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qenum ZG-16)的分离鉴定及其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14 08:04
【摘要】:截至2014年底,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3717座,污水处理能力达1.57亿立方米/日,预计到2015年,全年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含水率为80%)产生量将达到3359万吨,即日产污泥9.2万吨。污泥具有含水量高、重金属含量高和病原污染等特点,污泥中的重金属严重限制了污泥资源化利用,并且会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内,危害人类的健康。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丝状真菌产生的有机酸能溶解或螯合环境中的重金属,达到治理重金属污染的目的。本文从无锡太湖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产小分子有机酸的产黄青霉菌,考察了其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效果,研究了不同培养方法及不同污泥含固率下对该菌污泥中重金属浸出的影响,并考察了其和自养菌联合作用去除重金属的效果。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自太湖新城污水处理厂浓缩池污泥中分离得到4株真菌,分别为毛霉菌、产黄青霉、简青霉和皮壳青霉,经实验选择了一株产草酸、柠檬酸、丙酮酸等小分子有机酸,酸化污泥环境的真菌,经形态学及IT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qenum),并命名为Penicilliumsp.ZG-16。该菌的适宜生长温度在20~35℃,适宜生长pH为3.0~8.0,对重金属离子Zn~(2+)、Cu~(2+)和Cd~(2+)抑制率80%浓度分别为200 mg/L、300 mg/L和500 mg/L,能耐受较高浓度的重金属。经过7天的纯培养,pH由初始5.0降至2.98,草酸、苹果酸、柠檬酸、丙酮酸和琥珀酸产量分别3.2 mmol/L、9.8 mmol/L、23.3 mmol/L、6.9 mmol/L 和 3.5mmol/L。(2)利用Penicilliumsp.ZG-16能有效浸出污泥中重金属。在加蔗糖的污泥和不加任何物质的污泥中接入10%(v/v)培养2 d的真菌菌丝,在10 d后,只加菌丝的污泥中几乎没有重金属浸出,加蔗糖和菌丝的污泥中重金属浸出率分别为Cd 4%、Cr 0.1%、Cu 2.1%、Ni 15%、Pb 3.7%和Zn 28%。产黄青霉需要额外添加碳源促进其在污泥中生长代谢,本文选择蔗糖作为碳源,经其处理后污泥中重金属能有效浸出。(3)丝状真菌Penicillium sp.ZG-16处理污泥过程中,污泥含固率是影响污泥重金属浸出的重要因素。污泥体系pH随着污泥含固率的降低而降低,在初始pH为7.0的情况下,1.1%含固率下污泥pH最低降至2.1,1.7%含固率下污泥体系pH降至2.5,3.4%含固率下污泥体系pH只能降至2.9。污泥含固率越低,有机酸产量越高,相应的重金属浸出率也越高,当污泥含固率为1.1%时,各重金属浸出率最大(Cd62%、Cr81%、Cu 20%、Ni 40%、Pb 57%、Zn 95%);污泥含固率为1.7%时,浸出效果也较为理想(Cd45%、Cr51%、Cu14%、Ni30%、Pb43%、Zn70%);而当含固率升至 3.4%时,污泥中各种金属浸出效果较差(Cd4%、Cr 0.1%、Cu 2.1%、Ni 15%、Pb 3.7%、Zn 28%)。对有机酸产量、pH和重金属浸出率做回归性分析可知,柠檬酸、丙酮酸和pH对各重金属影响较大,而草酸对各重金属影响较小。柠檬酸和丙酮酸是影响Cd浸出率的主要因素;草酸和柠檬酸对Cr浸出率影响最大;pH是影响Cu和Ni浸出率的关键因素;Pb浸出率受柠檬酸影响最明显;柠檬酸和pH对Zn影响最大。(4)根据重金属浸出的影响因素不同,选用的微生物种类也不同。自养菌选用本实验室分离保存的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LX5(CGMCC NO.0727),真菌采用本实验中的产黄青霉Penicilliumsp.ZG-16。采用三种不同的接种顺序:同时接种自养菌A.ferooxidansLX5和真菌Penicillium sp.ZG-16;先接A.ferrooxidans LX5 两天后接 Penicillium sp.ZG-16;先接 Penicillium sp.ZG-16 两天后接A.ferrooxidans LX5。采用丝状真菌Penicillium sp.ZG-16和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ferrooxidansLX5联合处理浸出污泥中时发现,Cd比较适合采用真菌和自养菌同步接种处理,Cr、Cu和Ni比较适合采用自养菌单独浸出,而Zn不论采用真菌处理还是自养菌浸出,都能取得理想效果。本文研究对于产黄青霉生物沥浸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703;X1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永生;魏东良;吴秀荣;;城市生活污泥处理新技术及其资源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26期

