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剩余污泥自絮凝特性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5 00:35

  本文选题:剩余污泥 + 自絮凝 ; 参考:《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污水处理规模逐渐增大,剩余污泥产量日益增加,其处理处置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剩余污泥的脱水减容是污泥处理的重要步骤。目前污水厂大多对污泥进行前期调理后脱水,但调理方法存在诸多弊端,急需研究低成本、环境友好的新型调理方法。本试验基于污泥自身的自絮凝特性,考察自絮凝过程中污泥性质的变化规律,分析其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探究储存时间对污泥性质及自絮凝特性的影响,并进行工程应用的技术经济分析。试验成果可为“十二?五”松花江水专项污水处理厂示范工程的污泥处理的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试验通过正交实验分别考察一级搅拌自絮凝和两级搅拌自絮凝效能,分析其影响因素,发现污泥浓度、各级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均可影响一级搅拌和两级搅拌自絮凝效能,其中污泥浓度为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一级搅拌和两级搅拌自絮凝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对污泥脱水性能、沉降性能和理化性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污泥经一级搅拌和两级搅拌自絮凝后毛细吸水时间(CST)、污泥容积指数(SVI)、p H均降低,粒径和Zeta电位升高,说明污泥絮体具有絮凝作用,可改善污泥脱水性能、沉降性能和理化性质,同时,污泥絮体内部分EPS溶出造成污泥粘度增大。一级搅拌和两级搅拌自絮凝后污泥各指标改善程度随污泥浓度、各级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一定范围内,较高的污泥浓度、各级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均有利于提高一级搅拌和两级搅拌自絮凝效果;而过高污泥浓度虽然仍有利于自絮凝发挥絮凝作用,增大污泥粒径,但形成的絮体结构松散,过高的各级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则会破坏自絮凝后污泥絮体结构,减小污泥粒径,均导致絮体表面理化性质恶化,减弱脱水性能和沉降性能的改善程度。因此,试验条件下的一级搅拌自絮凝最佳参数为:污泥浓度18000mg/L,搅拌强度200rpm,搅拌时间3.5min;两级搅拌自絮凝最佳参数为:污泥浓度16000mg/L,一级搅拌强度400rpm,一级搅拌时间2.5min,二级搅拌强度175rpm,二级搅拌时间5min。对比两种搅拌方式自絮凝,发现两级搅拌自絮凝对污泥脱水性能、沉降性能及理化性质的改善效果优于一级搅拌自絮凝。同时,对一级搅拌和两级搅拌自絮凝过程中各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污泥CST、SVI、p H、Zeta电位、粒径变化规律相似,各指标均可以较好的指示污泥脱水性能,与CST之间的相关系数R2在0.65~0.95范围内;污泥粘度则与各指标变化规律有所差异。通过实验室模拟污泥浓缩过程,考察30h内浓缩效能及污泥性质随浓缩时间的变化,发现浓缩后污泥含水率降低速率随浓缩时间延长逐渐减慢,14h后趋于稳定,浓缩效能过低,而14h内污泥性质变化较小,由此确定最佳污泥浓缩时间为14h。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室模拟污泥储存过程,考察72h内污泥性质及其自絮凝特性随储存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污泥储存过程中其代谢活动产生VFAs,导致污泥p H降低,Zeta电位升高,同时EPS被消耗,导致污泥絮凝能力减弱,粒径降低,脱水性能和沉降性能恶化,其中30h内污泥代谢活动较活跃,污泥性质变化较快,30~72h内污泥代谢活动减慢,污泥性质趋于稳定。储存时间小于18h时,污泥絮体结构和表面理化性质变化有利于提高自絮凝效果,而储存时间大于18h时,污泥代谢活动过度,EPS大量减少,絮凝能力减弱,导致污泥自絮凝效果减弱。因此,确定最佳污泥储存时间为18h。同时,对试验成果应用于松花江水专项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发现试验成果相比于传统污泥处理方式每年可节省运行成本43.16万元,减少污泥量638.75吨,是经济合理的。试验成果分析了污泥自絮凝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提供了一种污泥调理的新思路。试验成果可应用于污水厂污泥处理工艺的设计和运行管理,为减少污泥调理药耗、污泥浓缩及储存的控制优化提供理论支撑,为深入研究污泥调理及储存过程机理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 with the increasing of sewage treatment in China , the disposal of residual sludg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ludge concentration , the stirring strength and the stirring time of the sludge in the sludge flocs ar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ludge concentration , the sludge volume index ( SVI ) , the stirring intensity and the stirring time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ludge dewatering performance and the change of sludge property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 time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ludge ' s capacity of sludge was decreased , the concentration of sludge decreased , and the properties of sludge decreased .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an be applied to the desig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of the sludge treatment process in the sewage plant , and the theoretical support is provided for reducing the sludge conditioning medicine consumption , the sludge concentration and the storage control optimization , so that the foundation is laid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sludge conditioning and storage process mechanism , the sludge reduction and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are promoted , and the sludge conditioning method has certain social benefits and economic benefits .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7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雅婷;;城市污水厂污泥的处理处置与综合利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1期

2 赵继红;杨劲峰;王清宁;刘从彬;;微生物絮凝剂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11期

3 庞子山;朱俊;柳顺海;何强;;三峡库区污水处理厂储泥池改造的思路和措施[J];中国给水排水;2008年10期

4 李振华;;浓缩时间对污泥浓缩效果、磷释放及去除的影响[J];中国给水排水;2012年03期

5 谢敏;施周;刘小波;陈积义;;微波辐射对净水厂污泥脱水性能及分形结构的影响[J];环境化学;2009年03期

6 张娜;尹华;秦华明;何宝燕;彭辉;叶锦韶;赵鑫鑫;;微生物絮凝剂改善城市污水厂浓缩污泥脱水性能的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7 宣科佳;王毅力;魏科技;杜接弟;张桐;;A~2/O工艺中好氧污泥絮体的分形结构与理化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2009年07期

8 宋兴伟;周立祥;;生物沥浸处理对城市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10期

9 胡锋平;黄晓东;汪琳媛;李伟民;王涛;邓荣森;;低浓度剩余活性污泥涡凹气浮浓缩工艺研究[J];给水排水;2006年06期

10 戴晓虎;;我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思考[J];给水排水;2012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贞英;电化学预处理与表面活性剂联合调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卢淑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堆肥利用实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454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8454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2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