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城市污水二级生化出水有机物膜分离过程与膜污染行为

发布时间:2018-01-29 13:27

  本文关键词: 二级生化出水有机物 膜通量衰减 超滤/纳滤 有机物荧光特性 膜污染 出处:《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城市污水二级生化出水有机物(Effluent Organic Matters,EfOM)是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中需要去除的主要目标污染物,具有组分复杂、腐殖化程度差异性大等特征。近年来,膜分离技术由于具有较传统深度工艺处理效能稳定、占地较小且易操作管理等优点,得到了较多关注,特别是压力驱动的超滤(UF)与纳滤(NF)。然而,膜分离过程中的膜通量衰减是影响膜法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主要技术瓶颈之一。本文通过系统解析不同二级生化工艺下EfOM的共性特征及其导致的UF与NF的膜通量变化,识别控制膜通量衰减的关键因子,结合EfOM的荧光特性差异,确定导致膜通量衰减的EfOM组分与特征参数指示性指标,为膜法污水深度处理过程中的膜污染控制与预处理方法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系统比较了不同二级生化工艺下EfOM的组分与特征差异,并研究与其造成的膜通量衰减速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的二级生化工艺产生的二级出水EfOM组分差异性不显著。城市污水EfOM中含量较多组分为腐殖酸类物质,其次为可溶性生物代谢物类和富里酸类物质;EfOM分子量分布呈典型双峰形态分布,主要集中在大于100 k Da和小于5 k Da的范围内,且以腐殖化程度较高的小分子有机物(1 k Da)为主(约56.3%)。同时,EfOM中疏水性组分(主要成分为腐殖酸类、富里酸类)含量大于亲水性组分(主要成分为可溶性生物代谢物类、芳香烃蛋白质类)。然而,生化过程中的污泥龄(SRT)显著影响EfOM组分及其特征,即较高的SRT会显著增加可溶性生物代谢物的含量。在恒压过滤条件下研究比较了EfOM及其组分对NF和UF膜通量衰减的影响行为。结果表明,在NF分离EfOM过程中结合FSI因子分析可知,进水中以可溶性生物代谢物类和腐殖酸类物质为代表的特征污染物与NF膜通量衰减关系密切。在NF初期衰减阶段,大分子亲水性有机物使膜通量衰减下降明显,原因为以可溶性生物代谢物类为主的亲水性组分易在NF膜面沉积,降低了有效膜过滤面积;而对于整个通量衰减过程来说,小分子疏水性的腐殖酸类物质则贯穿影响整个膜过滤过程。UF分离EfOM过程中,大分子有机物是造成膜通量衰减的首要原因,并且疏水性组分会使UF膜通量快速下降,主要由于UF表面会显著沉积大分子疏水性物质,造成膜孔堵塞。通过微生物平板计数和PCR-DGGE的分析手段,对EfOM引发的生物型污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产水量条件下,UF膜比NF膜更易发生生物型污染,且过水量的增加会持续提高在膜表面及孔径内的有机物截留量,显著增加UF膜表面生物量和种群多样性。在EfOM组分及其荧光特性与膜通量衰减的相关性分析基础上,结合二级出水EfOM中主要膜污染组分的识别分析,确定控制NF过程中的膜污染指示性参数,即荧光-粒度因子(FSI)。结果表明,根据不同进水污染物组分和小分子量建立的FSI可以有效评价EfOM的膜污染趋势,并可有效指导预处理方法的选择。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 membrane flux attenuation in the process of membrane separ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technical bottlenecks in the deep treatment and reuse of wastewater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mbrane flux attenuation in the process of membrane separation is not significant . In the process of NF separation , it was found that the membrane flux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mbrane flux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process of NF separation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mbrane flux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process of NF separation .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7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艳;周新宇;张鑫;周维奇;杜兴治;徐耀;;混凝沉淀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处理效果[J];净水技术;2015年S1期

2 郝晓地;孟祥挺;付昆明;;新加坡再生水厂能耗目标及其技术发展方向[J];中国给水排水;2014年24期

3 朱小强;;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应用研究进展[J];污染防治技术;2014年05期

4 沈智育;沈耀良;郭海娟;;混凝-超滤-纳滤组合工艺在城市污水回用中的处理效能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14年02期

5 张海云;李爱民;郑凯;;城市污水二级生化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特性及其深度处理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4年02期

6 温艳;;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回用领域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3年34期

7 于海琴;杨成永;赵宗升;周煜坤;;市政污水深度回用系统中反渗透膜表面微生物污染特性研究进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07期

8 王宁若;张永丽;张建;林洁;;超滤-纳滤双膜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厂出水[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3年S2期

9 马平元;王磊;王旭东;马晓菊;;PVDF超滤膜用于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的试验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3年05期

10 于海琴;孙慧德;陈蕊;杨成永;周煜坤;;污水深度回用反渗透膜面微生物污染机理试验研究[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晁爱芬;纳滤膜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分离及膜通量衰减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康雅;水中有机物性状及溶液环境条件对二级处理水超滤过程的影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735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4735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5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