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具有"三致,,效应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可被植物吸收积累,通过食物链富集严重危害农产品和人类健康。因此,亟需解决PAHs在农作物体内的积累,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类健康。芘作为PAHs中4环污染物的典型代表,常被用作测定环境中PAHs污染的指示物和PAHs生物降解的模型分子。本文从长期受PAHs污染场区健康的植物车前草(Plantago depressa Willd)体内筛选到1株高效降解芘的功能植物内生细菌PW7,系统地探究了环境条件对其生长和芘降解能力的影响;探讨了菌株PW7在小麦体内的定殖动态及对植物吸收降解芘的影响。该研究结果为利用功能内生细菌减少植物体内PAHs的含量和保证农产品安全提供了菌种支持及理论依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具有芘降解特性的功能植物内生细菌的分离筛选及条件优化(1)本文通过富集培养,从PAHs污染的车前草(Plantago depressa Willd)体内分离得出1株高效降解芘的功能植物内生细菌PW7,经菌株培养特征、生理生化性质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菌株PW7初步鉴定为Serratiasp.。生长特性研究发现,菌株PW7存在二次生长特性,最适生长条件:pH7.0,盐浓度5g·L~(-1),温度30℃,装液量20 mL。此外,菌株PW7具有良好的耐盐性,且为好氧菌。该研究为菌株PW7应用于微生物降解PAHs提供依据。(2)菌株PW7能够利用芘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进行生长,10 d内对芘的降解效率为47.52%。环境条件对菌株降解芘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PW7的生长和芘降解的最适条件:温度30℃,pH 7.0。在一定范围内,底物浓度与菌株生长和芘降解成负相关,接种量与菌株生长和芘降解成正相关。当芘浓度为20 mg·L~(-1)时,菌株PW7对芘的降解率高达70.81%。外加碳氮源对菌株PW7降解芘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外加碳氮源为葡萄糖、麦芽糖、丝氨酸等时,10 d内菌株PW7对芘的降解效率高达60%以上。优化菌株降解芘的条件,为其高效快速地降解芘提供了参数依据。2.功能内生细菌在小麦体内的定殖特性(1)采用温室水培体系以及浸根(SR)、浸种(SS)和涂叶(PL)三种定殖方法,研究了植物内生细菌PW7在小麦体内的定殖情况和三种不同定殖方式的性能。菌株能够良好的定殖在小麦体内,可从根部向茎叶部转移,且对小麦生长有促进作用。与CK相比,SR、SS、PL中小麦的鲜重依次比CK提高了 25.00%、20.76%、15.45%。SR对小麦的促进作用最强。(2)小麦能够吸收培养液中的芘,并由根向茎叶传导。接种菌株PW7能够降低培养液中芘浓度,顺序依次为SRSSPLCK;与CK相比,SR、SS、PL中芘含量的减少率依次为51.36%、23.64%、12.11%。培养液中芘浓度及去除率随染毒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通过SR、SS、PL接种菌株PW7均能提高培养液中芘去除率,SR的芘去除率最大为78.28%,PL的芘去除率最差。(3)通过SR、SS、PL接种功能细菌PW7均可降低植物体内芘浓度和积累量。与CK相比,接种菌株PW7降低了小麦根部和茎叶部的芘含量及积累量,顺序依次为SRSSPLCK,说明功能菌株能影响小麦对芘的吸收代谢作用。SR中小麦体内芘含量和积累量最低,分别为29.49mg·kg~(-1)、3.66μg·pot~(-1),,与CK相比,其减少率最高,分别为61.99%、53.96%。随着培养液中芘浓度的增大,小麦根和茎叶中芘含量和积累量逐渐增大。小麦根部和茎叶部的花含量和积累量随着染毒天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接种菌株PW7的方式不同,小麦体内芘浓度和积累量不同,顺序依次为SRSSPLCK,与CK相比,芘含量的减少率依次是SRSSPL。接种功能内生细菌能够降低植物体内的芘含量和积累量。(4)通过SR、SS、PL接种功能细菌均使小麦的富集系数和传导系数减小。小麦对芘的富集系数和传导系数随着污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基本呈下降趋势;定殖方式不同,其富集系数和传导系数SRSSPLCK,但根部的富集系数变化不大。推测芘大部分在根部被降解,且培养液和小麦体内芘的去除效果SRSSPL,说明接种功能植物内生细菌可以降低植物体内芘的污染水平。菌株PW7的最适定殖方式为浸根。植物内生细菌能够定殖于宿主植物体内,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对芘的抗性和代谢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172;S51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雪;刘娟;高彦征;朱雪竹;孙凯;;2株降解菲的植物内生细菌筛选及其降解特性[J];环境科学;2013年02期
2 刘爽;刘娟;凌婉婷;朱雪竹;高彦征;;一株高效降解菲的植物内生细菌筛选及其生长特性[J];中国环境科学;2013年01期
3 唐玉斌;马姗姗;王晓朝;陈芳艳;;一株芘的高效降解菌的选育及其降解性能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4 王丽平;郑丙辉;隋晓斌;王安利;;一株高效多环芳烃芘降解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特性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10年06期
5 钟鸣;张佳庆;吴小霞;杨峰;马慧;陈丽静;;芘高效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J];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05期
6 任明;赵蕾;;一株韭菜内生高效氯氰菊酯降解生防细菌的分离与鉴定[J];西北农业学报;2010年03期
7 王蕾;聂麦茜;王志盈;玉亚;徐会宁;张睿;;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对芘的降解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01期
8 张宏波;林爱军;刘爽;乔敏;冯流;Shim Hojae;金京华;;芘高效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2010年01期
9 张培玉;郭艳丽;于德爽;成广勇;;一株轻度嗜盐反硝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和反硝化特性初探[J];微生物学通报;2009年04期
10 彭华;王维思;;河南省典型农业区域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状况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英歌;多环芳烃物理化学性质的确定及其在逸度模型和上海典型环境研究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孙磊;非培养方法和培养方法对水稻内生细菌和根结合细菌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马姗姗;一株芘高效降解菌的选育及降解特性、固定化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0年
2 周乐;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降解条件及其与玉米联合修复菲、芘污染土壤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3 陆志强;多环芳烃对秋茄幼苗的生理生态效应及其在九龙江口红树林湿地的含量与分布[D];厦门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
23350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335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