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硅藻土负载纳米零价铁去除水中硝酸盐氮
本文选题:改性硅藻土 + 纳米材料 ; 参考:《化工学报》2016年09期
【摘要】:以改性硅藻土为载体,采用硼氢化钠液相还原法制备了硅藻土负载的纳米铁(NZVI-CDt,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 supported on modified diatomite)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纳米零价铁颗粒呈球形,粒径小于100 nm,均匀分散在改性硅藻土表面,部分纳米铁颗粒镶嵌在硅藻土孔隙内。NZVI-CDt能高效去除水体中NO~-_3-N,当pH=7,温度为25℃,NO~-_3-N初始浓度为20 mg·L~(-1),NZVI-CDt复合材料投加量为0.5141 g,反应60 min时,NZVI-CDt对NO~-_3-N的去除率达到90.1%。NZVI-CDt去除NO~-_3-N的反应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反应速率常数kobs随着NO~-_3-N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呈现下降的趋势。
[Abstract]:The nano iron (NZVI-CDt, 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 supported on modified diatomite) composite supported by diatomite was prepared with diatomite as the carri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ano zero valent iron particles were spherical, the particle size was less than 100 nm, and the particles were evenly dispers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modified diatomite. .NZVI-CDt can effectively remove NO~-_3-N in the pore of the diatomite pore. When pH=7, the temperature is 25,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NO~-_3-N is 20 mg. L~ (-1), the dosage of NZVI-CDt composite is 0.5141 g, and the reaction of NZVI-CDt on the removal rate of NO~-_3-N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quasi first order reaction. The mechanical equation and reaction rate constant kobs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NO~-_3-N.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CX(15)1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476)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41117)~~
【分类号】:X7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连胜;积雪、冰雪和冰中硝酸盐氮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82年06期
2 蒋德富,易江,申玉熙,李文华,郑咸金,宋亨忠;乌鲁木齐市郊区蔬菜硝酸盐氮及亚硝酸盐氮污染状况调查及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89年03期
3 赵振高,侯悦;饮水中硝酸盐氮简易试剂管的研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2年03期
4 孙福春,宋波,赵泽友,隋安波,朱巧玲,陶玉辉;汞-镉柱还原法测定水中硝酸盐氮的探讨[J];山东环境;2000年S1期
5 唐富珍;直接加热法测定水中硝酸盐氮的探讨[J];广西预防医学;2000年02期
6 郭晓燕;水中硝酸盐氮检测方法准确度的探讨与改进[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1年04期
7 虎华;测定水中硝酸盐氮方法的探讨[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2年04期
8 刘存功;硝酸盐氮测试方法的改进[J];中国水利;2004年07期
9 袁东晖;李峰;;水中硝酸盐氮含量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6期
10 杨颖;龚婉卿;程祥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河口水中的硝酸盐氮[J];光谱仪器与分析;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赵灿方;李琳;王立忠;李文嘉;郑春贤;;两种方法测定水中硝酸盐氮的比较分析[A];2012年铁路卫生防疫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全为民;沈新强;甘居利;沈晓盛;;海洋沉积物中反硝化细菌的分离及去除硝酸盐氮模拟试验[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李铁龙;孙丽莉;金朝晖;安毅;李淑静;;纳米Fe/Cu-Pd/Cu的制备及其还原硝酸盐氮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环境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张环;金朝晖;韩璐;王薇;修宗明;高斯;;负载型纳米铁还原硝酸盐氮的反应机理探讨[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珍;锯末-Fe~0耦合体系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程东会;北京城近郊区地下水硝酸盐氮和总硬度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及数值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利军;有机物强化电化学法去除地下水硝酸盐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滕龙;紫外/亚硫酸盐体系还原降解硝酸盐的效能与机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3 邹桂英;淮河流域高癌区水体NO_3~--N和NO_2~--N时空变化及来源[D];河南大学;2011年
4 李敏;电化学方法深度去除水中硝酸盐氮[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5 袁媛;纳米铜及纳米铜—石墨烯复合物在硝酸盐氮检测方面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孙莹;脱氮硫杆菌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实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7 张琳;渗透性反应墙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模拟试验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4年
8 郭瑜;硝酸盐氮为唯一氮源时异养微生物增长特性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9 王丽丽;基于同位素分析法的氮识别技术及迁移规律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2年
10 黄薇薇;金属颗粒强化的硝酸盐电化学处理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本文编号:19927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992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