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输入多输出正弦扫频试验控制方法研究与实现
本文关键词:航天产品环境工程技术的新进展——简介第47届美国IES年会的学术论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1年
多输入多输出正弦扫频试验控制方法研究与实现
杨巍
【摘要】:为使试验振动环境更能准确的模拟产品的工作环境,采用多振动台激励的振动试验方式已成为当前综合环境试验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人们开始研制相应的振动试验控制系统。本文以多输入多输出线性系统控制理论为基础,对正弦扫频振动试验控制系统及相关问题做了较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 首先,本文论文综述了国内外在该领域内的研究发展状况,介绍了国内外该领域内的学者所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在他们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控制解耦矩阵的设计思路,设计了多输入多输出正弦扫频振动试验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案。并提出控制修正矩阵,以此不断迭代,构成闭环控制系统。 其次,利用Matlab软件对控制算法进行了数值仿真,初步验证控制算法的可行性,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再次,在LabVIEW软件平台上,设计了多输入多输出正弦扫频试验控制系统的虚拟仪器面板,完成对控制算法的编写和实现。 最后,在悬臂梁上进行了两点正弦扫频控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可以使控制点的响应信号快速、稳定地收敛于参考信号,验证了本文设计的多输入多输出正弦扫频试验控制系统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V216.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怀德,郎德民,黄卫瑜,王建民,刘一峰;多点激振系统的模态试验技术[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1999年06期
2 吴家驹,荣克林;多维振动环境试验方法[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3年04期
3 冯振兴;航天产品环境工程技术的新进展——简介第47届美国IES年会的学术论文[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4年05期
4 夏益霖;多轴振动环境试验的技术、设备和应用[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1996年06期
5 于海昌;航天器振动试验的最新进展[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1999年04期
6 陈循,温熙森;多轴随机激励振动控制技术研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林正盛;虚拟仪器技术及其发展[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1997年02期
8 王光芦,祝耀昌,刘达德,程丛高;多轴向多激励振动技术[J];环境技术;2000年05期
9 刘道标;宦海祥;;振动试验方法的研究及发展趋势[J];环境技术;2006年03期
10 雷友益;直六纵向飞行操纵系统动刚度计算[J];航空学报;1987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贺旭东;多输入多输出振动试验控制系统的理论、算法及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银龙;多输入多输出正弦振动试验控制系统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元;赵雷;杜斌;;频率与振型对剪切型结构层间刚度的灵敏度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4期
2 陈立群;关于复模态分析法的推广[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3 向少华,朱学峰;基于虚拟仪器的机车辅保插件综合测试台[J];兵工自动化;2004年02期
4 王怀群;王艳红;;红外轴温探头自动测试与特性分析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周天胜,席占稳,陈庆生;弹引系统膛内振动响应求解的新方法[J];兵工学报;1993年04期
6 刘丽华;离散线性系统的鲁棒容错控制[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曾建平,程鹏,张力军;状态反馈H_∞控制问题可解条件的简化[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8 王波,李书,胡继忠;大速度桨毂振动载荷预计的影响因素[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9 杨超,宋寿峰;对直升机动力学的现状与发展的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10 安静贤,莫秋云,王震;虚拟仪器技术在振动测试中的应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彦超;陈章位;;基于傅式正交多项式的整体频响函数拟合算法[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上册[C];2011年
2 陈章位;陈家焱;陈冬娇;;振动试验控制技术与系统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上册[C];2011年
3 张安平;陈国平;;基础平稳随机激励下基于有限测点响应的结构动态响应计算[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上册[C];2011年
4 农绍宁;田光明;赵怀耘;;多维基础激励下结构随机振动响应分析[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上册[C];2011年
5 胡杰;张希农;;基础激励下结构响应计算的直接求解法探讨[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下册[C];2011年
6 张春蔚;;飞机颤振试飞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研究[A];第十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陈章位;于慧君;;振动控制技术现状与进展[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范宣华;胡绍全;牛宝良;张志旭;;振动试验仿真体系构建[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贺惠农;陈章位;;多台同步振动控制理论与应用[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祝世兴;李晓媛;卿光辉;;电液振动系统改进设计与仿真结构分析[A];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液压与气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羽;梁、板、网架结构损伤诊断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朱航;基于多源遥感信息融合的作物营养状况监测与喷洒控制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狄生奎;基于动力参数的损伤识别及嵌入SMA的钢筋砼结构自监测与自修复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4 王今朝;大跨斜拉桥断索危险性理论分析及健康监测方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5 王延伟;基于物理参数辨识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6 李海军;再入机动弹头的建模与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游伟倩;多输入多输出振动系统H_2/H∞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贺成龙;可重复使用运载器亚轨道上升段制导与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邓军;旋转结构动载荷时域识别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陈家焱;多点激励振动试验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志涌;虚拟仪器技术在新型军用电路板自动测试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连玉;基于LabVIEW的电力参数监测系统设计[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志超;基于LQR和H∞的三自由度直升机多模型控制器设计[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彭之光;在线激光测径仪的研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马明;多参数复合可靠性环境试验中噪声场控制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季余斌;冷轧机组设备振动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王晓锋;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电能质量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8 张洋;数控铣床工作台预紧与其动态特性关系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9 周伟;客车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莹;钢管桁架结构的模态参数识别[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雪岩;随机振动试验技术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2 J.F.Lafay;朱仲方;;欧洲卫星试验用大型环境设备的研制[J];国外导弹技术;1985年01期
