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山港重金属与多环芳烃污染评价与相间分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2 13:44
本文选题:洋山港 + 重金属 ; 参考:《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港口是海运和陆运的交接点,是综合物流中心,港口的发展标志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洋山港是世界上最大且水深条件最好的港口之一,已然成为上海乃至中国对外的重要窗口。2013年上海自贸区的获批,使得洋山港被赋予更多的责任和期望,但随着发展而带来的港口环境污染问题也将逐渐显现。重金属和多环芳烃作为港口海域的典型污染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船舶防污涂料的使用、燃料使用、石油泄漏等过程而排入港口海域,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也会富集于所在海域海洋生物,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从而影响人类身体健康。本文主要研究区域为洋山港潮间带地区及航线周边海域,通过监测溶解态、悬浮物、沉积物及生物体内的重金属及多环芳烃含量,深入探讨污染物在环境各相中的分布模式,对洋山港海域的污染程度进行系统综合的评价,并采用生物标志物及体外毒性检测技术对海域环境进行预警监测,主要结论如下:(1)洋山港海域表层海水符合国家对港口的水质要求,但其浓度高于周边海域及国内外其他港口,其中Hg含量相对较高,为海域主要污染物;空间分布上,潮间带地区站点的污染程度总体高于航道周边站点;其沉积物符合国家沉积物质量标准,但相比于国内外其他港口污染程度较重,其中Cd为主要污染物,67%站点沉积物的Cd和50%站点沉积物的Cu含量超过TEL的阈值,存在一定生态风险;悬浮物中Cd及S4、S6站点的Hg污染程度较重,主成分分析表明悬浮物中重金属含量受到溶解态的影响较高于沉积物,且作为Cu、Pb、Zn、As、Hg的汇存在,并在高浓度溶解态重金属环境下仍能大量吸附重金属污染物;洋山港海域中的水体为高悬沙特性,水相中Cu和Pb以悬浮态存在比例高达80%以上,而悬浮物中重金属的含量也高于沉积物,所以悬浮物为洋山港海域重金属的主要存在介质;潮间带生物体内Cu和Zn的污染程度最重,而Cu和Hg为生物富集量最高的污染物,生物体内Cu、Pb主要来源于溶解态,而Cd、Zn则来源于溶解态及悬浮态两种途径;Hg在生物水溶态中比例较大,其余重金属污染物则以不溶态为主,Cu、Pb、Cd、Zn主要存在于生物肌肉或躯体部分,As和Hg则为非肌肉或内脏团部分,其分布有明显的种间差异性,小结节滨螺可作为监测海域海水生物可利用性的指示生物,僧帽牡蛎体内金属硫蛋白与环境介质并无明显相关性特征,基于重金属的风险计算认为适量食用食用僧帽牡蛎的肌肉部位并不会产生安全风险。(2)洋山港潮间带表层海水溶解态ΣPAHs的浓度范围为111-860 ng/L,悬浮物ΣPAH的浓度范围为120-11452 ng/g dw,相比国外港口海域污染程度较重,小洋山岛北面站点S5和S6的污染程度显著高于南部站点,悬浮态PAHs占水相中质量比例的85%,远高于溶解态,其中溶解态PAHs主要以低环数单体为主,而悬浮物则高环于低环单体比例相当,水相中PAHs污染主要来自石油源,且主要为港口活动所致;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浓度范围为121-783 ng/g dw,相比世界其他港口海域污染程度较轻,暂时不会造成生态风险,其PAHs质量分数远低于本研究悬浮物PAHs的含量,但空间分布上却与悬浮物相似;沉积物中PAHs主要以高环数单体为主,并且除S2站点外均来源于燃烧;监测区域僧帽牡蛎体内PAHs的含量范围为1057-29319 ng/g dw,高于其他区域1-2个数量级,其体内PAHs主要成分为高环数单体且水相呈显著相关性,僧帽牡蛎体内EROD酶活性与环境各相介质PAHs含量均为显著相关性,基于PAHs污染的风险评价,食用洋山港区域僧帽牡蛎具有严重的致癌风险。
[Abstract]: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 ( 1 ) The concentration of heavy metals an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the sea area of Yangshan Port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urrounding maritime areas . The concentration of PAHs in the sediments of Yangshan Port is from 111 to 860 ng / g . The concentration of PAHs in the sediments of Yangshan Harbor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outhern site .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82;X73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方;黄宏;刘海玲;肖乾芬;吴莹;;长江口及毗邻海域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来源及风险评价[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年03期
2 李桂海;曹志敏;蓝东兆;许江;关伟;;厦门西港沉积环境变化及重金属的污染累积[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3 左书华;张宁川;李蓓;杨华;;洋山深水港海域悬沙浓度时空变化及其动力原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4 左书华;李蓓;杨华;;上海洋山深水港区海域悬沙分布特征及运动规律分析[J];海洋通报;2009年03期
5 田蕴,郑天凌,王新红;厦门西港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分布及来源[J];海洋与湖沼;2004年01期
6 阮金山;;厦门海域养殖贝类体内重金属的初步研究[J];海洋科学;2009年02期
7 李磊;平仙隐;沈新强;;春、夏季长江口溶解态重金属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评价[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1年05期
8 李娟英;崔昱;肖利;吴惠仙;薛俊增;;舟山海域和杭州湾北岸水体及生物体内的重金属污染分析与评价[J];海洋通报;2013年04期
9 冉涛;李双林;张敏;张念礼;;渤海湾中部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及其来源[J];海洋地质前沿;2014年12期
10 王晓yN;胡冠九;吴江;邬e,
本文编号:2009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00986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