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 中国 居民生活碳排放 Morans I 空间分析模型 出处:《自然资源学报》2016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论文在总结划分居民生活碳排放(HCEs)类别的基础上,以中国HCEs量为测度指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1997—2012年人均HCEs进行分析,同时对2012年人均HCEs的空间格局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基本结论如下:根据划分方法,HCEs按照碳排放源可分为直接和间接碳排放;按照基本生活需求可分为基本和发展碳排放;按照人类消费行为可分为交通、居住、食品、商品及服务碳排放五大类。从时间尺度来看,中国各类别人均HCEs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空间差异来看,1997—2012年,我国各省人均HCEs表现出共同的空间分布特征。从空间格局分布来看,2012年中国人均居民生活碳排放呈现从东到西递减的趋势。从空间计量模型角度看,2012年,人均居民生活基本碳排放比重是影响人均HCEs空间差异的主要驱动因子。此外,各地区人均收入和人均GDP的差异也对人均HCEs的空间差异起到正相关作用。基于对中国人均HCEs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为我国制定碳减排举措提供科学依据并提出有效建议。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the classification of household carbon emiss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CEs per capita in 1997-2012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ime and space, taking the HCEs quantity of China as the measure index. At the same time, the spatial pattern distrib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CEs per capita in 2012 were analyzed. The basic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direct and indirect carbon emiss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direct and indirect carbon emissions according to carbon emission sources, and carbon emiss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basic and developing carbon emissions according to basic living needs. According to human consumption behavior, HCEs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categories: transportation, residence, food, goods and services. In terms of time scale, HCEs of all kinds of other people in China has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 per capita HCEs of every province in China shows the sam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spatial pattern distribution, the carbon emission per capita in 2012 is decreasing from east to we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metrology model, in 2012, China's per capita living carbon emissions decreased from east to west. The proportion of basic carbon emissions per capita is the main driving factor affecting the spatial difference of HCEs per capita. The differences of per capita income and GDP also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the spatial difference of per capita HC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pace-time patter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CEs per capita in China, this paper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China to formulat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measures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suggestions.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兰州情报文献中心/全球变化研究信息中心;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计划(2016YFA06028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537)~~
【分类号】:X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少剑;刘艳艳;方创琳;;能源消费CO_2排放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02期
2 任静;;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资源与产业;2015年01期
3 李建豹;张志强;曲建升;熊永兰;;中国省域CO_2排放时空格局分析[J];经济地理;2014年09期
4 程叶青;王哲野;叶信岳;魏也华;;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4年04期
5 张征华;彭迪云;;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综述[J];生态经济;2013年06期
6 刘莉娜;曲建升;曾静静;李燕;邱巨龙;王莉;;灰色关联分析在中国农村家庭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J];生态环境学报;2013年03期
7 曲建升;张志强;曾静静;李燕;王勤花;邱巨龙;刘莉娜;董利苹;唐霞;;西北地区居民生活碳排放结构及其影响因素[J];科学通报;2013年03期
8 曾静静;张志强;曲建升;李燕;刘莉娜;董利苹;;家庭碳排放计算方法分析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10期
9 刘莉娜;曲建升;邱巨龙;曾静静;李燕;;1995—2010年居民家庭生活消费碳排放轨迹[J];开发研究;2012年04期
10 揣小伟;黄贤金;王婉晶;文继群;陈强;彭佳文;;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空间计量分析(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CHENG Yeqing;WANG Ying;WANG Zheye;DU Na;SUN Yu;ZHAO Zhizhong;;Spatio-temporal Dynamic of Quality of Life of Residents, Northeast China[J];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16年05期
2 赵荣钦;李志萍;韩宇平;Milind Kandlikar;张战平;丁明磊;;区域“水—土—能—碳”耦合作用机制分析[J];地理学报;2016年09期
3 纪峰;谢剑飞;张琳婕;李娜;张瑞云;杨欣卉;;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bric-Skin Adhesion Based on Gray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J];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6年04期
4 罗楠;;关于家庭碳核算—交易制度的研究[J];当代经济;2016年23期
5 刘莉娜;曲建升;黄雨生;王莉;曾静静;边悦;;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6年08期
6 袁立嘉;唐玉凤;伍格致;;湖南省碳排放强度与森林碳汇地域差异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6年07期
7 沈镭;孙艳芝;;中国在气候变化下碳排放、能源消费与低碳经济领域的研究进展综述(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6年07期
8 陈洁;焦建玲;李方一;李兰兰;;行业减排的优先次序与差别对策研究[J];资源科学;2016年07期
