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河南段水沙输移对PAHs迁移的影响机制
本文选题:水沙输移 + 机制 ; 参考:《河南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研究检测了2014年黄河河南段三个时期、每期25个采样点的水体(水相和悬浮颗粒相)以及表层沉积物共225个样品中16种PAHs的污染水平,并对其进行了详细地讨论。黄河河南段水体(水相+悬浮颗粒相)PAHs浓度为33.6 ng L-1~383 ng L-1,表层沉积物中Σ16PAHs平均浓度为275 ng g-1 dw(5.84~4670 ng g-1 dw)。与2005年相比,2014年河南省煤炭消耗比例由87.2%下降到77.7%,清洁能源天然气和水电消耗比例分别由2.20%和1.9%增长到4.50%和5.30%,且发电及供热的能源转化效率由34.2%增长到43.5%,此外黄河流域河南段水质达到III类以上的河段长度所占比例由43.2%上升到59.9%,劣V类水由56.8%降低到29.8%,导致本次研究中PAHs浓度较2005年有了明显的下降。与国内外其它流域相比,黄河河南段表层沉积物PAHs处于较低的污染水平。黄河河南段支流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浓度明显高于干流水体,在伊洛河、沁河(黄河河南段两大支流)汇入黄河后,黄河水体中PAHs浓度明显升高,说明了支流是黄河河南段干流重要的污染源。对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组成结构进行了研究,高环PAHs所占比例高于低环PAHs,在低环PAHs中,萘的浓度水平变化不大,但是其占7种低环PAHs的比例变化较大,在污染程度较低的样品中所占比例高,在污染程度较高的样品中所占比例低,而9种高环PAHs中,每种PAHs所占比例比较平均,且在各样点中无明显变化。黄河水体中悬浮泥沙浓度沿河流流向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水体中PAHs的浓度变化趋势与水体中泥沙浓度一致,说明黄河水体中PAHs浓度受到水体中悬浮泥沙量的影响。黄河河南段下游河段,水体中泥沙是由于水流的冲刷作用,将原本沉积下来的河床沉积物挟带进入黄河,成为水中悬浮的颗粒物。萘、二氢苊、芴、菲、蒽、荧蒽和芘7种r-PAHs在大多数样点中lgKOC值大于其lgKeq,表现为释放;而其它8种s-PAHs相反,表现为吸附,与PAHs的再悬浮过程一致,且r-PAHs在样品中的含量远大于s-PAHs,证明了黄河河南段水体中的泥沙是刚刚进入水体的。在建立黄河河南段水——沙质量守恒模型中发现黄河中游河段(M1~M8),水体中泥沙表现为沉积,沉积量为42.2 Mt y-1,属于黄河下游河段(M9~M16)表现为冲刷,冲刷量为38.4 Mt y-1,引水、沙工程共将5.51 Bm3y-1水和7.88 Mt y-1沙引出黄河河道。将本次研究测得黄河水体PAHs的浓度带入水——沙质量守恒模型,黄河河南段PAHs总进入量为6915 kg y-1,分别为干流流入(入省)3588 kg y-1,支流汇入368 kg y-1,冲刷2959 kg y-1;总去除量为6160 kg y-1,分别为干流流出(出省)3668 kgy-1,引水、沙961 kg y-1,沉积1532 kg y-1,水——气交换、降解等为754 kg y-1,其中沉积、冲刷过程PAHs的输移量与黄河入、出河南省的PAHs量相当。概率密度曲线重叠面积法和累积概率分布曲线安全阈值法均表明,芘的生态风险较高,在两条总概率都为1的概率密度曲线中围成的重叠面积为0.15,10%的水生生物受到威胁的概率为16.6%,安全阈值为0.19(小于1)。其他7种PAHs的生态风险较小,且根据安全阈值的界定可判断为无生态风险。但是8种PAHs的联合生态风险较高,重叠面积为0.41,根据累积概率分布曲线准确计算出10%的水生生物受威胁的概率为50.8%,有一定生态风险。
[Abstract]:In this study , the pollution level of 16 PAHs in water ( water phase and suspended particle phase ) and surface sediments of the Yellow River in the Yellow River in 2014 was studied . The concentration of PAHs in the water body ( water phase + suspended particle phase ) in Henan sec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was 37.6 ng L - 1 - 383 ng L - 1 , and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危 16PAHs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was 275 ng g - 1 dw( 5.84 ~ 4670 ng g - 1 dw) . Compared with other basins in the Yellow River , the concentration of PAH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increased from 43.2 % to 59.9 %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cological risk of pyren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Yellow River . The probability density curve overlap area method and cumulativ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curve safety threshold method all show that the ecological risk of pyren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Yellow River . The probability density curve overlap area method and cumulativ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curve safety threshold method show that there is no ecological risk .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强;黄铭荣;井文涌;;废水排海工程的规划方法(二)[J];环境工程;1986年02期
2 曹祖德,张英平;三维潮流数学模型及油膜输移扩散的数值计算[J];交通环保;1988年01期
3 张江山,陈东,庄兴无;福建沙溪口水电站库区混合输移参数研究[J];生物数学学报;1994年03期
4 张士林;关于海洋污染扩散的几种数学模型[J];海洋环境科学;1988年01期
5 黄俊,张旭,彭炯,李广贺;暴雨径流污染负荷的时空分布与输移特性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6 周杰;吴修锋;吴时强;范子武;高俊峰;;太湖湖西区河网营养盐输移规律研究[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1年03期
7 陆俊卿;张小峰;徐林春;任秀文;任实;;水温分层对水库污染物输移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年02期
8 卫伟;陈利顶;温智;吴东平;陈瑾;;黄土小流域水沙输移过程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J];生态环境学报;2012年08期
9 廖国祥;高振会;熊德琪;;水下油气溢漏事故污染物输移预测模型[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储昭升;陈书琴;王长春;叶碧碧;庞燕;;洱海沉水植物残体风浪输移量及其时空分布[J];环境科学研究;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林娟;严以新;郑金海;;长江口南支水道余环流和盐度输移特征[A];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下册)[C];2013年
2 拾兵;阮雪景;于乾;;黄河下游河冰动力输移的数值模拟[A];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H水利水电和河流动力学[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梁书秀;潮汐水域中污染物输移扩散的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鹏抟;黄河河南段水沙输移对PAHs迁移的影响机制[D];河南师范大学;2016年
2 许旭;三峡变动回水区末端推移质输移带分布特性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3 刘静;渭北坡地果园主要非点源污染物输移模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4 李斌强;库区大水深条件下粉砂输移的试验模拟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5 吴松华;瓯江北口水底管线铺设开挖引起的悬浮物输移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11年
6 马德娣;室内模拟降雨地表径流污染物输移规律[D];兰州交通大学;2010年
7 王初;长江口潮滩水动力过程及TN、TP动力输移[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8 姜坤;冰期弯道河冰运动特性数值模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9 黄广;长江口、杭州湾水沙交换与输移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常民;波浪作用下溶解态污染物输移扩散机理的实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43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743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