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电去离子电催化一体技术去除地下水硝酸盐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12 16:39
【摘要】: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我国地下水体已遭受到严重地污染,致使人们的生产生活面临巨大风险,研究发现硝酸盐污染已成为地下水体三大污染物之首。我国北方地区硝酸盐污染较南方地区严重。其中水体中的氮素污染主要由人类生产活动引起的。地下水流动缓慢,一旦受到污染,很难在短时期内恢复到最初状态。本课题将电去离子与电催化还原技术整合为思路,分别进行D407与717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实验优选,阴阳离子交换树脂体积配比的实验;电去离子电流效率的正交优化,电去离子反应器节能降耗的装置改装;电催化还原去除硝酸盐“脱硝产氮”的最佳控制参数的单因素与正交联合优化,Pd/Sn改性ACF电极电催化还原硝酸盐的机理研究。最终原创性地将电去离子反应器与电催化反应器有机整合,在各自优化条件下运行,验证电去离子电催化一体反应器分离、还原硝酸盐的处理效果。经过静态吸附实验与动态吸附实验发现717树脂的饱和吸附量(40.82mg·g-1)略微大于D407树脂的吸附量(39.21 mg·g-1),但D407树脂的NO3-的吸附性效果明显优于717树脂,在300 mg·L-1NO3--N溶液中,D407的最小平衡吸附量为13.28 mg·g-1,717最大平衡吸附量只有12.75 mg·g-1。D407的Langmiur吸附常数K值大于717。并且D407在外源干扰Cl-、SO42-离子存在条件下,吸附效果更优于717树脂。动态试验中D407的穿透点为72m L·m L-1,717树脂的穿透点为54m L·m L-1,由此最终确定D407NO3-的吸附效果明显优于717树脂;按体积比D407∶D001=5∶3时,经混合树脂的溶液出水p H接近中性。经过正交实验优化以及反应器的简化改进实验,最终确定电去离子反应器电流效率最优参数为:进水流量20 ml·min-1、电压35V、进水浓度70 mg·L-1、极水浓度50mg·L-1。在此条件下运行电流效率超过70%、NO3-去除率超过98%、出水NO3--N浓度低于2mg·L-1。并且改装后较改装前电压降低了10V,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在单因素实验与正交试验联合试验最终确定电流0.68A、溶液初始p H=6.4、硝酸盐初始浓度250mg·L-1。电催化还原NO3--N去除量超过50mg,N2-N选择率达到了62%,催化剂催化活性为20 mg·(g·h)-1,但电流效率均低下,均未超过10%。在电去离子与电催化确定的最佳参数下运行一体反应器,电流效率超过70%、NO3-去除率超过98%、出水NO3--N浓度低于2mg·L-1,最低可达到0.8 mg·L-1、出水电导率仅14 us·cm-1、最终出水p H为8.74,已经接近纯净水水质。阳极浓水室经电催化运行8h,氮气的选择率最大达到56%,电流效率最高达到43%。以7.2L 70 mg·L-1NO3--N溶液为实验原水,经过36h连续运行试验,总共去除77.78%的NO3-离子,且整个反应的N2选择率高达67.5%。且出水NO3--N浓度一直稳定在2 mg·L-1以下,出水电导率在120min后趋于平稳。但在模拟地下水Ⅳ级水质情况下,虽然电去离子部分未受到明显影响,电催化活性有所下降,但仍能大量脱除NO3--N。综合以上研究:电去离子电催化一体反应器在继承了电去离子技术与电催化还原技术的双重优势下可以有效而快速的分离水体中的NO3-离子,并且大部分转换为N2而彻底去除。该技术较其他脱氮技术有较明显优势,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改进,该方法必然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5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万本强,罗维忠,吴婉群;催化电合成聚吡咯膜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反应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3期

2 林文修;;电催化电极及其在氯碱工业上的应用[J];氯碱工业;1988年02期

3 宋海华,邬慧雄,马海洪;燃料电池技术在电催化反应领域的应用[J];化学进展;2004年03期

4 陈震;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在肉桂醇电解氧化中的应用(Ⅱ)——后续化学反应在电催化反应中的地位及其影响因素[J];物理化学学报;1993年03期

5 刘秉涛;宋海燕;李国亭;;氧化性物种在光电催化反应中的产生和利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6 李明;殷杰;孟勇;钟文周;兰支利;尹笃林;;粒子电极制备条件对三维电催化处理嘧啶醇的影响[J];化工进展;2013年05期

7 张建刚;许连河;魏刚;宋曰海;熊蓉春;;不锈钢电极电催化消毒饮用水[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8 ;技术市场[J];化工中间体;2007年09期

9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孙世刚;;微观尺度电催化:从原子排列结构明确的单晶表面到纳米结构表面体系[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2 孙世刚;;微观尺度电催化:从原子排列结构明确的单晶表面到纳米结构表面体系[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3 褚道葆;张秀梅;张莉艳;尹晓娟;姚文俐;;基于纳米TiO_2膜的异相电催化反应[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温青;电催化电极材料制备及应用于污水处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胡阳阳;电去离子电催化一体技术去除地下水硝酸盐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2 孟德发;二氧化铅阳极电催化降解纤维素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3 朱涛;水体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电催化降解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4 许连河;电催化消毒的作用机理及其持续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5 吕亚芬;多壁碳纳米管电极的制作、表征及其对生物分子的电催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079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4079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9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