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解酸化—地下渗滤的分散污水一体化处理工艺
本文选题:水解酸化 + 污水地下渗滤 ; 参考:《环境工程学报》2016年11期
【摘要】:为解决城郊或农村地区分散污水处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水解酸化—地下渗滤的分散污水一体化处理工艺,其中地下渗滤系统为深度处理单元,水解酸化为预处理单元。为保障地下渗滤系统进水水质,优化了水解酸化预处理工艺参数。通过控制水解酸化工艺水力停留时间(HRT),考察了预处理单元对悬浮性固体(SS)、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磷(TP)、氨氮(NH_4~+-N)和总氮(T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预处理工艺对SS、COD和BOD5去除效果较好,对TP、NH_4~+-N和TN去除率较低,但在合理控制预处理程度的条件下,能够强化地下渗滤系统的处理效果;当HRT为1.5 h时,一体化工艺对SS、COD、TP、NH_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5%、91.7%、89.8%、83.7%和63.1%,出水水质满足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部分指标达到一级A标准,可以实现回用。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decentralized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suburban or rural areas, an integrated process of decentralized wastewater treatment based on hydrolytic acidification-underground percolation is proposed, in which the underground leachate system is an advanced treatment unit and hydrolytic acidification is a pretreatment unit.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influent water quality of underground leachate system, the pretreatment parameters of hydrolysis acidification were optimized. By controlling HRT of hydrolytic acidification process, the removal effect of pretreatment unit on suspended solid (SS),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 total phosphorus (TP), ammonia nitrogen (NH _ 4 ~ -N) and total nitrogen (TNN)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treatment process has better removal effect on COD and BOD5, lower removal rate of TPN NH4 ~ -N and TN, but it can strengthen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underground leachate system when HRT is 1.5 h under the condition of reasonable control of pretreatment degree. The removal rates of NH _ 4 ~ -N and TN by the integrated process are 95% and 83.7%, respectively. The effluent quality meets the GB 18918-2002 Standard B of the pollutants discharge Standard of the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and some of the indexes are up to the first class A standard, which can be used for reuse.
【作者单位】: 烟台南山学院;沈阳大学区域污染环境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辽宁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1229002) 教育部基金科研业务费项目(N130501001)
【分类号】:X7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君;吉化公司研究院水解酸化工艺通过验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1年06期
2 范永哲,戚鹏,赵仁兴;水解酸化法预处理青霉素、土霉素废水实验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02年06期
3 张晓君,刘伟凌;吉林石化研究院水解酸化技术成功实现产业化[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3年09期
4 孙洪伟,李杰,王亚娥;水解酸化处理兰州铁道学院生活区污水实验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03年02期
5 张晓君 ,刘伟凌;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研究院水解酸化技术成功实现产业化[J];弹性体;2003年03期
6 于宏兵,林学钰,杨雪梅,张兰英;超高温厌氧水解酸化特征与效果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5年01期
7 叶长兵;韩相奎;汤洁;张春利;;水解酸化工艺高效性的机理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8 赵金;樊志豪;;水解酸化工艺预处理亚麻废水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11期
9 吴晓亮;江霜英;;水解酸化工艺的改进[J];环境工程;2009年05期
10 潘志峰;李德强;;水解酸化工艺去除水中硫酸盐污染物的机理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水工业市场);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龙宁;;水解酸化工艺在制浆造纸污水处理的应用[A];全国排水委员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桑连海;韩相奎;;高效水解酸化废水处理技术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首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3年
3 廖志民;钟卫群;邹静;;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小城镇污水[A];全国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设备)交流与工程咨询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邹德勋;何曼妮;袁海荣;朱保宁;刘研萍;李秀金;;调控因子对餐厨垃圾超高温水解酸化阶段的影响[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5 黄群贤;葛帅帅;张勇;;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制革废水的研究[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6 温志刚;;水解酸化+SBR工艺复合治理抗菌素制药废水的研究[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7 刘娜;谢学辉;姜鸿;朱玲玉;杨芳;柳建设;;挥发性脂肪酸(VFAs)在水解酸化处理印染废水中的指示作用[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C];2014年
8 赵立群;;厌氧-好氧法处理印染废水[A];2010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刘俊红;;水解酸化加多模式A~2O工艺用于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研究[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C];2014年
10 王凤岩;张浩;;气浮-水解酸化-UBF-SBR工艺处理硫酸卷曲霉素生产废水的试验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晓君;刘伟凌;水解酸化技术治污经济高效[N];中国化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黄华山;微氧水解酸化—复合好氧工艺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康晓荣;超声联合碱促进剩余污泥水解酸化及产物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3 马文成;水解酸化—两级厌氧工艺处理甲醇废水的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4 郎咸明;水解酸化-UNITANK-BAF工艺处理制药废水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鞠花;以污泥低氧水解酸化产酸作为碳源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程婷;水解酸化预处理洁霉素生产废水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董利鹏;煤化工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5年
4 王政然;混凝—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处理皮革喷涂废水试验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刘会东;混凝沉淀—水解酸化—两级SBR处理养牛废水[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王润众;新型缓释碳源滤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7 盛依琪;初沉污泥的高压均质破解—水解酸化液作为反硝化碳源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8 熊攀攀;微氧水解酸化-A/O工艺处理石化废水及微生物种群结构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9 刘晓剑;强化水解酸化同步沥滤重金属技术的研究[D];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2010年
10 刘新友;水解酸化—好氧法处理山梨酸废水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869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986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