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气溶胶对北京地区云和降水影响的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4 18:26
【摘要】: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WRF中一个含有云凝结核CCN活化过程的双参数云微物理方案(NSSL 2-mom+ccn),研究不同气溶胶导致的初始CCN浓度对云物理和降水过程的影响。完整地模拟了北京市2015年7月16-17日一次典型的从小雨到暴雨连续降水过程,包括降水主要集中的时间段,雨带的西北—东南走向,降水初期普降小雨、后期转变为中到大雨甚至局部地区出现暴雨,24小时最大累积降水量可以达到65 mm,模拟结果与实测符合较好。模拟得到的区域平均累积降水量随着气溶胶的增加而减少,与其他研究根据地面降水与能见度资料统计分析的结论相一致。比较详细地给出了气溶胶对云的微物理结构、水成物时空分布以及微物理过程的转化率的影响。
[Abstract]:A two-parameter cloud microphysics scheme (NSSL 2-mom ccn),) wa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initial CCN concentration induced by different aerosols on cloud physics and precipitation processes using a two-parameter cloud microphysics scheme (NSSL 2-mom ccn),) in a mesoscale meteorological model (WRF) containing the activation process of cloud condensation nucleus (CCN). A typical continuous precipitation process from light rain to heavy rain on July 16-17, 2015 in Beijing has been completely simulated, including the time period when the precipitation is mainly concentrated, the northwest to southeast trend of the rain belt, and the general light rain in the early stage of precipitation. The maximum accumulated precipitation in 24 hours can reach 65 mm, which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d data. The simulated regional average accumulated precipitatio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aerosol,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onclusion of other studies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urface precipitation and visibility data. The effects of aerosol on the microphysical structure of clou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hydroformates and the conversion rate of microphysical processes are given in detail.
【作者单位】: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5148)
【分类号】:X513;P4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伟;晏磊;杨尚强;;海洋气溶胶多角度偏振辐射特性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年03期

2 郭诚禄,王明康,莫天麟;稀土气溶胶成冰性能的实验研究[J];气象科学;1986年02期

3 申绍华;对流层气溶胶和云的大气辐射加热特征[J];大气科学;1991年06期

4 李乐泉,周明煜,李兴生;夜间城市大气边界层和气溶胶的相互作用[J];应用气象学报;1992年01期

5 陈金荣,周文贤;重庆市区大气气溶胶粒子的时空分布和物理特性[J];气象科学;1992年04期

6 刘炎焱,王俊波,乐时晓,杨小丽,林为干;光致气溶胶粒子加热的等效吸收系数[J];强激光与粒子束;1993年04期

7 ;气溶胶——雾霾背后的真凶[J];大科技(科学之谜);2013年07期

8 王明星;气溶胶与气候[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0年01期

9 李冰,刘小红,洪钟祥;积云对二氧化硫和硫酸盐气溶胶作用的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0年01期

10 邵爱梅,邱崇践;兰州城市气溶胶对边界层温度结构的影响——一维数值模拟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庞成明;王自发;;气溶胶混合演变过程影响因子模拟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王启燕;马江;尹国辉;;沙子、粘土对气溶胶的过滤特性实验[A];中国颗粒学会2002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张美根;成秀虎;徐永福;;东亚春季硫酸盐气溶胶分布特征的模拟[A];中国颗粒学会2002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马新成;张蔷;嵇磊;黄梦宇;李宏宇;杨道侠;何晖;张磊;李睿劫;刘力威;韩光;吴宏议;;北京春季不同天气条件下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董晓波;王高磊;吕峰;胡向峰;;晴空条件下河北中南部地区上空气溶胶特征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贺千山;杨引明;耿福海;周广强;高伟;辛跳儿;;中国东部陆地上空气溶胶分布特征研究[A];第五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白皓;齐道辉;钱文涛;苍大强;宗燕兵;;微米级气溶胶粒子在滤层中的收集效率研究[A];第十二届冶金反应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郭金平;段英;赵利品;杨保东;齐作辉;;石家庄地区不同季节大气气溶胶粒子的分布特征[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与云雾物理新技术理论及进展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张瑜;银燕;段英;石立新;吴志会;;晴天条件下一次气溶胶飞机探测资料分析[A];第七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吕峰;董晓波;胡向峰;;石家庄地区气溶胶微物理结构的飞机探测个例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张小曳;细说气溶胶[N];光明日报;2013年

2 记者 吴越;我国雾霾天频现主因是气溶胶污染[N];中国气象报;2013年

3 记者 潘俊杰;气溶胶研究领域首个973项目启动[N];中国气象报;2006年

4 记者 管晶晶;气溶胶增多会显著加剧干旱和洪涝灾害[N];科技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吴越;与PM_(2.5)相关的雾和霾如何形成[N];中国气象报;2013年

6 张小曳;气溶胶:让空气像雾又像霾[N];工人日报;2014年

7 记者 冯源;雾霾加剧与气溶胶粒子浓度水平有关[N];经济参考报;2014年

8 许黎 李灿;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环境效应[N];中国气象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郭薇;气溶胶污染空气又抵消温室效应[N];中国环境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刘毅;霾从何来[N];人民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丽君;华北地区持续性雾—霾天气的类型、结构特征及机理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5年

2 赵鹏国;气溶胶对雷暴云电活动影响的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3 辛金元;中国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地基联网观测与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房文;气溶胶对云和降水影响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5 许潇锋;中国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6 刘建军;长三角太湖地区云和气溶胶辐射特性的地基遥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7 曹贤洁;兰州地区气溶胶辐射特性观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胡婷;中国区域气溶胶的光学厚度特征和气候效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9 封彩云;城市污染大气环境下云和降水形成的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王雨;APRAMVI算法及气溶胶间接气候效应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忆;气溶胶充当冰核对雷暴云微物理、起电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柳丹;基于卫星遥感的灾害性天气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3 翟世贤;GRAPES-CUACE气溶胶模块的伴随构建及模式在大气污染优化控制中的应用[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5年

4 石睿;气溶胶—云—辐射—东亚夏季风相互影响的资料分析[D];南京大学;2014年

5 王力;华北地区气溶胶时空分异特性及对农作物影响的模拟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6 郭祺;黄渤海海域大气气溶胶粒子谱的观测及反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7 潘桂森;新型热气溶胶灭火剂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8 王彬;海雾与陆雾数值模拟中气溶胶作用的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9 荣华;用ATOFMS测量散射光强反演气溶胶粒子折射率[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10 孙玲;中国近三十年气溶胶变化特征及与降水关系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921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2921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7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