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裂隙网络管道模型弥散试验

发布时间:2018-08-30 10:16
【摘要】:为了探求不同裂隙几何参数对裂隙网络溶质运移的影响,基于离散裂隙网络思想和优势流、沟槽流理论,建立裂隙管道网络概念模型,搭建不同管径、不同连通方式的管道网络试验装置,进行渗流和溶质运移实验。运用应用广泛的模拟软件CHEMFLO-2000建立等效多孔介质模型,拟合不同几何参数下等效弥散度,定量刻画不同管道网络几何参数对溶质运移的影响,讨论了不同管径、连通方式等与等效弥散度之间的关系。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在连通方式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管径的管道网络等效弥散度存在差异,但是差异不大;溶质在小管径中的穿透时间短于大管径,穿透曲线缓和程度相差不大;管道网络连通方式越复杂,其等效弥散度越大、对溶质运移的影响越大、穿透曲线越缓和、路径越长,等效弥散度越大;用这种等效弥散度的方法表征管道网络对溶质运移的影响,与多孔介质弥散度具有相似性;管道数目、管道面数目与等效弥散度成正相关关系,且等效弥散度随尺度的增大而增加。
[Abstract]: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fracture on solute transport in fracture network, based on the idea of 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 and dominant flow and the theory of channel flow, the conceptual model of fissure pipeline network is established and different pipe diameters are built. The seepage and solute transport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with the pipeline network test equipment with different connecting modes. The equivalent porous media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widely used simulation software CHEMFLO-2000, and the equivalent dispersion degree under different geometric parameters is fitte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ipeline network geometry parameters on solute transport is quantitatively described, and the different pipe diameters are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nectivity and equivalent dispersion. Through further analy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under the same connection mode, the equivalent dispersion degree of pipeline network with different pipe diameter is different, but the difference is not obvious, and the breakthrough time of solute in small pipe diameter is shorter than that in large pipe diameter. The more complex the network connection, the greater the equivalent dispersion, the greater the influence on solute migration, the more relaxed the penetration curve, the longer the path and the greater the equivalent dispersion. The influence of pipeline network on solute transpor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method of equivalent dispersion,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dispersion of porous media, and the number of pipes, the number of pipe surfaces and the equivalent dispersion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And the equivalent dispersio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cal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环保公益项目(201309003)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60-0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2166)~~
【分类号】:X5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海龙;;基岩裂隙水渗流数值模拟研究综述[J];世界核地质科学;2012年02期

2 腾强;王明玉;王慧芳;;裂隙管道网络物理模型水流与溶质运移模拟试验[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袁广祥;李建勇;黄志全;王朋姣;;隧道工程勘察阶段涌水预测的问题探讨[J];地质与勘探;2015年05期

2 王笑雨;张可霓;李毅;;裂隙岩体渗流及污染物迁移模型的数值模拟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5期

3 田杰;金鑫;贺缠生;;基于MODFLOW的山区地下水径流数值模拟[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4 腾强;王明玉;王慧芳;;裂隙管道网络物理模型水流与溶质运移模拟试验[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5 杨杨;唐建生;苏春田;潘晓东;赵良杰;;岩溶区多重介质水流模型研究进展[J];中国岩溶;2014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应黎;化马隧道涌水量预测预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李志远;牙根二级水电站坝基岩体渗流及其对抗滑稳定性影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3 刘鹏;公路隧道裂隙水涌突机制与处治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4 高轲;地下水裂隙介质网络流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明玉,陈劲松,万力;离散裂隙渗流方法与裂隙化渗透介质建模[J];地球科学;2002年01期

2 黄勇;周志芳;;基于区域分解算法的地下水耦合模型及其应用[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1期

3 纪成亮;李晓昭;王驹;赵晓豹;汪志涛;邵冠慧;王益壮;;裂隙岩体渗透系数确定方法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0年02期

4 王恩志;;双重介质地下水流耦合离散模型的研究[J];工程勘察;1992年04期

5 王海龙;;基岩裂隙水渗流数值模拟研究综述[J];世界核地质科学;2012年02期

6 钱家忠,杨立华,李如忠,葛晓光;基岩裂隙系统中地下水运动物理模拟研究进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7 高鹭陵,王珊林;等效连续介质模型有效性判定方法研究[J];吉林水利;2000年08期

8 田开铭;;论裂隙岩石的水文地质模型——以国外学者的模型为例[J];勘察科学技术;1984年04期

9 张春会;;非均匀、随机裂隙展布岩体渗流应力耦合模型[J];煤炭学报;2009年11期

10 王明玉;;中国地下水污染有效防控探析[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亚帮;膨胀性充填裂隙水力特性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覃华;单裂隙沟槽流模型水流与溶质运移基本规律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青春;武雄;大西有三;;非连续裂隙网络管状渗流模型及其校正[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7期

2 冯学敏;陈胜宏;;含复杂裂隙网络岩体渗流特性研究的复合单元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3 张奇华;徐威;殷佳霞;;二维任意裂隙网络裂隙 孔隙渗流模型的两种解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4 张奇华;邬爱清;;三维任意裂隙网络渗流模型及其解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5 于青春,刘丰收,大西有三;岩体非连续裂隙网络三维面状渗流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6 宋晓晨,徐卫亚;裂隙岩体渗流模拟的三维离散裂隙网络数值模型(Ⅰ):裂隙网络的随机生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2期

7 王俊;马明;;安太堡矿南端帮岩体三维裂隙网络及块体研究[J];煤炭技术;2014年07期

8 倪春中;刘春学;张世涛;李爱敏;李雨健;苍宝海;刘雷;;基于体视学技术的二维数据模拟三维裂隙网络[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4年01期

9 柴军瑞,仵彦卿;岩体多重裂隙网络渗流模型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0年02期

10 宋晓晨,徐卫亚,邵建富;使用离散的气-水界面模拟裂隙网络非饱和渗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李新强;陈祖煜;;三维裂隙网络与多孔介质渗流的等效方法研究[A];水工渗流研究与应用进展——第五届全国水利工程渗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新强;陈祖煜;杨昭冬;;利用三维裂隙网络确定岩体渗透张量的方法[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王恩志;王洪涛;孙役;;三维裂隙网络渗流数值模型研究[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7年

4 柴军瑞;仵彦卿;;岩体水力学模型研究新进展——多重裂隙网络模型[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隋杰;孙树立;;基于动网格技术的裂隙网络系统网格生成方法[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6 赵鑫;于青春;谢月清;;应用3D非连续性裂隙网络模拟技术研究裂隙产状取样误差[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废物地下处置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程汉鼎;柴军瑞;许增光;;岩体离散裂隙网络溶质运移数学模型及数值解法[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8 徐维生;柴军瑞;陈兴周;孙旭曙;;岩体裂隙网络非线性非立方渗流研究与应用[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9 刘泉声;吴月秀;刘小燕;;二维粗糙裂隙网络的计算机模拟[A];第二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科锋;水工渗流数值分析软件与裂隙网络的计算机图形处理[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2 王如宾;岩体离散裂隙网络渗流场与温度场耦合分析[D];三峡大学;2007年

3 赵鑫;运用三维非连续性裂隙网络模型研究裂隙产状误差[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4 叶茂;三维裂隙网络线单元渗流模型及其校正[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5 郭凌波;考虑裂隙网络动态发展的裂隙土土水特征曲线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程汉鼎;岩体离散裂隙网络溶质运移数值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7 陈尚星;基于分形理论的土体裂隙网络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许增光;岩体三维裂隙网络非稳定渗流场与温度场耦合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9 何杨;岩体离散裂隙网络非稳定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12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212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4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