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深化生态文明研究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发布时间:2018-01-16 03:34

  本文关键词:深化生态文明研究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出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文明 三维化 视域 论域 方法


【摘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复合性、复杂性、不确定性与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广义性决定了生态文明研究不可能仅靠现行的生态整体思维便能深化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深化生态文明研究的基本内涵包括:确立自然—人—社会"三位一体"、动态演进的生态文明思维,提出并论证基于自然、人和社会三大领域发展需求的生态文明学科群,建构由一个主题、两个基本点、三大论域和四种关系领域等互相联系、协同创新的生态文明理论体系,以微观、中观、宏观和宇观的分层同构创建深化生态文明研究的方法论体系。通过思维转变和体系建构克服既有研究在视域、论域和方法上的偏狭,形成"以人为本"、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三者同时并举、互为犄角的生态文明建设方略。
[Abstract]:The complexity and complexit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Uncertainty and the broad sens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s a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 determine that the study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an not only rely on the current ecological holistic thinking to deepen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and deepen the basic research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se include:. To establish the "Trinity" of nature, man and society. 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inking puts forward and demonstrates the subject group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hich i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ree major fields of nature man and society and is constructed by one theme and two basic points. The three domains of discussion and the four fields of relationship are related to each other and cooperate with the innovation of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ory system to micro, meso. The hierarchical isomorphism of macro and general view creates a methodology system for deepening the study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ink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ystem, we can overcome the intolerance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view, discussion field and method, and form "people-oriente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construc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strategy.
【作者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林业局科技司林业软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R10) 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3ZD00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1;X32
【正文快照】: 随着生态文明的研究成果不断被转化为战略国策,如何深化生态文明的学术研究成为专家学者高度重视的理论课题。有的主张“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宏阔视野审视生态文明”1,有的倾向于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出发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自觉、思维方式的生态化转变和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周光迅;胡倩;;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宏阔视野审视生态文明——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论略[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年04期

2 刘湘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应致力于“一个构建”和“六个推进”[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3 刘思华;;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论的若干回忆——兼述我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汪信砚;视野·论域·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研究的三个方法论问题[J];哲学研究;2003年12期

5 林德宏;自然·生存方式·人的本性[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顺仙;;深化生态文明研究的理论体系与方法[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年02期

2 卜小龙;;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解读与实现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6年06期

3 石莹;何爱平;;生态文明建设:一个研究进展述评[J];区域经济评论;2016年02期

4 郇庆治;;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制度创新[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5 刘思明;侯鹏;;生态文明建设国际比较研究:2008-2012[J];经济问题探索;2016年03期

6 刘豪;;生态文明建设对云南民族文化的作用研究初探[J];昆明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7 曹顺仙;;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三维化”诠释——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环境问题理论为例[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年06期

8 田维民;唐一明;;论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我国宪法的完善[J];怀化学院学报;2015年09期

9 王文坤;;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全新概念[J];科学中国人;2015年26期

10 舒小林;黄明刚;;基于生态文明理念旅游发展方式的选择研究[J];生态经济;2015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高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J];求是;2013年24期

2 刘思华;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再探讨[J];东南学术;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培育;走向人类文明的新境界──读《生态文明论》[J];求索;2000年02期

2 廖福霖;建设生态文明,永葆地球青春常驻[J];生态经济;2001年08期

3 徐春;“生态文明与价值观”高级研讨会召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陈志尚;在“生态文明与价值观”高级研讨会上的致辞[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生态宣言:走向生态文明[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朱孔来;;论生态文明[J];管理科学文摘;2004年10期

7 姬振海;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牛生霞;和谐社会离不开生态文明[J];协商论坛;2005年05期

9 孔云峰;;生态文明建设初探[J];重庆行政;2005年04期

10 王玉芹;刘磊;胡爱荣;;浅谈生态文明蕴涵的价值[J];江苏环境科技;2005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建丽;于爱春;徐婷婷;;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2 刘芳;佟维;;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3 王虹;;生态文明视域中的政府职能转变[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4 周秀芸;;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贺庆棠;;建设生态文明[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井文涌;;生态文明的理念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指导思想[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曾凤括;;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初探[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文桢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层次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田富;;生态文明建设刍议[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10 邱成;;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浅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方才金;生态文明不可或缺[N];湖北日报;2003年

2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 罗国杰;从生态伦理到生态文明[N];科技日报;2000年

3 常绍舜;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最高形式[N];社会科学报;2000年

4 张国光;简评《生态文明论》[N];光明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种筱娜;生态文明村带旺生态旅游经济[N];珠海特区报;2006年

6 记者 乔宇 欧春坪;五年内生态文明村百分之百[N];珠海特区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乔宇;一村一策建特色生态文明村[N];珠海特区报;2006年

8 潘广杰;生态文明重在建设[N];本溪日报;2007年

9 蔡永飞;建设生态文明的几个认识误区[N];中国工业报;2007年

10 黄慧诚;科学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N];中国环境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包双叶;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的生态文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悦;基于我国资源环境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4 张剑;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5 张敏;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6 张首先;生态文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刁尚东;我国特大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8 邱建辉;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与评价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9 徐海红;生态劳动视域中的生态文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魏晓双;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洋;中国共产党关于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2 谢龙;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范式转换”关系的探讨[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张中卫;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4 鲁长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0年

5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袁涛;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7 高蕾;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研究[D];聊城大学;2014年

8 吴菲琼;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路径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4年

9 郭秋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10 刘涛;信息技术对生态文明的支撑作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313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4313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e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