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生活垃圾开放式燃烧炭黑的结构及污染物分析

发布时间:2018-08-04 21:25
【摘要】:通过配置具有代表性的模拟城市生活垃圾,对模拟垃圾进行开放式燃烧并收集所产生的炭黑进行分析表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仪对炭黑进行微观颗粒形态的表征.结果显示,炭黑由粒径约为217.8nm的球形颗粒团聚形成,比表面积高达27.554m2/g,且表面有丰富的含氧、含氯官能团以及催化金属,具有非常高的反应活性.对炭黑颗粒中的多环芳烃以及二恶英类物质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多环芳烃、二恶英的质量分数分别达到8.865×10-5和1.92×10-8.城市生活垃圾开放式燃烧所产生的炭黑以及其他气态污染物直接排放至大气中,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须引起高度重视.
[Abstract]:The open burning of simulated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and the collection of carbon black were analy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ical simulated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The particle morphology of carbon black was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meter (XPS),) surface area and pore analyz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rbon black is formed by agglomeration of spherical particles with the diameter of about 217.8nm, with a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27.554 m2 / g. The carbon black has abundant oxygen, chlorine functional groups and catalytic metals on the surface, and it has a very high reaction activity.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and dioxins in carbon black particles were dete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ss fraction of PAHs and dioxins reached 8.865 脳 10-5 and 1.92 脳 10-8, respectively. Carbon black and other gaseous pollutants produced by open combus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are discharged directly into the atmosphere.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项目(LR14E060001)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130101110097)
【分类号】:X799.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小萍;姚檀栋;丛志远;燕新梁;康世昌;张勇;;珠穆朗玛峰地区土壤和植被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及海拔梯度分布[J];科学通报;2006年21期

2 Staffan Lundstedt;Paul A.White;Christine L.Lemieux;Krista D.Lynes;Iain B.Lambert;Lars銉berg;Peter Haglund;Mats Tysklind;王丽平;;多环芳烃污染区域氧化多环芳烃的来源、迁移转化和毒性危害[J];AMBIO-人类环境杂志;2007年06期

3 ;欧盟2010年正式限用多环芳烃[J];特种橡胶制品;2008年01期

4 刘廷凤;陶丹丹;王磊;刘常志;顾阳;丁克强;;公路两旁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的测定[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5 于国光;张志恒;叶雪珠;孙彩霞;袁玉伟;杨桂玲;;杭州市郊区表层土壤中的多环芳烃[J];生态环境学报;2009年03期

6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陶澍研究团队定量分析了我国居民多环芳烃呼吸暴露风险[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7 王振;高云涛;刘晓海;;化工厂土壤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及评价[J];环境科学导刊;2010年04期

8 刘增俊;滕应;黄标;李振高;骆永明;;长江三角洲典型地区农田土壤多环芳烃分布特征与源解析[J];土壤学报;2010年06期

9 于国光;叶雪珠;赵首萍;张永志;张棋;王钢军;;杭州市郊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风险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11年05期

10 ;布达佩斯城市地区空气中的多环芳烃[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卫生学分册);197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国光;张志恒;叶雪珠;袁玉伟;孙彩霞;杨桂玲;;杭州市郊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风险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2 杭维琦;薛光璞;;南京市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3 魏垠;高铭徽;郭良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多环芳烃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4 秦宁;朱樱;徐福留;;白洋淀大气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与沉降通量[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9暨第四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陶澍;;从多环芳烃的排放、迁移与暴露说起[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9: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C];2007年

6 马静;Yuichi Horii;程金平;王文华;Kurunthachalam Kannan;;电子电器废弃物拆解地区中氯代多环芳烃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7 刘金泉;吴明松;王丽;黄君礼;;二氧化氯对多环芳烃污染物的去除效果[A];二氧化氯研究与应用--2010二氧化氯与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艳;张经华;林金明;;多环芳烃检测技术研究进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9 胡健;张国平;刘,

本文编号:21652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1652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2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