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2013~2020年江苏省碳排放驱动因素趋势预测

发布时间:2018-01-08 14:06

  本文关键词:2013~2020年江苏省碳排放驱动因素趋势预测 出处:《生态经济》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碳排放 灰色预测GM( )模型 LMDI分解模型 趋势预测


【摘要】:根据江苏省历年经济统计数据及能源消费数据进行灰色GM(1,1)预测和多项式组合预测,并对预测数据进行LMDI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2013~2020年江苏省碳排放量仍会持续增加;(2)人口、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的变动都会带动碳排放增长;(3)经济增长仍是未来碳排放量不断增加的主要推动因素,而能源效率提升将在很大程度上减缓未来碳排放增长趋势;(4)产业结构对未来碳排放增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而能源消费结构对未来碳排放增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削弱,甚至消失。最后,指出未来江苏省的减排重点是降低第二产业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兼顾第三产业的碳排放等建议,为江苏省及其他类似省份制定减排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economic statistics data and energy consumption data of Jiangsu Province, the grey GMX 1) prediction and polynomial combination prediction are carried out. The predicted data are analyzed by LMDI decomposi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rbon emissions of Jiangsu Province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from 2013 to 2020. (2) changes in popul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nergy intensity will lead to an increase in carbon emissions; (3) Economic growth is still the main driving factor of increasing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future, and energy efficiency improvement will largely slow down the future carbon emission growth trend. 4)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n future carbon emission growth is gradually strengthened, while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on future carbon emissions growth is gradually weakened, even disappeared. Finally.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emphasis of emission reduc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in the future is to reduce the carbon emissions of the secondary industr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nergy use, and take into account the carbon emissions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For Jiangsu Province and other similar provinces to formulate emission reduction policy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13JBG00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2014年度开放课题(SK20140090-14)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第七批高层人才项目(S7410008001)
【分类号】:X321
【正文快照】: 1引言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受到世界各地政府和相关人士的广泛关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1990年、1995年、2001年、2007年、2012年针对气候变化问题发布了五次评估报告,深入揭示气候变化产生的原因与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有不少文献认为气候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与碳排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柴宁;赵涛;林涛;;我国各行业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生态经济;2012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飞飞;黄章树;;福建省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3年09期

2 李宏勋;程栋栋;;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我国三大化石能源消费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14年05期

3 杨钧;;中国农业碳排放的地区差异和影响因素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4 李立;周灿;李二玲;李小建;;基于投入视角的黄淮海平原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3年05期

5 王凯;李泳萱;易静;郑群明;;中国服务业增长与能源消费碳排放的耦合关系研究[J];经济地理;2013年12期

6 刘丽辉;;广东农业碳排放:时空比较及驱动因素实证分析[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5年02期

7 陈磊;;论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的饮食管理[J];生产力研究;2013年11期

8 程明;王菲;张维鹏;;中国建筑业总产值与碳排放关系研究[J];生态经济;2015年03期

9 李颖;葛颜祥;梁勇;;农业碳排放与农业产出关系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年03期

10 张勇;黄淑玲;高杨;;“十一五”期间淮北市农业碳排放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程云龙;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长短期传导效应[D];吉林大学;2012年

2 刘利平;我国农业碳效率的地区差异分析[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3 李张巍;四川农业经济增长对二氧化碳排放影响的实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4 包娟;中国城镇居民主要食物消费的净碳排放估算与趋势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5 周文婷;竹荪栽培过程中碳素物质转化和对土壤性状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周子英;段建南;向昌盛;许敏;;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中国能源结构灰色关联度分析[J];生态经济;2011年03期

2 申笑颜;;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分析与预测[J];统计与决策;2010年19期

3 凤振华;邹乐乐;魏一鸣;;中国居民生活与CO_2排放关系研究[J];中国能源;2010年03期

4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5 杜婷婷;毛锋;罗锐;;中国经济增长与CO_2排放演化探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02期

6 王卉彤;王妙平;;中国30省区碳排放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7 佘群芝;;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批评综论[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敏;张卫国;俞立中;;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9年08期

2 莱斯特R.布朗;李康民;;美国向大规模降低碳排放迈进:两年下降9%[J];世界环境;2009年06期

3 李皓;;算一算自家的碳排放[J];科技潮;2010年01期

4 ;碳泄露[J];求是;2010年04期

5 张秀梅;李升峰;黄贤金;李颖;;江苏省1996年至2007年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4期

6 ;法国政府宣布搁置碳排放税计划[J];节能与环保;2010年04期

7 ;香港特别行政区:年人均碳排放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J];四川建材;2010年04期

8 张超;;碳排放、家庭与城市发展[J];产经评论;2010年04期

9 姜鑫民;;正确看待中国碳排放增加[J];中国石油石化;2010年20期

10 ;欧盟将制定2013年碳排放目标[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初枝;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红光;刘卫东;;贸易对中国产业能源活动碳排放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刘庆;雷莉萍;侯姗姗;;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区域性特征发展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5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初枝;黄贤金;;江苏省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区域差异比较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黄贤金;胡初枝;;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吴婕;肖荣波;江海燕;艾勇军;;广州居住社区碳排放评估方法与评估工具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杜华斌;今年下半年将开征碳排放税[N];科技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李学梅;法搁置碳排放税计划[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国网能源研究院博士 陈武 国网能源研究院硕士 常燕;中国碳排放符合世界经济发展一般规律[N];中国电力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任佳;寻求碳排放计算新方法[N];中国建设报;2013年

5 记者 雷新;2011年中国碳排放占到世界总量的24%[N];人民政协报;2013年

6 暨南大学教授 孙东川;是碳排放,,还是碳消费?[N];光明日报;2013年

7 公管学院;齐晔、何建坤等与美英科学家辨析中国碳排放之谜[N];新清华;2013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王小川;北京碳排放权指标交易开放在即[N];中国证券报;2013年

9 李荣;上海出台碳排放管理办法[N];中国能源报;2013年

10 记者 杨汛;碳排放罚款“第一单”两周内下发[N];北京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秋贤;基于3E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地域差异及碳排放空间计算研究[D];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5年

2 黄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李炎亭;甘肃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钱明霞;产业部门关联碳排放及责任的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5 鲁力;不同碳排放政策下的供应链决策及协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张尔俊;碳排放约束条件下中国经济增长路径统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7 卢祖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变迁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汪臻;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的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刘红琴;中国终端能源消费碳排放分配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陈志建;中国区域碳排放收敛性及碳经济政策效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琴;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的人口生存碳排放评估[D];兰州大学;2010年

2 肖翔;江苏城市15年来碳排放时空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牛晓婧;甘肃省碳排放特征及行业碳排放强度贡献率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4 赵明;城市化对上海市碳排放的影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5 何伟;城市化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竞;河北省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7 王天格;基于我国碳排放制度下的企业碳会计核算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8 吴梅;江苏省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动态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9 刘柏利;碳排放视角下的绿色住宅项目成本效益评价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10 柯晓蕾;民法视野下的碳排放权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97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397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b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