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视角的南京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本文选题:南京 +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 ; 参考:《生态经济》2016年06期
【摘要】:通过对城市生态系统和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耗散结构进行熵变演化分析,构建了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借鉴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的熵变方程原理,运用信息熵构建了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并以南京市为例,对南京市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2年南京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其城市生态系统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但在政府部门的重视下,南京市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业已得到有效的治理,南京市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能力在曲折中逐步上升,并呈现出逐步好转的趋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已走在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的轨道上。
[Abstract]:Based on the entropy evolution analysis of the urban ecosystem and the dissipative structure of the urban ecosystem,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the urban ecosystem is constructed, and the principle of entropy change equation in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is used for reference.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urban ecosyste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information entropy, and taking Nanjing as an exampl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Nanjing city ecosystem is studied empiric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of Nanjing from 2005 to 2012 has brought heavy pressure to its urban ecosystem, but with the attention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he problem of urba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Nanjing has been effectively dealt with.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urban ecosystem of Nanjing is rising gradually in the twists and turns and shows a trend of gradual improvement. The supporting ability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been continuously strengthened, and it has been on the track of the continuous enhancement of the abilit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省"世界水谷"与水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分类号】:X22;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军飞,王慧敏;城市生态系统诊断预警体系研究[J];城市问题;2005年06期
2 徐琳瑜,杨志峰,李巍;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理论与评价方法[J];生态学报;2005年04期
3 徐晓霞;陈太政;;郑州市城市生态系统评价[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徐晓霞;张吉献;;洛阳市城市生态系统评价[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傅睿;胡希军;;浅析我国农村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的对比[J];山西建筑;2007年14期
6 孟伟庆;李洪远;;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天津滨海新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估[J];生态经济;2011年09期
7 ;什么是城市生态系统[J];环保科技;2011年03期
8 王献溥;;谈谈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问题[J];环境保护;1981年05期
9 陈钟镇;试论城市生态系统[J];环境保护科学;1987年03期
10 韩玉兰;;《沈阳市城市生态系统现状研究》课题鉴定会在沈阳召开[J];环境科学动态;198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丕亮;;城市生态系统探讨[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2 徐晓霞;;中原城市群城市生态系统评价[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3 王效科;欧阳志云;仁玉芬;王华锋;;城市生态系统长期研究展望——以北京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李秉毅;;生态城市建设原理——城市生态系统和谐发展论[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5 邱琳;;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差异性[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景元书;姜明;;城市生态系统预警技术分析动态[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7 彭洋;;小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石惠春;刘伟;何剑;刘鹿;师晓娟;万海滢;;一种城市生态系统现状评价方法及其应用[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门苗苗;杨凤林;;城市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10 周文华;王如松;;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进展[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姚伊乐;城市防涝,,要排要蓄?[N];中国环境报;2014年
2 潘少军;科学保护城市生态系统[N];人民日报;2014年
3 本报评论员;以生态显魅力[N];珠海特区报;2009年
4 王吉亚(作者系市环境保护局局长);生态时代的城市抉择[N];常德日报;2005年
5 茆家培;略谈城市生态特色的创造[N];安徽日报;2001年
6 中共酒泉市委书记、人大主任 李沛文;打造生态酒泉 建设园林城市[N];甘肃经济日报;2006年
7 记者 岳冠文;积极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N];长沙晚报;2010年
8 俞巧云 金波 葛亮;南京绿化转向提高城市环境承载力[N];新华日报;2004年
9 李剑;城市化要坚持可持续发展[N];市场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武芳 通讯员 王江峰;让河流与城市共呼吸[N];许昌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徐琳瑜;城市生态系统复合承载力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何绘宇;珠江三角洲城市生态系统适宜度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3 宋荣兴;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苗连山;大连市城市生态系统及其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力;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杨馥;基于复杂性理论的城市生态系统评价与规划[D];湖南大学;2008年
7 王喜宽;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城市生态系统地球化学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宏;现代城市生态系统的分析、评价与优化[D];河南大学;2002年
2 刘博;西安城市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3 廖乐;深圳市城市生态系统演化分析及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尹星;我国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赵威;郑州市生态系统分析、评价与生态城市建设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6 王宇峰;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综合评价与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7 吴铭峰;基于人工免疫的城市生态系统预警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刘蕾;承载机制下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D];同济大学;2006年
9 严芷清;中国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许可;洛阳城市生态系统分析与评价[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240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824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