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UCC的福清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功能变化研究
本文选题:LUCC 切入点:CA-Markov模型 出处:《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LUCC即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作为全球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及其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近年来备受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在我国,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数量的持续增加,致使城市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需求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与日俱增,并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探究城市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变化的时空演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评估量化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与价值,有助于深化人们对土地、人口、环境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本文选取福建省福清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区2006及2012年两个时期的TM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分析,建立了福清市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数据库。据此从数量、结构、动态度及转移矩阵等方面开展了对福清市LUCC的全面分析,得到了研究区2006-2012年间各用地类型的转化规律;除此之外还从地形坡度、河流水域、道路交通及行政中心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各自然和人为因素对福清市LUCC的影响,为接下来CA-Markov模型中适宜性图像集的制定提供了动力学依据。基于上述研究成果,结合CA-Markov模型的预测结果,借鉴谢高地等学者的相关研究理论,对福清市2006-2018年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定量化分析,并借助InVEST模型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林地、水域和耕地是福清市的主要基质类型,三者面积之和约占研究区土地总面积的80%。在研究期间福清市的耕地、林地、园地、水域及未利用地均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而交通用地和建设用地则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动态度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2年间,福清市的交通用地和建设用地增加迅猛,二者的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分别为8.10%和1.08%。从研究区2006-2012年各用地类型转移矩阵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福清市大量增加的交通用地和建设用地主要是从地质条件较好、土壤较为肥沃的耕地及水域转换而来的。(2)、福清市LUCC驱动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耕地、交通用地及建设用地适宜分布在坡度为0-15。的低丘缓坡地带,水域适宜分布在坡度≤2。的滨海平原地带,园地适宜分布在坡度2。的地区,林地及未利用地则适宜分布在坡度6。的低山丘陵带。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福清市河流水域对建设用地、交通用地的空间吸引作用不断增强,对耕地与未利用地的空间吸引作用不断减弱,对林地、园地、水域的空间排斥作用则不断增强;福清市道路交通对建设用地及交通用地的空间吸引作用不断增强,对耕地的空间吸引作用不断减弱,对林地、园地、水域及未利用地的空间排斥作用则不断增强;福清市行政中心对建设用地及交通用地的空间吸引作用不断增强,对耕地和园地的空间吸引作用不断减弱,对林地、水域及未利用地的空间排斥作用则不断增强。(3)、CA-Markov模型预测结果表明,福清市2012-2018年各用地类型的变化趋势与其在2006-2012年间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即耕地、林地、园地、水域及未利用地仍保持着不断减少的趋势;而交通用地和建设用地则保持着较高的增长趋势,尤其是交通用地的增长速度最为迅速;福清市用地类型发生变化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市域中东部,并以耕地、水域向交通用地与建设用地的转移为主。(4)、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福清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主要来自于水域和林地。2006-2012及2012-2018年间,受LUCC的影响,福清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分别减少了0.8525与2.1517亿元。此外,福清市在2006、2012及CA-Markov模型预测的2018年各单项生态服务项目的生态价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水源涵养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形成与保护娱乐文化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原材料食物生产;且福清市各生态系统服务项目的服务价值都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其中以水源涵养的服务价值下降幅度最大,废物处理次之,2006-2018年间分别下降了1.1635与1.0604亿元。这表明福清市生态系统提供各项生态服务的功能在持续退化,从宏观角度说明了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格局有待优化。(5)、采用InVEST模型中的Biodiversity模块对福清市2006、2012及2018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①福清市的生境退化程度总体水平偏高,且有不断加剧的趋势,生境退化较为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及市域中东部地势较为平坦的平原地带;②福清市生境质量得分呈两极分化现象,且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其中有接近一半的区域生态脆弱性及生境斑块破碎度较高,对人为干扰的敏感性较强;③福清市生境稀缺性得分整体偏低,2012年与2018年的最高得分分别为0.0225与0.0808,这表明福清市生态系统总体的结构与功能比较稳定,即生态平衡稳定性较好。
[Abstract]: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 LUCC ) is one of the main driving forces of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a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its research . In our country , with the rapid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 the continuous increase of population quantity ,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human needs and resource environment has increased and a series of eco - environment problems have been generated .
The results show that : ( 1 ) The land , forest land , water area and cultivated land are the main types of land in Fuqing City . The results show that : ( 1 ) The land , forest land , water area and cultivated land are the main types of land in Fuqing City .
