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干菌吸附去除染化废水中共存污染物活性蓝13及五氯酚的研究
本文选题:生物吸附 + 改性干菌 ; 参考:《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6年05期
【摘要】:为了提高干菌吸附污染物的性能,分别用酸质子化处理的干菌(B.1)以及先去羧基后酸质子化处理的干菌(B.2)对共存污染物活性蓝13(RB13)和五氯酚(PCP)进行吸附去除。实验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干菌在酸性条件下(pH=3)的污染物吸附能力要高于中性条件(pH=7)。中性条件下,干菌吸附污染物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及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B.2和B.1的最大单层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8.02(RB13)、48.78 mg×g~(-1)(PCP)和26.35(RB13)、33.90 mg×g~(-1)(PCP);酸性条件下,干菌吸附RB13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而吸附PCP则是线性吸附模型。改性后的干菌强化了RB13及PCP的吸附去除,同时B.2较B.1和未改性干菌有更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dry bacteria to adsorb pollutants, dry bacteria treated by acid protonation (B.1) and dry bacteria treated by acid protonation (B.2) were used to remove co-existing pollutants active blue 13 (RB13) and pentachlorophenol (PCPP)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H value wa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adsorption performance, and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dry bacteria at pH 3) was higher than that under neutral condition. Under neutral conditions, the maximum monolayer saturated adsorption capacity of dry bacteria was 38.02mg 脳 GG ~ (-1) and 26.35Rb _ (13) mg ~ (-1) ~ (-1),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 and Langmuir isotherm model, respectively. Under acidic conditions, RB13 adsorption by dry bacteria was in accord with Langmuir adsorption model. The adsorption of PCP is a linear adsorption model. The modified dry bacteria enhanced the adsorption and removal of RB13 and PCP, and B.2 had better pollutant removal efficiency than that of B.1 and unmodified dry bacteria.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工业生态与环境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276231,21376216)
【分类号】:X7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刚,李清彪;重金属生物吸附的基础和过程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2年01期
2 李英敏,杨海波,吕福荣,张欣华,刘艳,于媛;小球藻生物吸附废水中铜的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王宪,徐鲁荣,陈丽丹,李文权;海藻生物吸附金属离子技术的特点和功能[J];台湾海峡;2003年01期
4 朱雪强,韩宝平;重金属生物吸附研究进展[J];中国环保产业;2004年05期
5 董新姣,朱聪,俞林伟;固定化枝孢霉对铜离子的生物吸附[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年01期
6 林达;谢水波;姜赛红;王劲松;杨晶;刘奇;胡轶;;重金属生物吸附研究进展[J];铀矿冶;2007年02期
7 李伟;陈慧娟;李瑞玲;张敬华;;重金属生物吸附综述[J];天中学刊;2007年05期
8 麻芳;曲荣君;孙昌梅;张盈;纪春暖;李秀勇;阮新;;生物吸附材料吸附水中砷的研究进展[J];离子交换与吸附;2010年02期
9 伍盈盈;;两种微藻生物吸附镉的实验研究[J];上海化工;2011年07期
10 刘强;;贵金属的生物吸附[J];黄金;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徐淑霞;王慧琴;张世敏;吴坤;;土壤杆菌R菌株对镧和铈离子的生物吸附[A];第十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张永奇;杨显万;;凤眼莲对铜离子的生物吸附研究[A];2004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4年
3 丁洁;陈宝梁;;菲和芘在真菌-土壤-溶液体系中的生物吸附和生物降解[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辛宝平;陈桂淋;;黑曲霉吸附弱酸性艳蓝RAWL机理研究[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爱茜;吴海锁;刘伟;韩朔睽;王连生;;酿酒酵母对Cu~(2+)的生物吸附机制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6 朱明;郭赣林;刘兆普;;浒苔对重金属Pb~(2+)的生物吸附及其生理反应[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林种玉;周朝晖;薛茹;郑泉兴;颜长明;刘月英;傅锦坤;;Rh~(3+)生物还原的谱学表征[A];全国第13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8 刘丽艳;李鑫钢;李燕;;活性和非活性生物吸附Cu~(2+)、Zn~(2+)和Cd~(2+)离子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9 马培;张丹;何海江;;香菇废弃物吸附微量铅和镉的试验研究[A];中国菌物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七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任月明;铜离子印迹磁性生物吸附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2 袁海平;镉污染对放线菌生物活性和种群结构的影响及镉生物吸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董洁;金属结合肽的微生物展示与筛选及生物吸附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觉庆;与发酵床养猪相关的重金属含量分析及耐铜细菌分离筛选与吸附特性的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2 辛馨;改性黑曲霉吸附水中低浓度U(Ⅵ)的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3 李靖;非活体藻类生物吸附及海带生物吸附剂的初步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史小利;黑曲霉对稀土离子的生物吸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8年
5 苏峰;海带对镉离子的生物吸附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蔡鲁晟;含锌电镀废水生物吸附处理技术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07年
7 吴珊;蓝藻对锑的生物吸附与解吸行为研究[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12年
8 何宝燕;重金属铬、镍废水的生物吸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陈莹莹;黑曲霉对重金属离子的生物吸附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3年
10 彭泓杨;固定化黑曲霉对废水中铅和铬的生物吸附[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685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968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