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黄河西霞院水库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预测分析第1页,分析西霞院水库的修建对黄河

发布时间:2016-11-26 05:12

  本文关键词:黄河西霞院水库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预测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来源: 关键字: ,黄河西霞院水库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预测分析

延伸:分析西霞院水库的修建对黄河洛阳河段的影响及策略
本文除了提供黄河西霞院水库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预测分析 第1页的文本下载,还提供与之相关的《分析西霞院水库的修建对黄河洛阳河段的影响及策略》文本文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16卷第2期

贵州水力发电

2002年6月

GUIZHOUWATERPOWER

黄河西霞院水库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预测分析

杨彦平,张书光,曲 敏

(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03)

摘 要:水库的修建将改变原来的自然平衡状态,产生一系列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本文分析认为,西霞院水库蓄水以后,在近坝库区将发生水库塌岩、浸没和渗漏等问题,产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关键词: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塌岸;渗漏;淹没;浸没;诱发地震;黄河西霞院水库中图分类号:TV14715;X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0133(2002)02-0028-03

0 引言

黄河西霞院水库为一低水头径流电站水库,对小浪底工程进行反调节运用,其最大坝高为40m,正常高水位134166m(黄海高程),总库容为1162亿m3,水库长度约16km。水库的修建,将会导致库区范围内的自然平衡状态发生改变,诱发地质环境的异常变化,产生一系列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发生、发展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该水电站的正常运行,以及滨库地带的工农业生产。本文从水库的地质背景着手,对水库建成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影响进行概略分析。

营组(T2er);下游则为新生界地层,基岩主要为下第三系济源群(E1jy)和上第三系洛阳组(N11)。基岩之上均有第四系覆盖。

水库区位于华北地震区许昌)淮南地震带上,该带地震活动频度较低。国家地震局1990年版51B4000000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6将该区划分为6度区,区域稳定条件较好。

2 水库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预测分析

水库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是由于水库蓄水后,水体与特定的地质环境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水库塌岸、水库渗漏、水库诱发地震和浸没等。它不同于工程建设前即已存在的自然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和水土流失等,属于地质环境研究的范畴。

211 水库塌岸问题

在西霞院水库库段内,分布有基岩库岸、黄土)基岩库岸和黄土库岸3种类型。其中基岩库岸和黄土)基岩库岸均分布在库区的中部和尾部,蓄水后水位抬高较小,且与库水接触的多为前第四系地层,而基岩的抗冲蚀能力较强,其塌岸范围和数量均有限,可以认为,该类库岸为不塌岸库段。而在近坝库区则为黄土库岸,系黄河级阶地堆积物,多具/二元结构0,表现为上部是黄土状土,下部为卵砾石层,局部卵砾石埋藏较深,与库水接触的只有均质的黄土状土,在水的浸泡和风浪共同作用下,将形成快速而大量的塌岸,使滨库地带的生态环境发生改变。

收稿日期:2002-01-21

作者简介:杨彦平(1962-),男,河南省郑州市人,工程师,从事

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技术管理工作;张书光(1969-),男,(回族),河南省开封市人,工程师,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1 水库的自然地理地质背景

选定坝址上距小浪底大坝16km,处于黄河干流中游最后一个峡谷段向下游宽浅河段的过渡地带,也是由基岩低山丘陵区向冲洪积平原区的转折处。库区的中上游地区为基岩低山丘陵区,地形波

状起伏,变化较大,河流为峡谷型;下游则为黄土台塬)丘陵区和冲洪积平原区,地势低平,河流为宽浅游荡型。

西霞院库坝区所属大地构造单元为华北地块区南部的豫皖断块,为豫西断隆和开封)济源断坳区的过渡地带,王良断层和连地断层为其边界断裂(裂点),也是区域地貌的自然分界。裂点以上库区内发育有多条断层,主要为近EW向和NE向2组。裂点以下则断层少见。

库区及其附近的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地壳振荡式的垂直运动和断裂的继承性差异运动,二者伴随进行,形成了四级阶地的地貌景观,各级阶地特征见表1。

库区以裂点为界,上游出露的基岩地层为中生界三叠系刘家沟组(T11)、和尚沟组(T1h)以及二马#

第1页/共3页

猜您感兴趣

查看更多相关文本

编辑推荐

我也来解决


  本文关键词:黄河西霞院水库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预测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36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936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9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