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SBR亚硝化颗粒污泥的快速启动
本文选题:序批式反应器 切入点:亚硝化 出处:《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6年01期
【摘要】:采用R1,R2两组序批式反应器(SBR),研究生活污水亚硝化颗粒污泥的快速启动策略。其中R1接种的硝化絮状污泥中添加30%亚硝化颗粒污泥,R2只接种硝化絮状污泥。结果表明,R1经12 d(48个周期)启动成功,R2经过42 d(168个周期)启动成功,两个反应器的亚硝化率均能稳定维持在95%以上,颗粒平均粒径在第60天分别达到了922μm和625μm。采用亚硝化和颗粒化同时进行的策略可以快速启动亚硝化颗粒污泥,接种部分亚硝化颗粒污泥可以进一步缩短启动时间。而R1中PS/PN的变化比较平稳,说明R1中的微生物能够尽快的适应新的环境,抵御环境的变化。出水浊度和SVI的检测结果表明,R1的颗粒结构比R2紧凑,且凝聚沉降性能比R2好,R1更有利于污泥浓度的增长。
[Abstract]:The rapid start-up strategy of nitrifying granular sludge in domestic sewage was studied by using R1 / R2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in which 30% nitrification granular sludge was added to the nitrifying flocculation sludge inoculated with R1, and only nitrifying flocculating sludge was inoculated with R1. The results show that only 30% nitrification granular sludge was added to the nitrifying granular sludge inoculated with R1. R1 was successfully started in 12 days (48 cycles) and R2 was successfully started in 42 days (168 cycles). The nitrification rate of the two reactors was stable above 95%, and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reached 922 渭 m and 625 渭 m on the 60th day, respectively. Using the strategy of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granulation, the nitrosated granular sludge could be started quickly. Inoculation of partial nitrosated granular sludge can further shorten the start-up time, while the change of PS/PN in R1 is relatively stable,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microorganisms in R1 can adapt to the new environment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results of turbidity of effluent and SVI showed that the particle structure of R1 was more compact than R2, and the agglomeration of R1 was more favorable to the increase of sludge concentration than R2.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22807)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水专项(2012ZX07202-005)
【分类号】:X70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典训;王紫嫣;梁爽;;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流化床启动与颗粒污泥形成特征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10年02期
2 沈耀良;;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特性[J];国外环境科学技术;1992年01期
3 李克勋,徐智华,张振家;水力作用对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J];中国沼气;2003年01期
4 王怡,彭党聪;反硝化颗粒污泥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年01期
5 江瀚,王凯军,石宪奎,陈淑祥;一种新型颗粒污泥——无机核颗粒污泥的形成和机理探讨[J];微生物学报;2005年06期
6 金雪标;刘国红;阎宁;赵庆祥;刘勇弟;;一种高速反硝化颗粒污泥的培养[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年08期
7 仲海涛;胡勇有;张宪宁;崔理华;;颗粒污泥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江苏环境科技;2006年04期
8 余国忠;张大丽;常田聪;荻原基树;;硝化颗粒污泥的成长特性[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9 曾金樱;杨仁斌;吴根义;;用麸皮纤维做载体培养颗粒污泥的可行性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10期
10 韩青青;赵红梅;穗贤杰;彭党聪;;缺氧颗粒污泥特性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毅力;芦家娟;刘燕;;ABR反应器成熟颗粒污泥的分形特征[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王景峰;王暄;卢姗;季民;刘卫华;杨造燕;;序批式颗粒污泥MBR中有机物去除及脱氮特性[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3 芦家娟;王毅力;赵洪涛;韦红才;;ABR反应器的启动及颗粒污泥特征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邓旭亮;;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在石化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分析[A];中国化工学会2008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暨北京化工研究院建院5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志华;贺春博;张云姣;王晓昌;;丝状菌颗粒污泥结构及形成机理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浦华环保优秀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利;铁修饰好氧颗粒污泥对含锑废水中重金属的吸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王新华;好氧硝化颗粒污泥的性能及储存与解体后的自修复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赵红梅;缺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反硝化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吴蕾;双污泥系统颗粒污泥的培养及脱氮除磷性能[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5 刘小英;生物除磷颗粒污泥及反硝化聚磷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6 王景峰;好氧颗粒污泥脱氮除磷及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陈芳媛;序批式间歇反应系统(SBR)好氧颗粒污泥脱氮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8 尹航;一体化生物膜—颗粒污泥耦合反应器实现同步脱氮除磷的技术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9 张云霞;颗粒污泥SBR中试研究及颗粒污泥氧传质机理与胞外聚合物分析[D];天津大学;2009年
10 王暄;厌氧—好氧SBR中颗粒污泥胞内储存及脱氮除磷特性[D];天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窦元;DO浓度对全程自养脱氮颗粒污泥脱氮效能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张翠丹;生活污水SBR亚硝化颗粒污泥的快速启动及稳定运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3 宋延军;好氧硝化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其耐盐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张宇坤;颗粒污泥除磷特性和磷的去除途径[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5 刘国红;反硝化颗粒污泥形成过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苏忠萍;厌氧反应器处理酱油废水过程中颗粒污泥的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于海波;基质限制条件下好氧硝化颗粒污泥的稳定性及热力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刁目贺;好氧硝化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及其稳定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郭秀丽;好氧硝化颗粒污泥的动态储存[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10 邹林琳;生物造粒流化床颗粒污泥物理化学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608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660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