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究肟菌酯在辣椒地中使用后的残留消解情况,及时全面准确地评价其生态环境行为,指导肟菌酯及其相关制剂的科学合理施用。本文通过添加回收率实验研究并建立了辣椒地样品中肟菌酯残留量的分析与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分析,较为系统地研究了30%肟菌酯悬浮剂在辣椒地中使用后其有效成分肟菌酯在辣椒土壤和辣椒中的残留消解情况,初步提出了30%肟菌酯悬浮剂在辣椒地中科学合理使用的建议。另外,还研究了肟菌酯在六种供试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以及;同时还研究了不同种类和浓度的低分子有机酸对土壤吸附-解吸肟菌酯的影响。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乙腈提取辣椒和土壤中残留的肟菌酯,经盐析法净化,GC-ECD检测;当添加浓度为0.01~1.00mg/kg时,肟菌酯在辣椒和土壤中的回收率分别为89.9%-101.8%和93.0%-104.9%,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3%~5.1%、1.1%-2.7%,符合农药残留量分析方法的要求。(2)肟菌酯在长沙、青岛和杭州三地的辣椒中的半衰期为4.95 d-16.23 d,在土壤中为5.63-17.37 d,均小于30 d。这表明肟菌酯在辣椒地中属易降解农药。(3)30%肟菌酯悬浮剂按最高制剂用药量为168.75 ga.i./ha,最多施药3次,施药间隔期为7 d,安全间隔期为7 d。(4)肟菌酯在六种供试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平衡时间均为24 h。其吸附-解吸等温线均能很好的符合Linea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其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准,属于物理吸附。(5)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中肟菌酯的吸附-解吸影响较大。在吸附行为中,其促进能力大小为:柠檬酸草酸乙酸。在解吸行为中,其促进能力大小为:乙酸草酸柠檬酸。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53;X59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农药简介
1.3 肟菌酯的相关研究
1.4 土壤对农药吸附-解吸的相关研究
1.5 低分子量有机酸的相关研究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肟菌酯在辣椒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仪器与设备
2.1.2 试剂与标准品
2.1.3 标准溶液的配制
2.1.4 分析方法
2.1.4.1 样品前处理方法
2.1.4.2 气相色谱条件
2.1.4.3 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2.1.4.4 添加回收实验
2.2 结果与讨论
2.2.1 检测方法的选择
2.2.1.1 色谱柱的选择
2.2.1.2 进样量的确定
2.2.1.3 柱温的选择
2.2.1.4 柱流量的选择
2.2.2 提取与净化方法
2.2.2.1 提取试剂的选择
2.2.2.2 提取方法及时间的选择
2.2.2.3 样品净化
2.2.3 标准工作曲线
2.2.4 最小检出量和最低检出浓度
2.3 小结
第三章 肟菌酯在辣椒和土壤中的残留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仪器与设备
3.1.2 试剂与标准品
3.1.3 田间试验
3.1.3.1 试验地点及气候状况
3.1.3.2 试验农药
3.1.3.3 供试作物
3.1.3.4 试验时间
3.1.3.5 田间试验设计
3.1.3.5.1 消解动态试验
3.1.3.5.2 最终残留试验
3.1.3.5.3 实验室样品制备与保存
3.1.3.6 样品的分析制备与检测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肟菌酯在辣椒地中的消解动态试验结果
3.2.2 消解曲线图
3.2.3 肟菌酯在辣椒地中的最终残留试验结果
3.2.3.1 肟菌酯在辣椒中的最终残留试验结果
3.2.3.2 肟菌酯在土壤中的最终残留试验结果
3.3 小结
第四章 肟菌酯在六种供试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药剂及试剂
4.1.2 仪器
4.1.3 土壤样品的制备
4.1.4 标准溶液的制备
4.1.5 样品中肟菌酯的提取
4.1.6 试验设计
4.1.6.1 肟菌酯在六种供试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实验
4.1.6.2 肟菌酯在六种供试土壤中的等温吸附实验
4.1.6.3 肟菌酯在六种供试土壤中的解吸动力学实验
4.1.6.4 肟菌酯在六种供试土壤中的等温解吸实验
4.1.7 计算方法及数学模型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肟菌酯在六种供试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特性
4.2.2 肟菌酯在六种供试土壤中的等温吸附曲线
4.2.3 肟菌酯在六种供试土壤中的吸附系数与土壤性质之间的相关性
4.2.4 肟菌酯在六种供试土壤中的解吸动力学特性
4.2.5 肟菌酯在六种供试土壤中的等温解吸特性
4.3 小结
第五章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肟菌酯在六种供试土壤中吸附-解吸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药剂及试剂
5.1.2 仪器
5.1.3 土壤样品的制备
5.1.4 供试低分子量有机酸
5.1.5 样品中肟菌酯的提取方法
5.1.6 试验设计
5.1.6.1 低分子量有机酸种类和浓度对肟菌酯在六种供试土壤中吸附的影响
5.1.6.2 低分子量有机酸种类和浓度对肟菌酯在六种供试土壤中解吸的影响
5.1.7 数据处理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低分子量有机酸的种类和浓度对肟菌酯在六种供试土壤中吸附的影响
5.2.2 低分子量有机酸的种类和浓度对肟菌酯在六种供试土壤中解吸的影响
5.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1.1 肟菌酯在辣椒和土壤中残留量的分析与检测方法
6.1.2 在辣椒地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6.1.3 肟菌酯在辣椒地中的最终残留情况
6.1.4 肟菌酯在辣椒中的MRL值和合理使用建议
6.1.5 肟菌酯在六种供试土壤上的吸附
6.1.6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肟菌酯在六种供试土壤中吸附解吸的影响
6.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6.3 本研究还需深入探讨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俐;欧晓明;雷满香;裴晖;何莲;;新杀菌剂氟肟菌酯对几种作物病原菌的生物活性研究[J];现代农药;2012年04期
2 李海屏;;肟菌酯及其中间体合成技术研究进展[J];农药研究与应用;2012年06期
3 ;杀菌剂肟菌酯的合成工艺[J];今日农药;2014年03期
4 柴兵;闻冲;陈晓东;李宗成;;肟菌酯合成新工艺[J];农药;2013年04期
5 吕印美;姚刚;李晓红;李太衬;;30%啶酰菌胺·肟菌酯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农药;2014年02期
6 李碧澄;吴爱娟;黄秀根;;戊唑·肟菌酯48%悬浮剂的液相色谱分析[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4年05期
7 崔蕊蕊;;科学家发现杀真菌剂肟菌酯能增强植物抗倒伏性[J];山东农药信息;2009年09期
8 张荣华;李倩;朱志良;;肟菌酯合成工艺[J];农药;2007年01期
9 张荣华;崔杨;李倩;朱志良;;肟菌酯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光谱表征[J];农药;2009年08期
10 陆翠军;刘建华;杜晓华;;肟菌酯的合成工艺[J];农药;2011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雅洁;肟菌酯在辣椒地中的残留及其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2 王林;肟菌酯及其代谢物在水稻和稻田中的残留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4年
3 曹梦超;肟菌酯在稻田环境中的消解特性及降解因子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王维伟;肟菌酯及其类似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5 吴华峰;肟菌酯的绿色化合成工艺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6 李仁红;肟菌酯的合成工艺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7 陆翠军;高效安全杀菌剂肟菌酯的合成[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8 李倩;新型绿色杀菌剂肟菌酯的合成工艺及其制剂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徐平平;杀菌剂肟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合成工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朱洁;醚菌酯和肟菌酯的作用机制、检测方法研究及其在柑橘中的残留规律[D];中国计量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
1922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922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