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8 05:26

  本文选题:生态文明 切入点:生态文明建设 出处:《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21世纪的今天,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己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严重影响到了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人类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就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必须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建立一种新型的文明和社会发展形态,生态文明应运而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却因历史与现实因素的综合影响,遭受了严重污染与破坏,并呈现出日益恶化的趋势。我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把其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纳入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天蓝、地绿、水净”是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本文紧跟时代形势,坚持与时俱进,密切联系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采用文献研究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和系统论与整体观研究等方法,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文章分为五部分。文章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评析论文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了论文的基本思路、主要创新点和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系统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对其理论内涵、理论构成、理论特点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第二章主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主要成就和严峻挑战一一进行了论述;第三章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思考,从指导思想、制度建设、经济增长方式和全民意识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结束语对文章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Abstract]:In 21th century, the worsening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become a severe challeng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which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We must live in harmony with nature, we must seek new models of development, we must establish a new form of civiliz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s emerged as the times require. China's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ve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Howeve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n which we live is influenced by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factors.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have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and the 17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has clearly propose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in 18,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s been promoted to a strategic height. To integrate it with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and social construction into the overall layout of the socialist cause of "five in one". Build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realizing "sky blue, green earth, clean water"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the well-being of the people. This paper closely follows the times, insists on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closely links with the current hot social issues, deeply studies and implements the spirit of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and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adopts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introduction part of the article,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method of multi-discipline and the research method of system theory and the whole view, etc, to explore and study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of the thesis, comments o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status of the topic, discusses the basic ideas of the paper, the main innovation points and research methods; The first chapter systematically explains the construction theory of the socialis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discusses its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theoretical composition and theoretical characteristics in detail.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process, main achievements and severe challeng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ina.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guiding ideology, system construction, economic growth mode and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whole people. The future research is also prospected.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321;D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培育;走向人类文明的新境界──读《生态文明论》[J];求索;2000年02期

2 廖福霖;建设生态文明,永葆地球青春常驻[J];生态经济;2001年08期

3 徐春;“生态文明与价值观”高级研讨会召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陈志尚;在“生态文明与价值观”高级研讨会上的致辞[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生态宣言:走向生态文明[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朱孔来;;论生态文明[J];管理科学文摘;2004年10期

7 姬振海;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牛生霞;和谐社会离不开生态文明[J];协商论坛;2005年05期

9 孔云峰;;生态文明建设初探[J];重庆行政;2005年04期

10 王玉芹;刘磊;胡爱荣;;浅谈生态文明蕴涵的价值[J];江苏环境科技;2005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建丽;于爱春;徐婷婷;;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2 刘芳;佟维;;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3 王虹;;生态文明视域中的政府职能转变[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4 周秀芸;;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贺庆棠;;建设生态文明[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井文涌;;生态文明的理念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指导思想[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曾凤括;;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初探[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文桢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层次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田富;;生态文明建设刍议[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10 邱成;;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浅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方才金;生态文明不可或缺[N];湖北日报;2003年

2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 罗国杰;从生态伦理到生态文明[N];科技日报;2000年

3 常绍舜;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最高形式[N];社会科学报;2000年

4 张国光;简评《生态文明论》[N];光明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种筱娜;生态文明村带旺生态旅游经济[N];珠海特区报;2006年

6 记者 乔宇 欧春坪;五年内生态文明村百分之百[N];珠海特区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乔宇;一村一策建特色生态文明村[N];珠海特区报;2006年

8 潘广杰;生态文明重在建设[N];本溪日报;2007年

9 蔡永飞;建设生态文明的几个认识误区[N];中国工业报;2007年

10 黄慧诚;科学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N];中国环境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包双叶;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的生态文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悦;基于我国资源环境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4 宁芳;露天煤矿污染源分布特征及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5 汪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吴巨培;马克思生态思想中国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7 张剑;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8 张敏;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9 张首先;生态文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刁尚东;我国特大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洋;中国共产党关于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2 谢龙;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范式转换”关系的探讨[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张中卫;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4 鲁长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0年

5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袁涛;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7 高蕾;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研究[D];聊城大学;2014年

8 吴菲琼;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路径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4年

9 郭秋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10 徐元莉;贵阳市生态文明评价与实施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282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6282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0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