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亚甲基蓝的水体急性毒性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亚甲基蓝的水体急性毒性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出处:《分析化学》2016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水体急性毒性 亚甲基蓝 完整细胞 受损细胞 荧光假单胞菌
【摘要】:水体急性毒性的快速检测对保障用水安全至关重要。本研究以荧光假单胞菌为毒性检测的受试体,以细胞膜受损为毒性响应机理,建立了一种新颖的基于亚甲基蓝的水体急性毒性快速检测方法。在本方法中,亚甲基蓝可以对细胞膜受损的细胞进行染色,而不能对细胞膜结构完整的细胞进行染色,因此,当有毒性物质存在并对细胞膜产生破坏时,溶液中的亚甲基蓝会进入细胞对细胞进行染色,从而降低溶液中的亚甲基蓝浓度。通过光谱法检测溶液中亚甲基蓝浓度的变化,就可以实现对水体急性毒性的快速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对3,5-二氯苯酚(DCP)、As~(3+)和Hg~(2+)的最低响应浓度分别为1.6,12.5和3.2 mg/L,对DCP的最低响应浓度比商业化仪器Baroxymeter低。本方法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结果可靠,在水体急性毒性的检测和监测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Abstract]:The rapid detection of acute toxicity in water is very important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water. In this study, Pseudomonas fluorescein was used as the toxicity test subject, and the damage of cell membrane was taken as the toxic response mechanism. A novel rapid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acute toxicity of water based on methylene blue was developed. In this method methylene blue can be used to stain damaged cells. Cells with intact cell membrane structure can not be stained, so when toxic substances exist and damage the cell membrane, methylene blue in the solution will enter the cell to stain the cell.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oncentration of methylene blue in the solution, the change of methylene blue concentration in the solution can be detected by spectrum method, and the rapid detection of the acute toxicity of water can be realiz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is effective for 3. The minimum response concentrations of 5-dichlorophenol (DCPP) and Hg~(2) were 1. 610. 5 and 3. 2 mg/L, respectively. The minimum response concentration of DCP is lower than that of commercial instrument Baroxymeter. The method is simple, rapid and reliable. It ha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field of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of acute toxicity in water.
【作者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s.31301177,21405148) 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专项(No.2013YQ17058501) 吉林省科技厅(No.20150520010JH)资助~~
【分类号】:R123.1
【正文快照】: 1引言近年来,水质污染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毒性物质流入水体,对生物产生各种各样的毒性效应[1]。因此,为了保障用水安全必须实现水体急性毒性的快速检测。传统的水体毒性检测方法采用了精确的终点生物化验法,例如:死亡率、生长率等。采用的受试体则包括高等动物浮游生物(D.mag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琦;李忠铭;王靖宇;刘志洪;;二氧化钛溶胶日光下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7年01期
2 刘转年;赵西成;;不同组成粉煤灰吸附亚甲基蓝的性能和机理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3 杨士建;何宏平;吴大清;陈冬;覃宗华;袁鹏;朱建喜;;钛掺杂磁铁矿吸附去除水中亚甲基蓝的研究[J];地学前缘;2008年06期
4 李冬;尹国杰;;改性煤矸石吸附亚甲基蓝的研究[J];非金属矿;2008年04期
5 路英杭;冯翰林;孙中溪;;铝硅酸盐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6 冉东凯;储德清;;纳米氧化亚铜的制备及其对降解亚甲基蓝的催化性能[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7 涂逢樟;姚辉梅;林竹光;陈兰兰;张亮;;分光光度法研究粉煤灰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及其机理研究[J];光谱实验室;2010年03期
8 张彩宁;王煦漫;;交联γ-聚谷氨酸吸附亚甲基蓝的研究[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9 王恩文;袁宵;龚文琪;钟乐乐;;棉籽壳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探论[J];安顺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10 张佳;任秉雄;王鹏;王崇臣;;山茶籽粉吸附亚甲基蓝的性能研究[J];环境化学;201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蔚;韩攀;马江雁;王元凤;韩润平;;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沸石柱高对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2 唐艳茹;丁鹏;成宝海;张敏;常超;;功能化石墨烯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A];第九届全国微型化学实验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学微型实验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合;薛向欣;刘卯;董学文;左良;;我国几种含钛物料作为光催化材料降解亚甲基蓝的实验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4 田晓溪;闫立东;陈林;孙雨薇;;自制纳米ZnO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A];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王丽娟;廖立兵;韩琳;;钛柱撑蒙脱石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实验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韩琳;廖立兵;陈向荣;万印华;;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覃鸿东;朱义年;梁美娜;蔡芬芬;佟小薇;;竹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8 许振民;霍宇凝;李和兴;;Mn_2O_3/SBA-15的制备及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性能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9 王潮霞;刘海;;TiO_2溶胶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A];2008中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28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颜桂炀;郑梅琴;郑柳萍;翁秀兰;;ZnS/AIPO-5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A];第14次全国分子筛学术年会论文集——微孔介孔材料科学及在新能源与节能、减排中的应用[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祥龙;高压脉冲水中放电特性及亚甲基蓝模拟废液降解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2 马玉芹;功能化SBA-15纳米分子筛去除水中污染物的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运雪;酵母菌/壳聚糖纳米生物复合材料对废水中Cd~(2+)/亚甲基蓝去除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2 李丹丹;以纤维为造孔剂的粉煤灰基吸附材料制备及其对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任丹丹;改性木屑吸附去除亚甲基蓝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郑轩;菲和亚甲基蓝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马俊俊;多孔磁性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去除亚甲基蓝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田浩廷;溴化氧铋光催化氧化降解布洛芬和亚甲基蓝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郑飞;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8 许晖;银—钒酸铋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9 赵子力;城市污水污泥和锌电镀污泥资源化利用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催化降解作用[D];上海大学;2015年
10 龚兵丽;吸附光催化联合处理亚甲基蓝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879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387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