9 齐漫;陈昆仑;丁镭;廖启鹏;;中国省域生活废水排放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6年04期
10 周侃;;中国环境污染的时空差异与集聚特征[J];地理科学;2016年07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少剑;方创琳;马海涛;王洋;秦静;;基于GWR模型的中国省区碳足迹的空间分异及多机制研究(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4年04期
2 程叶青;王哲野;叶信岳;魏也华;;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4年04期
3 张新林;王强;王长建;鲁建荣;;新疆1990-2010年能源消费碳排放脱钩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资源与产业;2014年02期
4 邓吉祥;刘晓;王铮;;中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演变特征分析与因素分解[J];自然资源学报;2014年02期
5 王磊;;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天津市碳排放预测研究[J];生态经济;2014年01期
6 李雷鸣;王金涛;卢冉冉;;山东省生产部门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分析[J];资源与产业;2013年05期
7 CHENG Yeqing;WANG Yanfei;WANG Zheye;LUO Xiaolong;;Changing Rural Development Inequality in Jilin Province, Northeast China[J];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13年05期
8 MA Xiaodong;QIU Fangdao;LI Quanlin;SHAN Yongbin;CAO Yong;;Spatial Pattern and Regional Types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Xuzhou City,Jiangsu Province,China[J];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13年04期
9 李广东;方创琳;;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7期
10 薛磊;李琦;刘帅;;北京城市产业碳排放的小尺度空间分布[J];地理研究;2013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敏;张卫国;俞立中;;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9年08期
2 莱斯特R.布朗;李康民;;美国向大规模降低碳排放迈进:两年下降9%[J];世界环境;2009年06期
3 李皓;;算一算自家的碳排放[J];科技潮;2010年01期
4 ;碳泄露[J];求是;2010年04期
5 张秀梅;李升峰;黄贤金;李颖;;江苏省1996年至2007年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4期
6 ;法国政府宣布搁置碳排放税计划[J];节能与环保;2010年04期
7 ;香港特别行政区:年人均碳排放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J];四川建材;2010年04期
8 张超;;碳排放、家庭与城市发展[J];产经评论;2010年04期
9 姜鑫民;;正确看待中国碳排放增加[J];中国石油石化;2010年20期
10 ;欧盟将制定2013年碳排放目标[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初枝;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红光;刘卫东;;贸易对中国产业能源活动碳排放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刘庆;雷莉萍;侯姗姗;;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区域性特征发展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5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初枝;黄贤金;;江苏省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区域差异比较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黄贤金;胡初枝;;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吴婕;肖荣波;江海燕;艾勇军;;广州居住社区碳排放评估方法与评估工具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杜华斌;今年下半年将开征碳排放税[N];科技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李学梅;法搁置碳排放税计划[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国网能源研究院博士 陈武 国网能源研究院硕士 常燕;中国碳排放符合世界经济发展一般规律[N];中国电力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任佳;寻求碳排放计算新方法[N];中国建设报;2013年
5 记者 雷新;2011年中国碳排放占到世界总量的24%[N];人民政协报;2013年
6 暨南大学教授 孙东川;是碳排放,还是碳消费?[N];光明日报;2013年
7 公管学院;齐晔、何建坤等与美英科学家辨析中国碳排放之谜[N];新清华;2013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王小川;北京碳排放权指标交易开放在即[N];中国证券报;2013年
9 李荣;上海出台碳排放管理办法[N];中国能源报;2013年
10 记者 杨汛;碳排放罚款“第一单”两周内下发[N];北京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秋贤;基于3E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地域差异及碳排放空间计算研究[D];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5年
2 黄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李炎亭;甘肃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钱明霞;产业部门关联碳排放及责任的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5 鲁力;不同碳排放政策下的供应链决策及协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张尔俊;碳排放约束条件下中国经济增长路径统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7 AMZATH AHMED(阿迈德);马尔代夫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因果关系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8 杜刚;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9 欧元明;中国省域碳排放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10 陈立芸;公平与效率权衡下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减排成本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琴;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的人口生存碳排放评估[D];兰州大学;2010年
2 肖翔;江苏城市15年来碳排放时空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牛晓婧;甘肃省碳排放特征及行业碳排放强度贡献率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4 赵明;城市化对上海市碳排放的影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5 何伟;城市化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竞;河北省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7 王天格;基于我国碳排放制度下的企业碳会计核算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8 吴梅;江苏省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动态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9 刘柏利;碳排放视角下的绿色住宅项目成本效益评价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10 柯晓蕾;民法视野下的碳排放权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171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517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