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的城镇污泥资源化利用路径及其效益评价
本文关键词:“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的城镇污泥资源化利用路径及其效益评价 出处:《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城镇污泥的处理处置是城镇建设的一部分。随着城镇污水的增多,污泥的产量也不断增加,污泥的处理处置已成为城镇建设的一个难题。城镇污泥虽是污水处理后剩余的废弃物,但污泥中含有许多可供利用的资源,完全可以资源化利用。由于我国城镇污泥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置,这不仅带来大量的环境问题,更是对资源的浪费。因此城镇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势在必行,其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能很好地保护环境,这也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内涵。本文以“两型社会”建设为背景,以人地协调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对我国城镇污泥的处置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然后对污泥资源化利用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接着分析污泥资源利用的路径,选用熵值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效益进行评价,最后提出污泥资源化利用的保障措施。论文的主要结论包括:(1)我国城镇污泥处置的存在的问题:一是城镇污泥处置的投资较低;二是技术和设备落后,管理不到位;三是城镇污泥处置率低,特别是污泥资源利用率很低。(2)城镇污泥必资源化利用是“两型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城镇污泥资源化利用有技术的支撑和国家政策的支持,证明是可行的。(3)通过对目前城镇污泥处置进行分析,得到“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城镇污泥资源化利用的路径为:污泥堆肥农用、污泥土地利用、污泥焚烧发电以及污泥建材化利用。(4)通过建立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城镇污泥资源利用路径的效益进行评价,得出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污泥建材化利用为最佳路径。(5)最后从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适度的保障和激励政策、建立费用补偿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鼓励技术创新、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五个方面对城镇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对策参考。
[Abstract]:Th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of urban sludge is a part of urban construc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urban sewage, sludge production is also increasing, the 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has become a difficult problem in urban construction. The urban sludge is remaining after sewage treatment of waste sludge, but contains many available resources, can resource use. Because of China's urban sludge has not been well disposed, which not only bring a lot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t is a waste of resources. Therefore, urbanization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sludge is imperative, which can not only save resources, but also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which is also the connotation of "two type society" construction in this paper. With the background of "two type society" construction, taking man land coordination theo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the circulation economic theory and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urban sludge disposal were analyzed, found. Then, on sludge demonstrat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using path analysis, then sludge resource utilization, evaluate the benefits of using entropy method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safeguard measures of sludge resource utilization.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include: (1) the problems of China's urban sludge disposal: one is the urban sludge disposal investment is low; the two is the backward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is not in place; three is the urban sludge disposal rate is low, especially the sludge resource utilization rate is very low. (2) have urban sludge resource utilization is the construction of "two oriented society" and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Urban sludge resource utilization technology support and the support of national policy, it is proved to be feasible. (3)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urban sludge disposal, "urban sludge resources utilization two type society"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Use the path: sludge compost and sludge land use, power generation and sludge materials utilization of sludge incineration. (4)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index system including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to evaluate the urban sludge resourc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path using entropy method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obtained in the current technical conditions of sludge utilization of building materials for the best path. (5) finally from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appropriate protection and incentive policies, establish compensation mechanism, strengthen personnel training and encourag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rengthen five aspects to guide urban sludge resource utilization to provide countermeasures for reference propaganda and public opinion.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7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鸣,吴广芬,李刚;污泥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与分析[J];再生资源研究;2004年05期
2 赵鸣,吴广芬,李刚;污泥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与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年02期
3 刘明;贺德春;韩峰;;荆门城市生活污泥资源化开发探讨[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方俊华;周健;唐德昕;王韧超;;中国小城镇污泥资源化方案决策方法的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5 颜卓;陈迪嘉;张艳;朱凡;;浅谈我国污泥资源化再利用[J];天津建设科技;2008年S1期
6 李海波;柳青;孙铁珩;徐新阳;;中国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J];三峡环境与生态;2008年02期
7 石怀荣;芮延年;李大胜;胡娟;;考虑功能的污泥资源化关键装置的构造设计[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房多奎;李咸伟;苏俊杰;;冷轧含铬污泥资源化途径研究进展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年06期
9 林冬 ,王成端;变废为宝的污泥资源化技术[J];环境导报;2003年15期
10 朱瑞赓;郭见扬;;派酶在垃圾和淤污泥资源化中的作用[J];土工基础;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冰;郑涛;王梅;;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2 何国伟;刘灵辉;朱孟德;范彬;;牛仔布加工印染污泥资源化途径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3 何培松;张继荣;陈玲;赵建夫;;城市污泥资源化的研究与前景分析[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4 吴卫红;谢正苗;;生态水泥-污泥资源化的新途径[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于祥;;微生物蛋白提取方式的污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产业化(破壁式污泥资源化处置技术)[A];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陈晨;檀笑;李铭珊;;浅谈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七章)[C];2014年
7 徐志瑛;徐志明;;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利用之探讨[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8 黎燕华;;我国转炉污泥资源化技术研究与进展[A];2005年全国选矿高效节能技术及设备学术研讨与成果推广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于洋;;微生物蛋白提取方式的污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产业化(破壁式污泥资源化处置技术)[A];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林鑫城;;陶粒行业在污泥资源化处置利用领域应该有所作为[A];轻骨料工业发展及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翰轩;排水集团拓展污泥资源化处置[N];首都建设报;2010年
2 记者汤晓峰;市钢丝绳废酸污泥资源化中心启用[N];南通日报;2011年
3 王强;苏州大步推进城市生活污泥资源化处置[N];江苏经济报;2012年
4 郑州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武建玲;推动污泥资源化利用[N];郑州日报;2014年
5 倪玉莲 刘晓;周庄污泥资源化处理工程一期竣工投运[N];江阴日报;2009年
6 ;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好处多多”[N];本溪日报;2010年
7 袁宁 王晓映;促进污水场污泥资源化利用[N];新华日报;2006年
8 王建高;青岛实现污泥资源化再利用[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9 记者 罗林林;莞企摘得省科技奖一等奖[N];东莞日报;2013年
10 益言;上峰公司造纸废水污泥资源化技术通过鉴定[N];中国包装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永利;污水和污水污泥资源化对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陆振华;高氟含磷废水混凝处理及其污泥资源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龚强胜;“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的城镇污泥资源化利用路径及其效益评价[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陈爱朝;杭州主城区城镇污水厂污泥资源化处置方案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4 韦玮;我国小城镇给水系统建设技术及给水污泥资源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5 陶娟娟;淮南市污水厂污泥资源化利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6 章刚;处理污水后的粉煤灰污泥资源化技术及应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09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409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