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悬浮物对褐牙鲆幼鱼的急性毒理效应

发布时间:2018-06-13 22:00

  本文选题:悬浮物 + 褐牙鲆 ; 参考:《海洋湖沼通报》2016年06期


【摘要】:为探讨悬浮物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25~35mm)的毒性效应及存活影响,研究了悬浮物(粒径为1.102μm~14.501μm)对褐牙鲆幼鱼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随着悬浮物浓度的增加,褐牙鲆死亡率逐渐上升。当悬浮物浓度≥2000mg/L时,实验组与对照组96h时死亡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通过Bliss法计算得出,悬浮物对褐牙鲆幼鱼的24、48、72和96hLC_(50)(95%可信限)分别为:29 981mg/L(18 687~157 229mg/L)、26 218mg/L(17 154~73 764mg/L)、19 859mg/L(14 019~42 252mg/L)、12 637mg/L(10 010~18 998mg/L),随着水体中悬浮物暴露时间的延长,悬浮物对褐牙鲆的LC_(50)逐渐减小。根据96hLC_(50)计算得出悬浮物对褐牙鲆的安全浓度(SC)为1263.7mg/L。与已报道的其它物种比较,褐牙鲆属对悬浮物耐受性较强的物种。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toxicity and survival effect of suspended solids on juvenile Paralichthys olivaceus of Paralichthys olivaceus (25 ~ 35mm), the toxicity of suspended solids (1.102 渭 m ~ 14.501 渭 m) to juvenile Paralichthys olivaceus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rtality of Paralichthys olivaceus increas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s.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suspended matter was more than 2000 mg / L, the mortality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96 h (P 0.01). By Bliss method, the maximum confidence limits of suspended matter to juvenile fish of Paralichthys olivaceus were: 29 981mg / L 18 687157 229mg / L = 29 981 mg / L = 26 218mg / L / L = 19 859mg / L / L = 19 859mg / L = 14 859mg / L = 12 637mg / L 10 0101018998mg / L, respectively. As the exposed time of suspended solids in the water increased, the suspended solids gradually decreased to 50 mg / L for Paralichthys olivaceus (P / L = 19 859 mg / L = 14 859 mg / L = 14 019 9 mg / L = 12 637 mg / L 10 01010 9 998 mg / L),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exposure time of suspended solids to Paralichthys olivaceus, the effect of suspended solids on Paralichthys olivaceus was gradually reduced. The safe concent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s for Paralichthys olivaceus was calculated to be 1263.7 mg / L according to 96hLC _ (50). Compared with other reported species, Paralichthys brownolivaceus has stronger tolerance to suspended solids.
【作者单位】: 临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天津渤海水产研究所;
【基金】:天津市水产局青年科技创新项目——悬浮物胁迫对褐牙鲆存活、抗氧化系统酶活力及基因表达的研究(J2014-02) 天津市农委农业科技合作项目——海水新品种的引进及示范(201304070) 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天津综合试验站建设(CARS-50-z01) 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海珍品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应用(15zxbfnc00100) 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鲆鲽类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的集成与示范(2014GB2A100531)资助
【分类号】:X171.5;S91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涛,张秀梅,高天翔,井爱国;褐牙鲆水中阻力的初步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2004年03期

2 线薇薇,张传骞,朱鑫华;褐牙鲆卵黄囊期能量代谢与生化物质变化特征研究[J];海洋科学集刊;2004年00期

3 朱鑫华,王云峰,刘栋;温度对褐牙鲆资源补充特征的生态效应[J];海洋与湖沼;1999年05期

4 线薇薇,朱鑫华;摄食水平对褐牙鲆幼鱼能量收支的影响[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5 彭银辉;黄国强;李洁;唐夏;;餐后温度对褐牙鲆幼鱼生长的影响[J];广西科学;2013年03期

6 黄国强;李洁;柳意樊;;不同溶氧水平对褐牙鲆幼鱼呼吸行为和血液指标的影响[J];广西科学;2013年01期

7 张秀梅,朱杰,高天翔,柳广东;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受精卵及仔稚鱼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8 卢钟磊;池信才;王义权;沈月毛;郑忠辉;宋思扬;;褐牙鲆耐热性状相关的微卫星分子标记筛选[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9 黄国强;韦柳枝;张秀梅;张沛东;;温度操作对褐牙鲆幼鱼的生长和能量分配的影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董登攀;宋协法;关长涛;李娇;崔勇;黄滨;高淳仁;朱建新;;褐牙鲆陆海接力养殖试验[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线薇薇;朱鑫华;;褐牙鲆内源氮排泄率与体重和温度的关系[A];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2 缪锋;朱鑫华;;褐牙鲆补偿生长特性的研究[A];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刘丽娜 本报通讯员 周健伟 严竞;30万尾褐牙鲆增殖昨放流[N];青岛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冬冬;褐牙鲆和夏牙鲆杂交的遗传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2 隋娟;褐牙鲆与夏鲆杂交及回交子代的早期发育及细胞遗传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3 曹亮;铜、镉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早期发育阶段的毒理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4 王茂林;海水中钙镁离子对褐牙鲆幼鱼生长和生理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吕红健;许氏平湁和褐牙鲆标志技术与标志放流追踪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6 黄伟;汞、铅、锌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早期发育过程毒理作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7 董晓煜;超饱和溶解氧在褐牙鲆养殖中的应用:生长及生理学机制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董怡飞;多氯联苯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甲状腺干扰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9 宋娜;西北太平洋两种海洋鱼类的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及分子标记在褐牙鲆增殖放流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柳意樊;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和杂交鲆(P.olivaceus♀×P.dentatus♂)幼鱼高温耐受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俊青;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Trx1,,TRP14 和Prx1基因的克隆、表达和转录水平的免疫刺激反应[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王腾腾;两种新型鲆鲽类网箱养殖试验及密度对网箱养殖褐牙鲆的影响[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3 姚锋;褐牙鲆白化相关基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洁;限制溶解氧供应对褐牙鲆幼鱼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唐夏;温度、盐度、溶解氧及光照周期胁迫对褐牙鲆幼鱼生长指标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李三磊;分子标记在褐牙鲆耐高温品系选育中的应用[D];浙江海洋学院;2012年

7 娄慧敏;褐牙鲆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尹湘艳;褐牙鲆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和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的全长cDNA克隆与表达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陈晓玲;大菱鲆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以及褐牙鲆IRF-2和IRF-8的分子特征及其诱导表达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10 杨凡;中国鲽形目鱼类的DNA分子条形码及褐牙鲆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156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0156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3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