3 黄怀德,郎德民,黄卫瑜,王建民,刘一峰;多点激振系统的模态试验技术[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1999年06期
4 吴家驹,荣克林;多维振动环境试验方法[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3年04期
5 冯振兴;航天产品环境工程技术的新进展——简介第47届美国IES年会的学术论文[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4年05期
6 夏益霖;多轴振动环境试验的技术、设备和应用[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1996年06期
7 于海昌;航天器振动试验的最新进展[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1999年04期
8 马嘉;;LabVIEW——一种全新的仪器开发系统[J];电子测量技术;1994年02期
9 李晓维;虚拟仪器技术分析[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1996年03期
10 陈循,温熙森;多轴随机激励振动控制技术研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培;张春华;陈循;蒋瑜;;新型波振台的振动机理研究[A];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会琦;马洪;;基于最优分数阶傅里叶变换MIMO-OFDM系统[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年06期
2 孙继禹;谢红;刘卓夫;;确定性MIMO信道在不同功率条件下的容量分析[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3 程兆刚;韩保红;段云龙;马英忱;;基于多输入多输出实验条件下对某型运输车辆频响函数估计的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1年05期
4 樊迅,罗汉文,张海滨,黄建国,张文军;一种新的排序最小均方误差串行干扰消除检测算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5 单红梅,胡光锐;利用线性约束的二阶最小均方算法进行自适应空时抗干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6 李祥,关建新;基于MIMO的信号检测技术在宽带数据链中的应用[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7 王君;朱世华;王磊;;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发射天线选择对系统信道容量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12期
8 高媛媛;胡咸斌;吴忠清;;空时分组码及其在军事通信中的应用[J];军事通信技术;2005年03期
9 张宪民;陈永健;;多输入多输出柔顺机构拓扑优化及输出耦合的抑制[J];机械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10 卞鹏;朱诗兵;李晓松;;空时编码在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6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军;章新华;韩东;;采用子空间的多输入多输出水声信道盲辨识[A];2008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芮贤义;;干扰受限环境下多输入多输出-最大比合并系统的容量和误符号率分析[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3 周逊盛;金晓明;荣冈;;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动态系统模糊辨识研究[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4 张骞;刘皓;;基于QR分解的MIMO自适应天线选择[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梁山;石飞光章;谢开明;;基于广义采样保持函数的离散时间多输入多输出系统零点的稳定性[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潘立兵;李正权;孙峰;;天线选择对MIMO系统分集增益的影响[A];第一届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唐毅谦;王建辉;顾树生;赵悦;;一类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系统的模糊直接自适应控制[A];第二十三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8 陈渭红;李守智;王昆;;基于准对角递归神经网络(QDRNN)的PID解耦控制研究[A];冶金企业自动化、信息化与创新——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建网30周年论文集[C];2007年
9 杨宜进;赵春明;周鹏;巩晓群;;BICM MIMO系统中的软输出解调算法[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10 魏利胜;江明;宋杨;费敏锐;;MIMO网络控制系统调度方法及稳定性研究[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1)[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人民邮电;2003年
2 冉隆科;[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3 李侠;[N];中国电子报;2009年
4 清水;[N];计算机世界;2011年
5 本报实习记者 宋琛瑶;[N];计算机世界;2008年
6 ;[N];人民邮电;2009年
7 ;[N];计算机世界;2003年
8 高愉;[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9 ;[N];人民邮电;2008年
10 本报通讯员 袁轩;[N];新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玲;多输入多输出探地雷达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汪安春;无线通信系统中动态资源管理若干问题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3 郭丽丽;基于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跨层设计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4 张剑;OFDM系统中信道估计方法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5 赵莹;MIMO通信系统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赵俊义;MIMO-OFDM无线通信系统信道估计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刘乃金;多小区MIMO系统中干扰抑制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郑娟;宽带无线OFDM系统同步算法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9 李军;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同步和信道估计算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10 赵昆;MIMO移动通信系统中功率控制方法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洋;MIMO系统中的均衡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2 刘婕;MIMO系统中随机信道与正交空时编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李豪杰;基于OFDM技术的无线局域网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4 杨芳;MIMO实验系统中的数据采集及接口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5 李可;MIMO空时码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6 尹巧萍;MIMO-OFDM系统中空时编码技术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7 王慧;MIMO-OFDM系统盲信道估计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8 王晨;MIMO-OFDM系统信道估计与信号检测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9 王耀;无线通信OFDMA系统中的小区搜索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10 王伟达;多用户MIMO下行链路预编码和用户调度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航天产品环境工程技术的新进展——简介第47届美国IES年会的学术论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7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37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