The spatial attraction of road traffic to construction land and transportation land in Fuqing City is continuously strengthened , and the spatial attra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is weakened , and the spatial exclusion of forest land , garden , water area and unused land is continuously enhanced ;
( 3 ) The results of CA - Markov model indicate that the trend of different land types in Fuqing City in 2012 - 2018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hanging trend between 2006 - 2012 , that is , cultivated land , forest land , garden , water area and unused land still keep decreasing trend ;
However , traffic 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use higher growth trend , especially the growth rate of traffic land is the most rapid ;
In 2006 - 2012 and 2012 - 2018 , the ecological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Fuqing City decreased by 0.8525 and 2.151.7 billion yuan , respectively .
The servic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Fuqing city has been declining continuously . The service value of water conservation is the biggest , and the waste treatment is the second . The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 of Fuqing City in 2006 , 2012 and 2018 is estimated from the macro perspective .
( 2 ) The habitat quality score of Fuqing city has two polarization phenomena , and there is a trend of decreasing trend . Among them , nearly half of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and habitat patch are high , and the sensitivity to human disturbance is stronger .
( 3 ) The overall low score of habitat scarcity in Fuqing City , the highest score in 2012 and 2018 is 0.0225 and 0.0808 respectively , which shows that the overal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Fuqing ecosystem is stable , that is , the stability of ecological balance is better .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8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邦成;陆根法;陈小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在南京市土地利用评价中的运用[J];环境保护科学;2007年04期
2 清水康弘;杨书润;;英国的土地利用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1988年04期
3 ;全国土地利用现状主要地类面积、比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年S1期
4 赵文智,程国栋;人类土地利用的主要生态后果及其缓解对策[J];中国沙漠;2000年04期
5 楼惠新;云贵高原土地利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0年01期
6 张立伟;哈尔滨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0年02期
7 Mats Sandewall;Bo Ohlsson;Silavanh Sawathvong;刘艳萍;;为实现战略规划对土地利用的历史变迁进行评价——以老挝为例[J];AMBIO-人类环境杂志;2001年01期
8 邹亚荣,张增祥,赵晓丽,王百川,姚嘉;近十年来山西省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年03期
9 张文祥,王瑞杰,徐凌,俞金国;辽阳市土地利用发展方向评价[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年04期
10 杨金玲,张甘霖,张华,赵玉国;亚热带地区土地利用对磷素径流输出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俊奇;;序言[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8:土地生态学——生态文明的机遇与挑战[C];2008年
2 李琪;王秋兵;刘扬;王洪禄;;中国土地利用中的农耕文化因素影响机制分析[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佳;;有关土地利用伦理问题的理性思考[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4 于术桐;黄贤金;程绪水;姜永生;田忠志;;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质响应研究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胡波;;土地利用现状挂图编制[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唐秀美;陈百明;路庆斌;宋伟;;北京市土地利用生态分类方法初探[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7 龙花楼;;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新视角——土地利用转型[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董建美;;从内外两个途径来保护耕地[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武广平;李永平;;都市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分析[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10 王亚男;马春华;;天津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关系初探[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华丽;土地利用需合理[N];新农村商报;2014年
2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张颖 王群 王万茂;树立土地利用立体观[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3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博士 杨遴杰;强化土地调控 统筹土地利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4 记者 丁洪美;土地利用每年造成10亿吨碳排放[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5 周永恒;土地利用总规通过市级评审[N];六盘水日报;2011年
6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胡志喜;土地利用绩效有了统一评判标准[N];湖北日报;2011年
7 本报驻江苏记者站记者 杨应奇;警惕土地利用中的“闯黄灯”现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冯培丽 通讯员 贺楚华 臧翊 邓凡;打破土地利用“先违法后治理”怪圈[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9 记者 陈诗圆;提升土地利用和管理水平 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N];钦州日报;2013年
10 首席记者 杨应奇 通讯员 薛建;土地利用的“3D”时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洋;博斯腾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重心迁移分析[D];新疆大学;2015年
2 陈学渊;基于CLUE-S模型的土地利用/覆被景观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胡文敏;环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4 张云鹏;基于主体的常州市新北区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5 宇苗子;黄土塬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水力特征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刘桂芳;黄河中下游过渡区近20年来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7 曹敏;长江口北岸土地利用动态演化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8 于开芹;泰安市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9 陈峰云;湖北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10 王磊;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尺度模拟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旭;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宋颜颜;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效应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古亚娟;晋中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4 杨丰;基于CLUE-S模型的岔口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5 庹玉莲;快速城镇化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刘琳;天津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梯度分析及区域生态风险评价[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7 蒋狄微;宁波市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分析和预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江淑芳;朝鲜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NPP遥感估算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9 李帅;宁夏黄河流域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径流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李储强;海宁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城镇化的耦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726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672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