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福建省山仔水库蓝藻门微囊藻属时空分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30 01:40

  本文选题:微囊藻属 切入点:温度 出处:《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6期


【摘要】:于2011年不同季节对山仔水库水体物理和化学指标、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进行监测,分析了蓝藻门微囊藻属在水平和垂向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探索了微囊藻属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山仔水库大坝断面微囊藻属细胞丰度在105~107L-1之间变化,夏季水体微囊藻属细胞丰度达到107L-1,浮游植物群落中微囊藻属的比例高达95%以上;冬季水体微囊藻属细胞丰度为105L-1,浮游植物群落中微囊藻属的比例在20%~45%.5-9月,表层水体微囊藻属细胞丰度高于底层水体,秋末到冬季水体表层与底层的微囊藻属细胞丰度相差不大,水温与微囊藻属细胞丰度呈显著正相关,轮虫与微囊藻属细胞丰度呈显著负相关.分析可知,水温分层是影响山仔水库微囊藻属垂向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Abstract]: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exes, phytoplankton and zooplankton of Shanzi Reservoir were monitored in different seasons in 2011.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Microcystis i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s were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cystis biomas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was explo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ell abundance of Microcystis in different seasons varied between 105~107L-1. In summer, the abundance of microcystis in water reaches 107L-1, and the percentage of microcystis in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is more than 95%, while in winter, the abundance of microcystis is 105L-1, and the proportion of microcystis in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is between 20 and 45.5-9 months. The cell abundance of microcystis in the surface water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bottom water,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urface and bottom water from autumn to winter,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water temperature and the cell abundance of microcysti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rotifer and cell abundance of Microcystis. Water temperature stratification wa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Microcystis in Shanzi Reservoir.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省污染控制与资源循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573075) 福建省环保厅资助项目(2015R017) 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联合资助项目(201610394009)
【分类号】:X5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舒婷婷;陈非洲;;微囊藻群体细胞数量估算的一种简单方法[J];生态科学;2011年05期

2 代晓炫;朱伟;李明;;营养盐对微囊藻细胞组分及多糖组成的影响[J];湖泊科学;2013年02期

3 谭啸;孔繁翔;曾庆飞;钱善勤;张民;;太湖中微囊藻群落的季节变化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9年01期

4 李大命;孔繁翔;张民;阳振;;太湖和巢湖夏季蓝藻水华期间产毒微囊藻和非产毒微囊藻种群丰度的空间分布[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1年04期

5 严婷婷;朱鹏;陈海敏;严小军;;检测产毒微囊藻的特异性探针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2年02期

6 李大命;叶琳琳;于洋;张民;阳振;孔繁翔;;太湖水华期间有毒和无毒微囊藻种群丰度的动态变化[J];生态学报;2012年22期

7 陈家长,胡庚东,张瑞涛;太湖微囊藻对哺乳动物毒性影响的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6年03期

8 李扬;周娅;岑竞仪;吕颂辉;胡鸿钧;;广州市景观湖微囊藻的分类学研究[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0年04期

9 李大命;孔繁翔;阳振;张民;史小丽;;巢湖夏季和冬季有毒微囊藻和无毒微囊藻种群丰度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12期

10 沈强,刘永定,宋立荣,沈银武,李敦海;产毒微囊藻藻粉的脱毒技术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许敏;孔任秋;徐旭东;;微囊藻(蓝细菌)伪空胞基因丛的4种组织方式[A];第二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杨凤来;不良水质的危害及调控[N];中国渔业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忠兴;我国微囊藻多样性分析及其种群优势的生理学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年

2 徐瑶;富营养化水体微囊藻分子生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于晓娟;微囊藻抑制—AgBiO_3应急处置与酵母菌生态抑制法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沙;微囊藻群体形成的环境影响因素及其对磷利用的生理响应[D];重庆大学;2015年

2 辛艳萍;广东省水库微囊藻的多样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付娇;二氧化氯对水中微囊藻和微囊藻毒素-LR去除效果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4 徐瑶;湖泊浮游植物动态及微囊藻监测技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彭慕华;微囊藻藻胆蛋白对微生物的光敏杀伤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6 高素芹;无菌微囊藻株的分离纯化和藻菌关系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0年

7 屈铭志;淀山湖微囊藻种群时空特征研究及预警意义[D];复旦大学;2011年

8 谭啸;微囊藻在水华优势种形成过程中若干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珊珊;微囊藻对部分营养元素吸附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10 马奔;广东省主要水库和广州市景观湖泊微囊藻ITS区序列分析[D];暨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838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6838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3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