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废弃物生命周期管理:需求、策略及展望
本文关键词:电子废弃物生命周期管理:需求、策略及展望 出处:《生态经济》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电子废弃物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生命周期管理 环境管理
【摘要】:我国正面临电子废弃物国内迅速产生与国外非法进口的双重压力。电子废弃物生命周期过程复杂,回收处理活动涉及利益相关方多,环境管理工作也牵涉诸多政府部门。辨识电子废弃物生命周期中的关键节点,开展面向全过程的生命周期管理是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论文分析了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行业发展概况及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生命周期思想、生命周期过程、生命周期分析、生命周期工程四方面提出了电子废弃物生命周期管理的整体策略,并对其发展前景和趋势作了展望,以期为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行业升级发展和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新的视角。
[Abstract]:Our country is facing the double pressure of electronic waste generated rapidly domestic and foreign illegal imports of electronic wastes. The life cycle of the complex process of recycling activities involving multi stakeholder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work also involves many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he key node identification of electronic waste in the life cycle, to carry out the life cycle management of the whole process oriented is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industr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waste recycling.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electronic waste recycling in China, and then from the life cycle thinking, life cycle, life cycle analysis, puts forward the overall strategy of electronic waste management life cycle four aspects of life cycle engineering, and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s and the trend is forecasted, in order to upgrade the electronic waste recycl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For a new perspective.
【作者单位】: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新金桥环保有限公司;
【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15ZZ102) 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ZZegd14008) 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项目(ZF1224)
【分类号】:X705
【正文快照】: 1引言电子废弃物(E-waste)也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wasteele 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WEEE),是增速最快的一类固体废物[1]。随着电器电子产品的快速消费和流转,我国正面临电子废弃物国内产生量和国外非法进口量迅速增长的现实问题[2~3]。电子废弃物既蕴含丰富的可再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晓苔;上海培养电子废弃物“淘金手”[J];再生资源研究;2004年02期
2 ;江苏省将建立电子废弃物回收系统[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4年03期
3 马淑文,陈辽辽,王华,黄菊文;有关上海市电子废弃物的法建工作初步设想[J];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2004年01期
4 王景伟,徐金球;欧盟电子废弃物管理法立法简介[J];中国环保产业;2004年10期
5 吴彩斌,向速林,姜宾延;电子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一瞥[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5年07期
6 邱胜鹏;;国内电子废弃物的处理现状[J];能源与环境;2006年01期
7 雷兆武;杨高英;刘茉;王继斌;;我国电子废弃物收集体系构想[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7期
8 宋旭;周世俊;;基于专家“估计”模型的河南省电子废弃物量化分析[J];河南科学;2007年03期
9 陈亮;巫晓兵;高琴;;浅谈电子废弃物的危害与处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16期
10 吴刚;;城市电子废弃物规范回收行为模型[J];学术动态;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彩斌;向速林;姜宾延;;电子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现状及其对策分析[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2 彭晓成;郑正;周培国;罗兴章;王艳锦;张继彪;钟云;;电子废弃物的污染与防治现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3 ;电子废弃物中热固性塑料的再生利用技术应用[A];电子信息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应用专集[C];2009年
4 杨红斌;;电子废弃物的处理回收技术[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5 钟卫红;;论电子废弃物监管的地方法制创新——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杨彦;李定龙;王红梅;胡林凯;;电子废弃物手工拆解人群体内重金属水平及影响因素的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7 钟斌;;电子废弃物环境管理[A];推进建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循环经济体系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6年
8 芮嘉明;陈红丽;张耀荔;;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研究[A];中国商品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登新;魏金秀;钟非文;赵庆;;湿法冶金提取电子废弃物中金的研究进展[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赵时红;王远明;;国外电子废弃物的回收技术研究进展[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生 马骏元 记者 刘颖;电子废弃物巧“变身”[N];解放日报;2010年
2 记者 王理略 通讯员 熊昊;我省成立电子废弃物整体资源化战略联盟[N];湖北日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吴亚明 王平;给电子废弃物找归宿[N];人民日报;2013年
4 江苏省新沂市环保局 蒋绍辉;农村电子废弃物何去何从?[N];中国环境报;2013年
5 布轩;工信部将制定政策措施促进电子废弃物综合利用[N];中国电子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王娅;电子废弃物怎么办?大兴基地来处置[N];中国环境报;2000年
7 边纪;电子废弃物环境管理严重滞后[N];中国环境报;2001年
8 刘文曼;电子废弃物,谁来为你负责?[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9 刘坚 钱保元 侍晓宁;进口电子废弃物为何屡禁不止[N];中国国门时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朱荣根;电子废弃物应安全处置[N];解放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晨;欧盟电子废弃物管理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2 夏世德;利用电子废弃物中多组分共混高分子材料制备改性沥青的技术工艺与设备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3 王喜;基于GIS的上海市电子废弃物回收网络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电子废弃物壳体塑料分选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洪余德;电子废弃物职业暴露对男性生殖健康影响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3 吴培锦;我国电子废弃物管理的法律完善[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梁媚;我国电子废弃物管理法律制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俊艳;电子废弃物提金技术研究及其效益分析探讨[D];东华大学;2006年
6 戚霖;电子废弃物立法比较研究及我国立法的完善[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7 邵建民;电子废弃物有关法律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8 王聪聪;电子废弃物管理的责任承担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白婷婷;论我国电子废弃物法律制度的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10 龙朝辉;广东省电子废弃物治理的政府作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159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415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