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呼唤“心常态”——以绿色新型城镇化发展为视域

发布时间:2018-01-11 15:16

  本文关键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呼唤“心常态”——以绿色新型城镇化发展为视域 出处:《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五大发展理念 生态文明 绿色新型城镇化


【摘要】:党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内涵式发展注入了富含社会主义现代化气息的"思想灵魂"。在推动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只有保持"平和心态"发展的战略定力,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深化绿色城镇化的发展理念与保持"心常态"(社会心态的优化)密切相关,与"中国梦"实践对生态文明发展的新要求(绿色新型城镇化)内涵是一致的。只有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新常态,保持稳中求进与健康发展的"心常态",才能使顶层设计在绿色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更加趋向于科学合理,从而最大地释放改革红利。
[Abstract]:The " Five Great Development Concept " proposed by the 13th Five - Year Pla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injected the " soul of thought " rich in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ocialis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 Only by keeping " peace and mind "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of China can truly realiz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people and man , man and nature , people and society . The development idea of deepening the green urbaniz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new deman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 green new urbanization ) . Only the top level design can be mor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in the process of green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 thus the reform dividend is released to the maximum .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分类号】:F299.21;X321
【正文快照】: 当前,全球市场经济发展不景气,中国经济的发展也缺乏相应的内生动力,然而,新兴城市群1和绿色新型城镇化2发展模式将刺激中国经济形成新的增长极。因此,绿色城镇化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一场深刻变革。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重;;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J];今日浙江;2013年10期

2 ;新型城镇化之环保产业将成自动化市场的哪道菜[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13年07期

3 许崇正;焦未然;;找准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点[J];改革与战略;2013年12期

4 吕计跃;贾后明;;生态文明——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历史考量[J];社会科学家;2014年03期

5 刘洋;隋吉林;杨美琼;李冲;;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环境文化传承方略[J];环境保护;2014年07期

6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环境管理”有奖征文活动启事[J];环境保护;2013年23期

7 艾文;;行业动态[J];工程机械;2013年11期

8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环境管理”有奖征文活动启事[J];环境保护;2013年24期

9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环境管理”有奖征文活动启事[J];环境保护;2014年01期

10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环境管理”有奖征文活动启事[J];环境保护;2014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丹;李楠;李英汉;;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章)[C];2014年

2 张田;徐建玲;王汉席;刘元园;;我国新型城镇化视野下的资源环境保护探讨[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3 李歆琰;高博;梁卉;孙丽;;论新型城镇化与环境保护之博弈[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章)[C];2014年

4 袁闻;;新型城镇化下的“绿色生态城市”实践[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1新型城镇化与中国生态城市建设[C];2014年

5 黄钢;;生态城市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正确目标[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章)[C];2014年

6 陈美玲;曾玉林;;高度城市化地区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兼论深圳市坪山新区的低碳生态城区建设[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1新型城镇化与中国生态城市建设[C];2014年

7 林思宇;马中;石磊;;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生态安全评估研究[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章)[C];2014年

8 韩秀梅;;城镇化的“绿色转型”初探[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 城市总体规划)[C];2014年

9 单j;荆万里;钟妮;;低碳生态发展导向下新型城镇化认识与实践——以深圳国际低碳城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 城市生态规划)[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静;新型城镇化带来环保产业利好[N];经济参考报;2013年

2 贵州大学法学院研究员 安和平  ;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N];贵阳日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李维;新型城镇化要坚守环境底线[N];中国环境报;2014年

4 侯立安 中国工程院院士;新型城镇化的饮用水安全面临挑战[N];中国环境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李叶良;薛孔宽:新型城镇化须凸显生态文明[N];中华建筑报;2014年

6 卢洪友;新型城镇化建设须警惕“环境—贫困”陷阱[N];光明日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韩凯;节能环保唱主调[N];新农村商报;2014年

8 湖北省建始县环保局 雷凯锐 黄建华;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做好规划环评[N];中国环境报;2014年

9 特约评论员 易鹏;“雾霾”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影响深远[N];现代物流报;2013年

10 姚慧 本报记者 戚原;生态文明成温江新型城镇化最强动力[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冯雪娜;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城市生态承载力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郇玉璞;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3 赫真真;皖北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评价与对策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4 庞娟;新型城镇化视角下中国区域碳技术效率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5 赵臻;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污染类邻避冲突缓解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6 刘洋;基于山西省新型城镇化工程项目建设的环境保护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7 彭子睿;新型城镇化下武汉远城区生态环境评价及发展路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8 阿雅尔;基于新型城镇化的鄂托克旗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100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4100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6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