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县河流和地下水补排关系及河流附近地下水水质特征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牟县河流和地下水补排关系及河流附近地下水水质特征研究 出处:《南京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牟县 河流和地下水补排关系 NH_3污染 NO_3污染 地下水数值模拟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下水过量开采和水体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由于地下水开发规模和强度的不断增大,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致使地下水开采区附近地区的浅层地下水位低于河水位,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天然补排关系的改变。在这些地区,随着河水补给地下水,河流中的污染物质亦随河水进入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污染。为了合理评价、开发和利用地表和地下水资源,保护地下水与河水交互带的生态地质环境,必须加强河流和地下水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搞清其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本文选取人口密集,工农业发展快,需水量较大的河南省中牟县为研究区,选定该地区污染较为严重的贾鲁河为研究河段,通过野外调查与采样以及室内测试和模拟研究贾鲁河与河岸带浅层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分析中牟县地下水水位下降的原因,分析地下水污染的特征及成因,为贾鲁河及其周围地下水开发利用和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首先,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水文地质试验,查清研究场地的地层与含水层分布以及包气带和含水层的渗透性。结果表明,研究场地包气带垂向渗透系数为0.79 m/d;上部潜水含水层岩性以粉砂、中砂、细砂(含黑色腐殖质)为主,渗透系数1.1~1.7 m/d,渗透性较好。其次,对研究区河流和地下水水位进行监测,研究河流和地下水补排关系。结果表明,受地下水开采的影响,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位低于附近贾鲁河水位,河流补给地下水,平均单宽补给量为2.04 m2/d。而后,根据河流和地下水水样采集及检测结果,并结合地下水流动规律和"三氮"迁移转化规律,分析其污染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河水中NH3和COD污染较严重,浓度均超过了地表水Ⅲ类水标准,NO3-N浓度超标率为16.7%;受河水补给影响,河流附近地下水NH3污染严重,超标率达56.3%,NH3-N浓度最大值为2.94 mg/L,为国标地下水Ⅲ类水标准的14.7倍,但受硝化作用及土壤颗粒吸附的影响,远离河流处地下水中NH3-N浓度逐渐降低;受农用化肥入渗的影响,地下水的N03-N浓度在远离河流处逐渐升高。基于对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建立了中牟县浅层地下水水流的概念模型和数值模型,采用数值模拟软件MODFLOW对地下水进行了模拟,并利用观测水位对模型进行识别和校正。模拟结果表明,在县城的中南部地区由于大量开采浅层地下水,已经形成了局部地下水降落漏斗。同时,模拟了在大规模开采浅层地下水之前和之后研究区地下水的流场分布。结果表明,受浅层地下水开采的影响,部分河段河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发生了改变,由开采前地下水补给河流的天然状态变为开采条件下河流补给地下水的现状;与开采条件下的水位相比,未开采条件下地下水水位普遍上升,在县城及县中部和南部浅层地下水开采量比较大的地区水位上升幅度较大,一般达10 m以上,而其他地区一般上升1~4 m;水均衡结果表明,在浅层地下水开采情况下,河流和地下水总的补排关系是河流补给地下水1.12×108m3/a,而在无浅层地下水开采的情况下,河流和地下水总的补排关系是地下水补给河流0.9×108 m3/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 s social economy , the problem of groundwater overexploitation and water pollutio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 . In these areas , the water level of the shallow groundwater in the area is lower than the river water level , which leads to the chang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and groundwater .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software MODFLOW has been used to simulate the groundwater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oundwater recharge in the middle and southern areas of the county is 1 . 12 脳 108 m 3 / a and the groundwater recharge is 0 . 9 脳 108 m3 / a .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523;P64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广勇;盐城市地下水降落漏斗现状分析[J];江苏水利;2002年02期
2 张鑫,盖美;海河流域地下水生态水位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5年01期
3 都基众,肖国强;地下水降落漏斗的控制与恢复[J];地质与资源;2005年01期
4 李佩成;刘燕;;减灾增益,强化地下水的研究和人才培养[J];地下水;2006年03期
5 张志悦;;沧州地下水降落漏斗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地下水;2007年01期
6 陈宇良;都基众;;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形成与控制[J];工程勘察;2007年06期
7 胡润将;;朔州市地下水现状[J];山西水利科技;2008年01期
8 本刊编辑部;;芜湖地下水降落漏斗消失[J];资源导刊;2008年05期
9 江丛刚;潘云;丁飞;朱琳;宫兆宁;;基于数字水位模型的地下水降落漏斗提取[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9年02期
10 田辉;郭晓东;都基众;张梅桂;;大庆市地下水降落漏斗现状分析[J];地质与资源;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卫立;马晓辉;孙志卿;;许昌市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与防治对策[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徐海珍;李国敏;黎明;杨建青;柴成繁;;基于数值模拟的天津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演变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3 朱骊;秦建国;陈娟;;地下水降落漏斗中心区水位变化趋势分析[A];中国水文科技新发展——2012中国水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4 梁明易;张玉环;苏耀明;李照勇;董林;;铅锌矿区开发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关键问题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5 ;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6 刘戈力;;地下水与水环境浅议[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张建平;刘广才;;河北省地下水环境变迁与灾害防治对策[A];中国水利学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韩俊丽;段文阁;程莉;;包头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水环境保护研究[A];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科技创新、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1年
9 何敏;;地下水开采与农业灌溉[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8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阎葆瑞;张胜;胡大春;刘恩元;;秦皇岛市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及水质演变机理的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文集(9)[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郝爱兵;保护生命之泉--地下水[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平原地下水如何化“透支”为“均衡”[N];黄河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高原;拯救山西地下水[N];发展导报;2013年
4 甘也;地下水:潜伏的危机[N];中国矿业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武永清邋永清 李佳丽 佳丽 张洪才;救救龙城地下水[N];太原日报;2007年
6 孙凤贤;芜湖地下水降落漏斗消失了[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7 记者 杨倩;石家庄:全国35个最“渴”城市之一[N];河北日报;2010年
8 于莘明;我国仍有7000多万人饮用不合格地下水[N];科技日报;2003年
9 河南省内乡县环境保护局 李玉文;保护地下水刻不容缓[N];中国环境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高慧丽;华北平原,地下水在“透支”[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喜华;三江平原地下水—地表水联合模拟与调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5年
2 王电龙;不同气候条件下华北粮食主产区地下水保障能力时空特征与机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6年
3 严明疆;地下水系统脆弱性对人类活动响应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6年
4 刘怀忠;煤矿开采对矿区地下水系统扰动的定量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5 高业新;华北平原典型地区大规模开采条件下不同层位含水组地下水互动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娜;灌溉对地下水的影响及地下水调蓄利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刘新宇;多孔介质中污染物运移规律研究及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3 贾文飞;南水北调条件下潮白河地下水调蓄区水岩相互作用机理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4 吕路;涝m0河城区段生态治理工程渗漏与浸没问题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5 李蛟;高村铁矿露天采场地下水疏干预测及疏干工艺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6 孙静;淄博市地下水环境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7 何欣;强降水条件下地下水的动态响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8 闫妍;沧州地区地下水盐分的时空演变与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9 赵玉麒;山东德州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0 晏婴;北京东南部地区第四系地下水氟离子富集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289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428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