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预处理活性炭对废水染料的吸附研究
本文选题:活性炭 切入点:亚甲基蓝 出处:《环境科学与技术》2016年S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不同的酒石酸处理方式下,以锯末为原料,采用水热-热解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积的生物质活性炭。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X射线衍射仪(XRD)、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隙分析仪对样品进行表征,该活性炭孔隙发达,其比表面积最高可达1 614.32 m2/g。亚甲基蓝(MB)吸附实验表明,在进行热解活化之前,不同的酒石酸处理方式影响活性炭对MB的吸附性能:同没有酒石酸处理的产物和酒石酸低温常压预处理产物相比,酒石酸高温高压水热处理的产物对MB吸附性能更佳,其吸附容量最高可达312.5 mg/g;延长吸附时间,MB吸附容量逐渐增大。锯末基活性炭对MB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动力学模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Abstract]:Under different tartaric acid treatment, sawdust was used as raw material, Biomass activated carbon with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was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pyrolysis. 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UV-vis spectrophotometer (UV-Vis) and X-ray diffractometer (XRDX). The activated carbon has developed pores and its specific surface area is up to 1 614.32 m2 / g 路m ~ (-1) 路m ~ (-1) 路m ~ (-1) 路m ~ (-1) 路m ~ (-1). The results show that, before pyrolysis and activation, Different methods of tartaric acid treatment affect the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activated carbon to MB: compared with the products without tartaric acid treatment and the tartaric acid low temperature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pretreatment products, the tartaric acid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hydrothermal treatment products have better adsorption performance to MB.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MB is up to 312.5 mg / g, and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MB increases gradually. The isotherm of adsorption of MB on sawdust based activated carbon accords with Langmuir model, and the kinetic model accords with quasi-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先进能源技术与装备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30B01)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市属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J2014QTXM0204) 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2013AKKG0398) 安徽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1403062015)
【分类号】:X7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献军;孙宗康;范方宇;马培勇;张贤文;虞浸;吴照斌;;干法制备高中孔率生物质成型活性炭[J];化工学报;2016年06期
2 景旭东;阎杰;林海琳;杨晓清;;改性玉米秸秆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6年03期
3 李赢;车友新;靳璇;李由然;倪才华;石刚;;稻壳基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吸附平衡与动力学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5年11期
4 张惠灵;卢雪丽;俞琴;任大军;周杨;王春杏;刘梦佳;;污泥棉花壳吸附剂处理亚甲基蓝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年10期
5 王斌;吕婉茹;;微硅粉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年17期
6 黎强;周少奇;李夫振;杨胤;;不同方法处理飞灰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J];环境工程学报;2015年01期
7 耿莉莉;张宏喜;李学琴;;磷酸活化棉秆制备活性炭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26期
8 柏松;;农林废弃物在重金属废水吸附处理中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年01期
9 刘亚纳;周鸣;汤红妍;苗娟;朱书法;;亚甲基蓝在污泥活性炭上的吸附[J];环境工程学报;2012年07期
10 廖钦洪;刘庆业;蒙冕武;赵永明;计晓梅;康彩艳;黄思玉;;稻壳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吸附的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1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乔娜;玉米芯和松子壳的水热碳化及其产物吸附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腾飞;王利平;杜嘉玮;张志军;杜尔登;许霞;;污泥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的研究[J];给水排水;2017年06期
2 张思佳;张翔宇;吴振威;杨亚洁;王立娟;;改性杨树皮吸附亚甲基蓝研究[J];广东化工;2017年09期
3 夏焕焕;丁艳萍;谢芳芳;李玲;;Ti(Ⅳ)在新疆某石化企业周边农田土上的吸附特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4 方彩霞;李方方;贾晶;王斌;;巯基改性互花米草对阳离子染料的吸附性能[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7年02期
5 齐景凯;张玉芬;于秀英;姜海霞;;蓖麻秸秆对铅、汞、镍和镉的吸附特征[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6 孔德国;宋宝栋;周岭;陈明鸽;李风娟;李坷;张红美;;氢氧化钠活化法制备棉秆基活性炭实验条件优化[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7年03期
7 邢丹;;茶叶渣对水溶液中铜离子的吸附及动力学研究[J];清洗世界;2017年02期
8 邵瑞华;周文婷;阮超;林怡汝;;泥质活性炭对三种染料的吸附性能[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7年01期
9 张金辉;李娟;张强;;柠檬酸改性花生壳对水中重金属Cu、Pb、Cd和Cr的吸附特性研究[J];应用化工;2017年03期
10 张冲;方振华;杨玲;张常虎;何亚萍;;核桃壳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J];化学工程师;2016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长存;生物质碳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艳真;黄岁j;;麦秆对水中扑草净的吸附性能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5年07期
