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体外生物测试工具在评价污水污泥毒性效应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03-20 09:52

  本文选题:基线毒性 切入点:遗传毒性 出处:《环境工程学报》2016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上海地区7处典型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水污泥为研究对象,利用体外生物测试工具,检测了污水污泥有机提取液的基线毒性、遗传毒性、雌激素效应和芳香烃受体效应水平,并结合化学分析对某些能引起毒性效应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确认。结果表明,污水污泥有机提取液的基线毒性强度为133~3 401 mg·kg~(-1);遗传毒性强度从未检出到25 mg·kg~(-1);雌激素效应当量均低于0.02 ng·kg~(-1);芳香烃受体效应强度为73~6 838 ng·kg~(-1)。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比较发现,基线毒性、遗传毒性、雌激素效应水平均较低,仅芳香烃受体效应水平接近于国内外污水污泥中芳香烃受体效应的水平。在对芳香烃受体效应水平的检测中发现:S1点检出的化学物质可以解释污水污泥70%的类二恶英效应,其中多环芳烃(PAHs)尤其是PAHs的单体Bk F占主导地位,而其余样点则不到10%的效应可以被解释,因此有待进一步对其余样点的化学污染物进行分析和确认。
[Abstract]:Taking sewage sludge from seven typical sewage treatment plants in Shanghai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baseline toxicity, genetic toxicity, estrogen effect and aromatic hydrocarbon receptor effect of organic sewage sludge extracts were determined by in vitro biological test tools. Some organic pollutants which can cause toxic effects are confirmed by chemical analysis. The baseline toxicity of sewage sludge organic extract was 133n 3 401 mg 路kg -1; the genetic toxicity was not detected to 25 mg 路kg ~ (-1); the equivalent of estrogen effect was lower than 0.02 ng 路kg ~ (-1); the effect intensity of aromatic hydrocarbon receptor was 73 ~ 6 838 ng 路kg ~ (-1). The genotoxicity and estrogen effect were all low. Only the level of aromatics receptor effect was close to that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ewage sludge. In the detection of the effect level of aromatic hydrocarbon receptor, it was found that the chemical substances detected at 1: S1 point could explain the dioxin-like effect of sewage sludge 70%. Among them, PAHs), especially the monomer BkF of PAHs, dominate, but the effect of less than 10% of the other samples can be explained. Therefore, the chemical pollutants of the other sites need to be further analyzed and confirmed.
【作者单位】: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心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基金】:国家海洋局公益项目子课题(201105010-10)
【分类号】:X703;X17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W.N.Beyer;R.L.Chaney;B.M.Mulhern;官惠珍;;污水污泥改良的土壤中蚯蚓对金属的富集[J];环境科学研究;1984年11期

2 Tamar Barkay;顾群;;施用富金属的污水污泥对草地细菌群落的影响[J];农业环境与发展;1987年02期

3 史济熊;;污水污泥处理与利用的新途径[J];今日科技;1987年05期

4 朱广伟,陈英旭,田光明;污水污泥土地投放重金属的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3年04期

5 周远;;污水污泥治理的节能降耗[J];科技导报;2010年22期

6 M.L.Berrow;W.M.Stein;谢长生;;用王水回流提取土壤和污水污泥中的金属[J];地质地球化学;1984年04期

7 D.J.Tester;冯克亮;;伦敦及英国南部污水污泥重金属环境影响评价[J];环境科学研究;1987年06期

8 李桂芳,孟范平;污水污泥对染料废水的吸附脱色性能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9 武德智;楼波;钟世青;;污水污泥和造纸污泥干燥特性的对比研究[J];生态科学;2010年02期

10 李思经;生物技术副产品—肥料[J];生物技术通报;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涛;解立平;吴霞;赵立新;;污水污泥空气气化特性的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2 牛姗姗;张亚娟;;利用橙废物凝胶和酸从焚烧污水污泥灰中吸附和浸出磷[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2年

3 徐进;;污水污泥——可用作替代能源的新资源[A];全国排水委员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周立祥;廖岳华;柏双友;熊慧欣;王世梅;;污水污泥生物沥浸处理中次生矿物的形成及其环境学意义[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5 陈祥;包兵;张惠心;;不同种类污水污泥对三种花卉生理特性的影响[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八卷)[C];2013年

6 解庆林;王敦球;张学洪;李金城;;污水污泥资源化研究[A];广西环境科学学会2002—2003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3年

7 侯秀;徐东全;郑传健;杨洋;宋雯雯;赵乐军;;天津市中心城区污水污泥处置方案的探讨[A];2010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佘跃惠;张凡;舒福昌;张学礼;王正良;周玲革;赵勇;赵立平;;油田污水污泥中以液蜡和聚丙烯酰胺(PAM)为营养源的微生物群落及功能分析[A];首届全国微生物基因组学学术研讨会会程与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陈伟;;高含水率污水污泥复合页岩制备轻质陶粒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娄性义;;关于污水污泥一体化处理处置的探讨[A];2012(第四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徐朝晖;义乌将用污水污泥烧制节能砖[N];金华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袁天志;我省污水污泥实现资源化利用[N];贵州日报;2011年

3 邓芝兰 记者 程家富;“电镀废渣就是我的金矿”[N];上饶日报;2006年

4 记者 乔明亮 通讯员 裴振龙 周靳;临汾:治理成效显著 污水污泥成宝[N];山西日报;2006年

5 记者 夏新萍;乌石化分公司从污水污泥中淘金[N];中国石油报;2003年

6 记者 张鸣岐 通讯员 张军方馨远;污水污泥变废为宝[N];天津日报;2006年

7 田军;污水污泥处理指标下达[N];中国环境报;2011年

8 记者 覃燕妮 通讯员 李清明;我市污水污泥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N];三峡日报;2008年

9 记者赵福欣;广州关注污水污泥同步处理[N];中国化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罗晖;污水污泥页岩建筑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张灵辉;水泥分解炉燃料型NO_x形成影响因素及源头防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3 左薇;污水污泥微波热解制取燃料及微晶玻璃工艺与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张军;微波热解污水污泥过程中氮转化途径及调控策略[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袁绍春;蚯蚓处理污水污泥工艺及蚯蚓粪土地利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6 张国丰;北京市污水污泥处理的环境和经济影响动态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磊;基于海洋倾倒目的之污水污泥化学分析及生物毒性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2 王涵;污水污泥热处理后重金属的赋存形态与浸出特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3 马蜀;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能值测定分析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4 周华;污水污泥热解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唐汝江;污水污泥与煤混合燃烧和热解的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万立国;添加物辅助微波高温热解污水污泥反应条件的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7 雷一楠;污水污泥烧制陶粒对重金属固化效果的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8 谢爽;利用污水污泥和高浓度二氧化碳培养海洋微藻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陈洁芸;污水污泥中污染物浸出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4年

10 陈嘉愉;污水污泥有机调质浓缩与无机调质脱水工艺研究[D];广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385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6385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5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