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革污泥铬的形态与危险废物识别方法
本文选题:制革污泥 + 铬 ; 参考:《化工进展》2017年04期
【摘要】:通过对制革污泥的物质组成和Cr的浸出毒性及其赋存形态的研究,揭示了制革污泥危险废物识别与Cr生态风险及其赋存形态间的相关关系,同时考察了盐酸对制革污泥中Cr的浸提。结果表明制革污泥是一种富含有机质和无机盐的工业污泥,同时含多种金属元素,其中Ca、Fe、Cr和Al含量最多,但尤以Cr对环境的危害最大。制革污泥中Cr绝大部分以酸溶态和有机结合态形式存在,有效态Cr含量占全量比重较小,但酸性污泥中Cr的迁移能力使其处于高生态危害风险。制革污泥中Cr的浸出浓度低于0.25mg/L,尽管不具备浸出毒性特征,但Cr的环境行为使其仍属于危险废物。盐酸对制革污泥中Cr的浸出效率最高为81.7%,可以作为浸提剂用于制革污泥脱铬,剩余污泥可以达到综合利用标准。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dentification of hazardous waste from tannery sludge and the ecological risk of Cr and its occurrence forms was revealed by studying the composition of tannery sludge, leaching toxicity of Cr and its occurrence form. At the same time, the extraction of Cr from tannery sludge by hydrochloric acid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annery sludge is a kind of industrial sludge rich in organic matter and inorganic salt, and also contains a variety of metal elements, among which the contents of CaFE-Cr and Al are the most, but Cr is the most harmful to the environment. Most of Cr in tannery sludge is in the form of acid soluble and organic bound, the available Cr content is small, but the migration ability of Cr in acid sludge makes it at high ecological hazard risk. The leaching concentration of Cr in tannery sludge is lower than 0.25 mg / L, although it does not possess leaching toxicity, Cr still belongs to hazardous waste because of its environmental behavior. The highest leaching efficiency of Cr in tannery sludge by hydrochloric acid is 81.7, which can be used as extractant for dechroming of tannery sludge, and the residual sludge can reach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standard.
【作者单位】: 陕西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177079)
【分类号】:X7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旭光,马增益,池涌,严建华,倪明江,岑可法;污泥的异重流化床燃烧机理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00年04期
2 杨海霞,于卫荣,孙翌,赵军星;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污泥中的砷[J];化学分析计量;2005年03期
3 陈江,杨金福,蔡泓林,林超,黄立维;污泥的热解特性实验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王方园;将正海;;含氟特种污泥理化特性分析及资源化利用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薛玉伟;季民;李文彬;;超声破解污泥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6 李培生;胡益;李洁;向军;孙路石;胡松;熊友辉;孙学信;;处理污泥焦颗粒内部孔结构在燃烧过程中变化[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年04期
7 丁文川;曾晓岚;龙腾锐;杨霏;江岸;;低强度超声波辐射对污泥生物活性的影响机制[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8 王超;冯士龙;王沛芳;李晓晨;邹丽敏;;污泥中磷的形态与生物可利用磷的分布及相互关系[J];环境科学;2008年06期
9 时玉珍;;污泥和工业废弃物中铊的测定方法[J];水泥技术;2009年01期
10 李春雨;蒋旭光;费振伟;安春国;池涌;严建华;俞恺;傅娟娟;潘金华;施政;;热重-红外联用分析制革污泥的燃烧特性[J];化工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贾相如;金保升;肖睿;王清华;;污泥在空气气氛下的燃烧特性研究[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孙福成;仝武刚;徐灏龙;;污泥建材利用过程中有毒污染物控制技术初探[A];2009(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中国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论文集[C];2009年
3 杨媛媛;;污泥重金属组分测定中微波消解与常压消解的方法比对[A];全国排水委员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邓文义;于伟超;苏亚欣;王晓磊;;微波条件下CaO和水蒸汽催化热解污泥制取富氢气体的研究[A];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张钊;白向玉;周磊;;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在污泥重金属污染中的应用[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6 王景峰;张斌;龚秦石;薛斌;王雪;李君文;;聚糖菌微生物聚集体反硝化特性与微生物生态学解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八卷)[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泥客庄主;污泥潜在风险有多大?[N];中国环境报;2012年
2 佛山日报记者 冯强;花木场“堆肥” 污染了地下水?[N];佛山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兰;超声辅助处理净水污泥用于去除废水中磷和氨氮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2 马少莲;城市污泥中水和有害杂质的赋存特性及其与煤共成浆行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3 李欣;电动修复技术机理及去除污泥和尾砂中重金属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4 胡以松;A~2O-MBR污水处理系统中膜污染物质和行为解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5 苏欣颖;MBR膜污染解析及MFC-MBR耦合系统膜污染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凯文;污泥菌剂强化四溴双酚A-铜复合污染好氧修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贺小萌;空气微生物污染的检测方法及其在污水厂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丁逸宁;流化床与沸腾床内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分析及污泥异质性证明[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乔文文;A+OSA污泥减量工艺微生物代谢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5 沈玲芝;O_3/H_2O_2降解印染污泥中多环芳烃的机理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6 尹子华;高活性硝化污泥的高效富集和生物强化效果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7 赵红丽;污水处理系统中噬菌体和细菌群落特征与污泥沉降性的相关性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6年
8 王军辉;污水厂污泥在园林绿化上的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9 游俏;腐熟污泥去除水中重金属的基础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董蕾;污泥预处理对污泥电动处理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720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872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