2 王斌;吕婉茹;;微硅粉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年17期
3 于亚琴;成杰民;;醋酸改性纳米黑碳对Cu~(2+)、Cd~(2+)吸附能力的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5年05期
4 商丹红;王琦;张志生;;Mg/Fe水滑石吸附水中磷的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5年04期
5 柳琴;郝林林;郑彤;王鹏;;改性木屑对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J];环境工程学报;2015年03期
6 李乐卓;王三反;常军霞;王东玮;陈霞;;中和共沉淀—铁氧体法处理含镍、铬废水的实验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5年01期
7 左卫元;仝海娟;史兵方;;改性活性炭对废水中铬离子的吸附[J];环境工程学报;2015年01期
8 黎强;周少奇;李夫振;杨胤;;不同方法处理飞灰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J];环境工程学报;2015年01期
9 刘斌;顾洁;邱盼;陆裕聪;周建斌;;稻壳与脱硅稻壳活性炭特性及对有机物吸附[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4年05期
10 冯云晓;李青彬;腊明;;花生壳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吸附效果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4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伟;贾艳秋;孙盛凯;;活性炭及其改性研究进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6年05期
2 孙康;蒋剑春;;国内外活性炭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9年06期
3 孙宝林;新型活性炭材料的特性及应用[J];劳动保护;1995年04期
4 孙艳;;活性炭制备现状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4年01期
5 韩相理;芦春梅;;净美兼具——活性炭工艺品材料和功能初探[J];美术大观;2014年01期
6 魏娜,赵乃勤,贾威;活性炭的制备及应用新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5期
7 李梦青,王新征,居荫轩,郑永丽;钙催化活化制备活性炭的研究进展[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8 王鹏,张海禄;表面化学改性吸附用活性炭的研究进展[J];炭素技术;2003年03期
9 崔静,赵乃勤,李家俊;活性炭制备及不同品种活性炭的研究进展[J];炭素技术;2005年01期
10 窦智峰;姚伯元;;高性能活性炭制备技术新进展[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侯春燕;王公应;冯良荣;;活性炭载体改性进展[A];第六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黄伟容;肖泽辉;;活性炭的成型、废气处理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A];2008全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范武波;尹华强;郭家秀;;活性炭改性方法研究[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2年
4 厉嘉云;马磊;卢春山;李小年;;处理方法对活性炭载体及负载钯催化剂性能的影响[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5 苗婷;周朝华;严春晓;程振兴;;活性炭在军事领域的应用[A];公共安全中的化学问题研究进展(第三卷)[C];2013年
6 陈翠兰;张本山;高凌云;李芬芬;周雪;;吸附剂活性炭的制备与在处理废水中的应用[A];2010第二届中国食品安全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汤华民;李江存;舒一兰;;活性炭材料在空气净化中的应用[A];公共安全中的化学问题研究进展(第二卷)[C];2011年
8 代晓东;刘欣梅;钱岭;张建;阎子峰;;天然气吸附用活性炭制备的放大试验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蔡芬芬;朱义年;梁美娜;;活性炭改性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10 侯敏;刘力;王璐;梁海潮;邓正华;;氧化剂(NH_4)_2S_2O_8处理活性炭对储能性能的影响[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明 江;“漂亮”的治污杀手[N];中国商报;2004年
2 何应松;净化室内空气“黑钻金乌碳”是一绝[N];中华建筑报;2004年
3 黄宇;为了人们饮水健康[N];中国信息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张辉 林泽攀 王建兰;让产品更好地满足市场高品质需求[N];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剑峰;陶瓷基孔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2 刘恩海;太阳能与生物质能联合驱动活性炭—甲醇吸附式制冷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3 周旭健;多孔碳材料对二VA英吸附特性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4 史宸菲;树脂基磁性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水源水中典型污染物的去除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5 黄杨;活性炭分子结构模型的构建及其吸附行为的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6 王玉新;毛竹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解立平;城市固体有机废弃物制备活性炭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03年
8 代晓东;石油焦基活性炭的制备、修饰与应用基础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9 孙康;果壳活性炭孔结构定向调控及应用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10 杨继亮;活性炭在卷烟滤嘴及烟草加工废水中的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赖奕坚;成型活性炭的银离子吸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苗东旭;玉米芯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二价锌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3 崔颖;以芦苇为原料多种活性炭材料的制备及其吸—脱附性能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4 张双双;活性炭改性对气相污染物甲醛及氨吸附去除影响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5 王勇;无患子残渣活性炭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大龙;配煤法烟气脱硫活性炭的制备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7 黄珊珊;HyperCoal基活性炭制备双电层电容器电极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8 曾乐;聚酰亚胺基活性炭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9 侯德粉;活性炭改性及其对含氢混合气吸附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10 张微;碱活化石油焦制备活性炭过程中插层钾的脱插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65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565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