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城市雾霾治理实证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8-05-22 07:28

  本文选题:城市雾霾 + 雾霾当量 ; 参考:《财经科学》2016年02期


【摘要】:在我国城市雾霾日益频发,威胁公众身体健康的当下,经济发展新常态对于城市雾霾治理既是契机也是挑战。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实现经济增长与大气污染防治的双重目标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雾霾高发地区之一。本文以四川盆地特大城市成都为例,在IPAT环境压力恒等式的基础上对雾霾影响因素的驱动力与贡献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人口规模变动与生活水平变动因素正向地驱动雾霾当量变动,而能源强度变动与雾霾当量排放强度变动则负向地驱动雾霾当量变动。在经济新常态下,提升公众环保意识,节约能源消耗;积极推进产业升级转型,降低单产能耗与污染物排放强度;优化城市交通与产业布局,引导人口分散就业与居住等措施能够促使城市空气质量改善,使雾霾得到有效治理。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frequency of urban haze in China, which threatens the health of the public, the new norm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both an opportunity and a challenge to urban haze governanc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dual goal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air pollution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of changing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 Sichuan Basin is one of the four high incidence areas of haze in China. Based on the IPAT environmental pressure identity, the driving force and contribution of haze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studied in Chengdu, Sichuan Bas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nge of population size and living standard positively drives the change of haze equivalent, while the change of energy intensity and haze equivalent emission intensity negatively drives the change of haze equivalent. In the new normal state of economy, we should enhance public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ave energy consumption, actively promote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transformation,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pollutant emission intensity per unit production, optimize urban traffic and industrial layout, The measures of guiding the scattered employment and residence of the population can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urban air quality and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haze.
【作者单位】: 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后流动站;西华大学政治学院;
【基金】:2015年成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经济新常态下成都市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5R17) 四川省教育厅项目“高校低碳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项目编号:W14243226)
【分类号】:X5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延红,袁东,阚海东,卢伟,阮素云;大气颗粒物污染与人群死亡率变化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3年01期

2 魏巍贤;马喜立;;能源结构调整与雾霾治理的最优政策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殷文军;彭晓武;宋世震;;深圳市空气污染与居民心血管疾病发病相关性的研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9年02期

2 王蕾;刘连友;王志;哈斯;高尚玉;;北京市园林植物吸附PM_(10)与SO_2总量及其健康效益[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9期

3 殷文军;彭晓武;宋世震;李宁;余素君;;广州市灰霾天气对城区居民心血管疾病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9年12期

4 殷文军;彭晓武;宋世震;李宁;余素君;;广州市空气污染与城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时间序列分析[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2年06期

5 谢昱姝;;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进展[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6年04期

6 刘琪琪;李建军;陈通平;熊天龙;;Mn改性炭基烟气脱硫剂研究进展[J];四川化工;2015年05期

7 黄奕涛,邓燕红;浅谈新汽车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3年06期

8 穆泉;张世秋;;2013年1月中国大面积雾霾事件直接社会经济损失评估[J];中国环境科学;201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黄德生;张世秋;万薇;余嘉玲;邹文博;陈晓兰;;珠三角颗粒物污染的健康损害经济评估[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2 黄德生;张世秋;万薇;余嘉玲;邹文博;陈晓兰;;珠三角PM_(10)污染的健康损害经济评估[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3 苏慧;刘珊;任明忠;李杰;;室内空气中PM_(2.5)浓度与水溶性离子特征研究[A];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海燕;过渡金属(Fe、Cu)改性Beta分子筛催化剂在NH_3-SCR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润;大气气溶胶消光系数检测方法研究及装置设计[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2 沈俊秀;上海市道路交通颗粒污染暴露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麻懿馨;纳米级与微米级二氧化硅粉体对小鼠免疫毒性的比较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4 邓祖琴;兰州市冬季大气颗粒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及来源[D];兰州大学;2006年

5 黄莹;金属载体的活性氧化铝涂层工艺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张广卷;大气中甲磺酸的含量分析及其对酸雨的贡献[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7 钱凌;南京大气气溶胶的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观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8 饶婷;过渡金属掺杂CeO_2在乙醇汽油车尾气催化剂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甄小娟;汽车尾气净化Pd/CZ/Al_2O_3催化剂浸渍工艺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周云龙;蜂窝状金属丝网载体涂层制备及催化还原NO_x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樊静丽;梁晓捷;王璐雯;;气候变化对能源系统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2 马丽梅;张晓;;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效应及经济、能源结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04期

3 林伯强;李爱军;;碳关税的合理性何在?[J];经济研究;2012年11期

4 刘新民;吴宣俊;吴士健;;山东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2年05期

5 徐肇翊,刘允清,,俞大乾,陈秉衡,徐希平,井丽彬,宇广华,张淑娟,张吉慧;沈阳市大气污染对死亡率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保平;宋文月;;我国城市雾霾天气形成与治理的经济机制探讨[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2 孙太利;;关于尽快出台空气治理方案有效改善城市雾霾现象的意见和建议的提案[J];天津政协;2013年03期

3 李亚平;;论城市雾霾及治理[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年06期

4 满瑞新;;城市雾霾及其治理分析[J];环境与生活;2014年04期

5 谭玉如;;城市雾霾及其治理分析[J];环境与生活;2014年04期

6 茹少峰;雷振宇;;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治理中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7 张玉川;戴凌冰;;城市雾霾——逼迫人类开启一个新时代[J];城市与减灾;2013年03期

8 宋震洋;;城市雾霾与林业防治探究[J];山西林业;2013年02期

9 刘晓群;;城市雾霾及其防治分析[J];科技传播;2014年06期

10 ;吴彤 音乐人吴彤发2013新作 提倡民众重视环保[J];音乐时空;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相梅;阎伟杰;吴建河;李汉浸;王建英;邢用书;冯昌运;;豫东北城市雾对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的影响和防御机制探讨[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杨铁性;陈其欢;屠德纪;;城市雾的自动监测系统[A];第一届长三角地区传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陈庆贵;半数城市雾霾笼罩呼唤加快“美丽中国”建设[N];中国财经报;2013年

2 许海清;大城市雾霾形成原因再探[N];光明日报;2014年

3 国家发改委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副主任、六盘水市钟山区(挂职)副区长 柴麒敏 中国证监会期货监管一部信息统计处处长、贵州省金融办(挂职)副主任 李树憬;城市雾霾的“微”治理模式[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4 萧风;烟花易冷 雾霾难散[N];湖北日报;2013年

5 郑晓奕;火电多污染物协同集成技术治理城市雾霾初见效[N];中国国门时报;2013年

6 毕晓哲;“雾霾罚单”不是解决问题的“一招鲜”[N];中国消费者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陶韬;十面“霾”伏,汽车尾气是主因[N];江苏科技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柳玉清;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其治理的哲学思考[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2 靳会超;RS和GIS在四川省城市雾霾分析及评价中的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210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9210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d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