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中美环境史研究对话的可能性——反思2016年美国环境史学会年会

发布时间:2018-10-25 16:36
【摘要】:2016年美国环境史学会年会于3月30日至4月2日在西雅图召开,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各抒己见,共同展现了国际环境史学界的最新理论动态和学术前沿。会议坚守与创新并举,学界业已成熟、耳熟能详的论题在引入新的视角和个案后,理论深度不断拓展。诸如宏大的全球环境史叙事与微观的地方性知识、工业污染问题的拓展和新的价值关怀、环境史研究的旨趣与历史学的本真、民族性与史学认知思维差异等议题可谓推陈出新。环境史的公共性和知识传播与转换的数字化、美国环境史研究的时空拓展及环境史、感观史、心理史学的结合等,彰显着环境史的新动向和研究者强烈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中国环境史研究在此次大会上有着自身特别的景致,既激发了彼此如何对话的诸多思考,又明晰了未来双赢和共同发展的路径。
[Abstract]:The 2016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Environmental History was held in Seattle from March 30 to April 2. Schola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expressed their views, showing the latest theoretical trends and academic frontiers i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history. The academic circles have been mature and familiar with the topic after introducing new perspectives and cases, the theoretical depth has been continuously expanded. Such topics as the grand narrative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history and microcosmic local knowledge, the expansion of industrial pollution problem and new value concern, the purport of environmental history research and the true nature of histor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ationality and cognitive thinking of historiography, etc. The publicness of environmental history and the digitalization of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the space-time expansion of Americ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research and the combination of environmental history, perception history and psychological historiography show the new trend of environmental history and the intense exploration spirit and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of the researchers. The study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history has its own special scenery in this Congress, which not only inspires many thoughts on how to talk to each other, but also clarifies the path of win-win and common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X-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梅雪芹;;水利、霍乱及其他:关于环境史之主题的若干思考[J];学习与探索;2007年06期

2 高国荣;;环境史在美国的发展轨迹[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6期

3 包茂红;;澳大利亚环境史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2009年02期

4 梅雪芹;;中国环境史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史学月刊;2009年06期

5 梅雪芹;;中国环境史的兴起和学术渊源问题[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包茂红;;拉丁美洲环境史研究[J];学术研究;2009年06期

7 王利华;;全球学术版图上的中国环境史研究——第一届世界环境史大会之后的几点思考[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包茂红;;国际环境史研究的新动向——第一届世界环境史大会俯瞰[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高国荣;;城市环境史在美国的缘起及其发展动向[J];史学理论研究;2010年03期

10 ;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J];思想战线;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原宗子;;在日本的中国环境史研究[A];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2 梅雪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境史研究的几个问题[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3 理查德·怀特;毛达;;后话环境史:见证一个史学领域的成熟[A];都市文化研究(第6辑)——网络社会与城市环境[C];2010年

4 汤艳梅;;英国城市环境史研究源流与现状[A];都市文化研究(第6辑)——网络社会与城市环境[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秀文;中国期刊对环境史研究的关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邹逸麟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环境史的研究应进一步深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记者童力;环境史研究呈现新趋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梅雪芹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环境史思维习惯:中国近代环境史跨学科研究的起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杨伟兵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从区域视角深化西南环境史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梅雪芹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境史研究寻踪[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高澜;潜滋暗长:欧洲环境史新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王先明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中心暨历史学院;环境史研究的社会史取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记者 耿晓明 通讯员 刘向阳;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史研究中心成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欧洲环境史学会现任主席 德国慕尼黑大学历史系教授 克利斯托夫·毛赫 译 北京大学历史系 包茂红;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环境史?[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伟刚;从自然到城市:浅析美国环境史研究重心的演进[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2 徐延松;马丁·麦乐西与美国的城市环境史研究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3 董立顺;西夏环境史专题初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4 陈林博;重解“荒野”:威廉·克罗农的环境史学思想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赵明智;沃斯特西部环境史学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4年

6 梁志成;明代环境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李静;清至民国北川地区生态环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942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2942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7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