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QI的滇中、黔中和北部湾城市群空气污染统计规律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AQI的滇中、黔中和北部湾城市群空气污染统计规律比较研究 出处:《生态经济》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群 AQI指数 日历效应 首要污染物 自然禀赋与人为因素
【摘要】:基于AQI数据,从空气质量状况、日历效应、首要污染物特征等视角对滇中、黔中和北部湾城市群空气污染统计规律进行了比较分析,重点挖掘了城市群间空气污染的差异性,并对差异原因进行了深层分析。三城市群间空气污染统计规律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1)虽与全国平均相比,滇中、黔中和北部湾城市群空气污染程度相对较轻,但三城市群间空气污染状况呈现明显的差异性,滇中城市群空气质量最好,黔中城市群空气质量最差,北部湾城市群居中;(2)滇中、黔中和北部湾城市群空气污染存在明显的"节日效应"及"季节效应",且季节效应异质性明显;(3)三城市群出现频率最高的首要污染物的种类明显不同,其中黔中城市群首要污染物为PM2.5的天数占比高达50%左右,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情况考核办法》存异,该办法需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from AQI, the air quality status, calendar effect, the primary pollutant characteristics and so on Yunnan, Guizhou and North Bay city group of air pollution statistics are analyzed, and focuses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ir pollution of the city group, and the reason for the difference of the deep analys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of city air pollution statistical law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1) although compared with the national average, Yunnan, Guizhou and North Bay city group of air pollution is relatively light, but the air pollution situation of three city group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Yunnan city group the best air quality, air quality in the city of Guizhou group is the worst. The North Bay City Group Center; (2) in Yunnan, Guizhou and North Bay city group of air pollution has obvious "holiday effect" and "seasonal effect", and the seasonal effect obvious heterogeneity; (3) the three city group appeared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primary pollutant The species is obviously different, which in Guizhou city group the primary pollutant PM2.5 days accounted for up to about 50%, and "the air pollution prevention action to implement different measures for assessment of the way >, need to be further refined and improved.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基于AQI高频大数据的西部城市群空气污染统计规律挖掘及治污减霾对策设计”(15XJA910001)
【分类号】:X51
【正文快照】: 1引言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空气质量对人类生存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全球每年因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的超过320万人,其中120万人在中国。2013年国家公布的《迈向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报告中指出,每年中国空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基于疾病成本估算约为GDP的1.2%,基于支付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文东,安筱鹏;我国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基本态势与调控思路[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年03期
2 陈莎;;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新增7家[J];环境保护;2006年20期
3 肖安民;;武汉城市圈试验区建设的意义与制度创新[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4 李伯华;谭勇;刘沛林;;长株潭城市群人居环境空间差异性演变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1年03期
5 朱胜清;曹卫东;罗健;;中部四大城市群(圈)外商直接投资的时空演化与竞争格局[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年11期
6 李振先;;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动态;1988年03期
7 马传栋;;论区域性城市群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J];国外环境科学技术;1988年04期
8 贺小花;;2013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现状分析[J];中国公共安全;2014年Z1期
9 李漱玉;;城市CBD综合体为何首选奥体圈[J];城色(尚家);2011年Z2期
10 秋捷;;城市历史的书写和环境价值的回归——读《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理论与实践》有感[J];环境保护;2012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清平;;建设沿海城市群是广西重要的增长极[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2002—2004)[C];2002年
2 郭省;;精心构筑以石家庄为龙头的冀南城市群 为建设沿海强省发力领跑[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3 饶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协调发展[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周琳;魏溯华;姜迎;;城市群推动辽宁城乡经济中的发展[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5 朱丽萌;陈雁云;;基于省级行政区域城市群构建的思考——以江西为例[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贺素莲;;紧凑理念下的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网络布局[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鞠立新;;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协调机制的构建——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一体化协调机制建设为例[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8 叶奇;陈文海;;大长株潭、“3+5”城市群的一体化规划与发展共赢[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9 陈群元;尹长林;;我国城市群不协调发展现象的探析[A];2010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10年
10 林先扬;陈忠暖;;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职能特征及其分析[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郁鸿胜;城市群制度创新之重点[N];国际金融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阴雪;“反竞争”的城市群[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3 郁鸿胜;城市群竞争力决定中国发展未来[N];文汇报;2006年
4 佚名;对美国城市规划的认识与思考[N];建筑时报;2008年
5 程小旭 胡亮;城市群如何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增长极[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6 记者 徐和平;三市长展望“宜荆荆”城市群[N];湖北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宋广玉;城市新“型态”的五大突破口[N];南京日报;2010年
8 宋时飞;在城市中发现美创造美[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9 上海社科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郁鸿胜;科学规划上海市域城市群[N];解放日报;2010年
10 实习记者 张烨;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本文编号:1433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433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