2 陈英,余林;污泥──一种液体财富[J];国外科技动态;1995年05期

3 彭晓峰,陶涛,陈剑波,朱敬平,李笃中;国际污泥研究现状初探[J];自然杂志;2002年04期

4 王新,陈涛,梁仁禄,周启星;污泥土地利用对农作物及土壤的影响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02期

5 俞锐;关于尽快制定杭州城市污泥处理和处置专项规划的建议[J];杭州科技;2004年04期

6 王激清;张宝悦;刘社平;;污泥的土地利用及其环境评价[J];张家口农专学报;2004年01期

7 ;常州污泥处理一举多得[J];苏南科技开发;2005年06期

8 俞锐;左明;;加大城市污泥处理技术创新研究力度的建议[J];杭州科技;2006年02期

9 黄亮;周启星;张倩茹;;有机酸去除污泥重金属前后硝态氮和铵态氮浓度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09期

10 俞崇武;;污泥治理的迷局[J];华东科技;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洪江;;污泥低温碳化技术分析和应用实例[A];2012(第四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刘静;梁轲;;炭化技术在污泥处理中的应用[A];四川省水污染控制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洪;徐庆元;王华峰;宋宝增;;污泥处理与处置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A];生物质能源开发应用与固废污染控制——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固体废物处理专业委员会2010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健;;污泥处理过程中的物质与能量流分析[A];2007水业高级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俞锐;左明;王菲菲;;污泥直接制砖的可行性再分析[A];2009(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中国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论文集[C];2009年

6 黄伟;俞林火;叶静;马军伟;郑纪慈;;污泥复肥的农业应用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7 董庆海;罗继亨;;污泥制建材产品的新技术[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8 王峰;乔庭明;南文哲;任洪华;高坤;;济钢球团配加利用炼钢污泥[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5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陈玲;董庆海;;污泥制建材产品的新技术[A];四川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Ⅰ)——污泥再生利用[C];2005年

10 贺建峰;;炼钢炼铁污泥的处理和应用[A];全国冶金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利用先进工艺与设备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佛山日报记者 孔德钦;高明现两万吨疑似印染污泥[N];佛山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李雪梅;城市污泥处理“后遗症”[N];民营经济报;2012年

3 记者 唐爱平;污泥处理成环保热点[N];湖南日报;2012年

4 见习记者 程凤 通讯员 鄢祖海;武汉将建3座污泥处理厂[N];湖北日报;2013年

5 本报通讯员 徐晶锦 记者 晏利扬;绍兴打响反偷倒污泥之战[N];中国环境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姚伊乐;工业污泥还有价值可挖[N];中国环境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吴殿峰;黑龙江最大污泥处理厂投用[N];中国环境报;2014年

8 张岳南;妥善处置工业污泥已刻不容缓[N];中国环境报;2005年

9 记者 杨永芹;破解污泥处理题[N];重庆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王凯 巩劲标;盛泽:污泥变资源 环境受益 经济得利[N];中国水利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宁欣强;A+OSA污泥减量工艺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代谢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施万胜;污泥水热处理过程中重金属的迁移行为[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吴青;生物可降解螯合剂IDS与GLDA去除工业污泥中重金属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庆;压实污泥作为尾矿屏障的可行性及微生物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杨珊珊;A~2MO-M工艺强化污水处理及原位污泥减量效能及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宋高举;基于绿色工业建筑评价体系的有害物源控制技术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5年

7 姚杰;污水污泥与高灰熔点煤制备水煤浆及气化实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8 戴前进;污泥热处置过程中二VA英和多环芳烃的排放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刘亚利;剩余污泥强化预处理及其厌氧产酸产甲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黄兢;胞外聚合物对重金属捕集及对污泥微泡扩增的行为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拜得珍;红壤中污泥N、P、K释放及淋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2 王存坡;不锈钢冷轧副产污泥的优化利用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齐亮;两性污泥脱水剂的制备及其对污泥絮体特性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伍琳瑛;脉冲超声耦合水力空化浸取分离污泥中重金属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赵松辉;污泥粘壁与三段法干燥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宣梦茹;污泥中具有生物有效性重金属的化学法去除及效果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7 胡艳平;铜冶炼废水污泥电动修复装置与技术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5年

8 王雨;预干燥污泥与煤矸石混燃技术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9 魏长河;化工废水处理污泥中有机污染物累积与分布特征[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10 李欢;大尺度污泥堆肥发酵槽吹吸式排风系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782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3782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b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