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槽谷区土地石漠化与综合治理技术研发
本文选题:土地石漠化 + 综合治理技术 ; 参考:《生态学报》2016年22期
【摘要】:深入揭示流域尺度水-土-生资源格局和研发因地制宜的水-土-生治理技术是"十三五"石漠化治理工程的主要瓶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喀斯特槽谷区土地石漠化过程及综合治理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2016YFC0502300)针对槽谷区特点,锁定两个关键科学问题和五个关键技术,从过程机理研究-技术研发-应用示范3个层面解剖区域水/土/生物资源分布格局与地质地貌之间的关系,阐明石漠化过程中的相关生态变化机理,因地制宜地研发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土壤地上/下流/漏失阻控与生态恢复技术;研发野生砧木及经济树种互作效应与优化配套技术,构建槽谷区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和生态产业模式并示范推广,为区域生态改善和贫困问题解决提供科技支撑。
[Abstract]:It is the main bottleneck of the rocky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project in the 13th Five-Year Plan to reveal the pattern of water-soil-living resources on the scale of river basin and to develop the water-soil-growth control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The National key R & D Program-"Development and demonstration of the process of Land Rocky Desertification and 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ology in the Karst trough Valley" (2016YFC0502300),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alley area, locks on two key scientific problems and five key technolog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water / soil / biological resources and geology and geomorphology was dissected from three levels of process mechanism research,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demonstration, and the related ecological change mechanism in the process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was clarified. To develop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soil and water resources, control of soil aboveground / downflow / leakage resistance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utual effects of wild rootstocks and economic tree species, and optimization of matching technique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The sustainable ecosystem and ecological industry model in trough valley are constructed and promoted to provid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for regional ecological improvement and poverty solving.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西南大学岩溶环境开放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2300)
【分类号】:X171.4;S28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丹丹;张兆干;;贵州土地石漠化原因及防治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2 袁春,周常萍,童立强,潘小菲;贵州土地石漠化的形成原因及其治理对策[J];现代地质;2003年02期
3 杜成材;;西南山区土地石漠化成因的文化剖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刘宗洪;卢强;;思南县土地石漠化状况及其治理对策[J];绿色科技;2011年06期
5 张殿发,王世杰,周德全,李瑞玲;土地石漠化的生态地质环境背景及其驱动机制——以贵州省喀斯特山区为例[J];农村生态环境;2002年01期
6 胡胜华,赵轶;浅谈贵州峰丛山地地区土地石漠化及其治理[J];中国水土保持;2005年02期
7 胡业翠;刘彦随;吴佩林;邹秀萍;;广西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态势、成因与治理[J];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8 黄金国;郭志永;;粤北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成因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5期
9 张军以;苏维词;苏凯;;喀斯特地区土地石漠化风险及评价指标体系[J];水土保持通报;2011年02期
10 苏维词;杨华;李晴;郭跃;陈祖权;;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成因及防治[J];土壤通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崔桂华;杨华;;乌江流域喀斯特地区土地石漠化类型时空演变研究——以涪陵—武隆段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周德全;王世杰;李瑞玲;;贵州喀斯特地区岩性与土地石漠化的空间相关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3 李辉霞;李森;;粤北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综合评价的遥感信息模型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周忠发;;遥感和GIS技术在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地石漠化研究中的应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饶映雪;胡宝清;;喀斯特地区土地石漠化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方法探讨[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刘磊;我国土地石漠化由扩展变为净减少[N];解放军报;2012年
2 全国政协委员 彭钊;土地石漠化导致生态系统功能退化[N];江淮时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李健;贵州每年140万亩土地石漠化[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洪超;我国土地石漠化法律对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245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824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