交汇算法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9年06期
10 杨帆,崔祜涛,崔平远;编队飞行卫星轨道的初步设计研究[J];飞行力学;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昱恒;侯明善;;空间自主交会平行接近制导控制方法设计[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2 杨锐;万敏;路大举;;基于Tracepro的卫星光学特征模拟[A];第十七届全国激光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郑建华;高怀宝;刘正常;高东;于锡峥;;“星际高速公路”理论在深空探测中的应用[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骆军红;刘浩敏;崔祜涛;崔平远;;太阳帆航天器方案与姿态控制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于;戴光明;石再明;;基于SQP算法的地火最优转移轨道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董丰;李彩凤;李利亮;夏永江;;借力飞行火星探测策略及中型运载能力火箭发射方案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863计划“深空探测与空间实验技术”重大项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彭海军;赵军;吴志刚;蔡志勤;;平动点附近卫星姿态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立国;沈萍;张镜洋;;微小卫星能量平衡分析中的太阳入射角计算与应用[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贺江涛;李爽;;IMU/CCD组合导航在近距离交会对接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篇)[C];2011年
10 李杨柱;李东旭;;航天员活动对飞船姿态的扰动模型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2005年固体火箭推进第22届年会论文集(发动机分册)[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若璞;空间碎片环境模型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康乐;雷达目标微动特征提取与估计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袁红;激光烧蚀固体材料引起力学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1年
4 何勇;绳系卫星空间交会制导与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张大伟;航天器自主交会对接制导与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刘涛;中段弹道目标群天基红外成像探测与识别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林两魁;天基红外传感器对中段弹道目标群的跟踪与超分辨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李桢;载人火星探测任务轨道和总体方案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于祺;模拟空间环境下碳纤维/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性能演化及其损伤机理[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马高峰;VLBI2010与GNSS联合数据分析理论及方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燕;空间碎片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烟台大学;2010年
2 孙晨;状态方程和本构模型在超高速碰撞数值仿真中的影响[D];辽宁大学;2011年
3 范玉洁;空间拦截器制导与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石宏睿;空间站力矩平衡姿态研究与姿态控制器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刘苗;航天器自主交会最终接近控制律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杨学彬;基于三体模型的星际轨道设计和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王慎航;卫星姿态大角度机动的非线性控制律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贾庆贤;卫星姿态控制系统故障诊断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彭晓飞;绳网捕获系统的动力学及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徐峰;气浮实验平台设计及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朱毅麟;空间碎片环境模型[J];国际太空;1999年03期
2 都亨 ,刘静;载人航天和空间碎片[J];中国航天;2002年02期
3 朱毅麟;空间碎片的缓减[J];中国航天;1999年02期
4 薛富兴;防止外层空间环境的恶化[J];中国航天;1999年02期
5 王心清,杨建民;我国在缓减空间碎片上所做的努力[J];中国航天;1999年02期
6 许彤;空间环境让人忧[J];中国航天;1999年02期
7 朱毅麟;空间碎片环境近况[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6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思意;;空间碎片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J];Aerospace China;2001年03期
2 薛富兴,杨晓燕;空间碎片研究概况[J];国际太空;2004年05期
3 晓角;空间碎片将威胁人类安全[J];国际太空;1998年01期
4 杨彩霞;;欧洲空间碎片减缓政策研究[J];国际太空;2011年05期
5 杨秀敏;空间碎片形势令人担扰[J];中国航天;1992年12期
6 周小坤;;美国将进一步增强空间碎片跟踪监视能力[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彼得·科尔斯;戈云;;危险的空间碎片[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88年06期
8 刘静,王荣兰,张宏博,肖佐;空间碎片碰撞预警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9 诸葛言;;评说空间碎片[J];航空知识;2008年04期
10 ;第27届IADC会议和第5届欧洲空间碎片会议简介[J];航天器环境工程;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虎;;特定区域内空间碎片仿真分析[A];第二十三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贾光辉;刘滨涛;赵国伟;黄海;;空间碎片研究方向培育及人才培养[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李昆;陈晓敏;;用于空间碎片天基观测的激光探测系统设计[A];第二十三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张耀;王人东;;空间碎片减缓方法[A];第十二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李宏伟;韩建伟;黄建国;蔡明辉;高著秀;;微小空间碎片撞击诱发放电模拟实验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冯昊;;空间碎片碰撞概率阈值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刘静;都亨;;太阳活动对空间碎片环境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8 朱毅麟;;空间碎片的观测与模型[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9 卢波;范嵬娜;佘明生;;国外主要空间机构碎片减缓标准的概述与比较[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六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10 李春来;左维;刘建军;欧阳自远;;空间碎片的化学分类[A];第七届全国空间化学与陨石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林;[N];中国航天报;2005年
2 采访人 本报记者 张静;[N];中国气象报;2011年
3 记者 王婷婷;[N];科技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海平;[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5 孙刚;[N];中国航天报;2000年
6 陈伟霞;[N];中国航天报;2009年
7 张雅诗;[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8 新华社 本报记者 吴月辉;[N];人民日报;2011年
9 记者 宋丽芳;[N];中国航天报;2004年
10 左赛春;[N];中国航天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宏伟;微小空间碎片撞击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0年
2 王若璞;空间碎片环境模型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3 唐颀;超高速撞击板波特性与声发射空间碎片在轨感知技术[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4 丁莉;空间碎片双层板防护结构撞击极限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管公顺;航天器空间碎片防护结构超高速撞击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6 王华;交会对接的控制与轨迹安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姚德强;单波长反常散射方法研究以及同步辐射研究平台建设[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徐金中;基于SPH方法的空间碎片超高速碰撞特性及其防护结构设计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李江挺;电磁波在空间等离子体中传输与散射若干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盖芳芳;空间碎片超高速撞击下充气压力容器破损预报[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云;空间碎片损害赔偿责任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关燕;空间碎片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烟台大学;2010年
3 董均玲;论空间碎片所致环境损害法律问题[D];山东大学;2013年
4 冯国栋;空间碎片减控法律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5 彭科科;空间碎片环境探测数据处理方法及工程模型建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周卓俊;空间碎片环境建模及其电磁散射特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聂明岩;空间碎片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叶翔;空间碎片回收的轨道优化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张庆志;基于PVDF压电传感器的空间微小碎片探测系统规划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10 苏惠芳;空间碎片造成损害责任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空间碎片环境探测数据处理方法及工程模型建模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67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36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