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流体萃取与超临界水裂解耦合处理油泥中试
[Abstract]:Traditional sludge treatment has many problems, such as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easy to cause secondary pollution, low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so on. Multistage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 coupled with supercritical water cracking (SCWP) was used to treat the sludge without harm and to utilize it as a resource, in which heavy oil, high grade phenol and dense 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could be produced by multistage supercritical fluid gradient extraction. The residue of heavy colloid and asphaltene in the sludge was decomposed into CO,H_2, propylene and butene by supercritical water under the action of catalyst. After treatment,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ratio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 in the treated sludge was high, and the residue could be discharged innocuously.
【作者单位】: 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陕西省石油精细化学品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03174)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大环保科研专项(Ycsy-2014ky-A-20)
【分类号】:X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彩霞,马沛生;超临界水及其氧化反应的研究及应用[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3年06期
2 杜皓明;欧志阳;;用超临界水技术处理固体废弃物的发展现状[J];广州环境科学;2006年02期
3 李华;王燕;;超临界水在环境上的应用[J];能源与环境;2011年04期
4 伍莉;;超临界水处理垃圾新技术[J];世界研究与发展;1993年05期
5 黄键;;用超临界水处理有害废物[J];世界环境;1993年02期
6 ;日本使用“超临界水”作消毒剂[J];小学自然教学;2000年Z2期
7 林春绵,章渊昶,周红艺,潘志彦;超临界水中萘酚氧化分解的研究[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00年01期
8 潘志彦,俞尚清,周红艺,林春绵;超临界水中乙酸氧化的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02年12期
9 朱小峰,王涛;煤炭在超临界水中氧化的初步实验[J];过程工程学报;2002年02期
10 任辉,张荣,王锦凤,孙东凯,毕继诚;废弃生物质在超临界水中转化制氢过程的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晓丽;张荣;赵玉龙;毕继诚;;加热速率和粒径对聚乙烯在超临界水中转化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晏波;韦朝海;胡成生;吴超飞;谢成;;聚乙二醇废水催化超临界水气化产氢资源化研究[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苏根利;谢鸿森;丁东业;张月明;郭捷;;超临界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意义[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4 程乐明;姜炜;张荣;毕继诚;;超临界水中褐煤制氢过程分析[A];第七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尹开锯;邱绍宇;唐睿;张强;;304NG在超临界水中腐蚀后氧化膜分析[A];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科学技术年报(2011)[C];2013年
6 张勇;杨珏;单建强;朱元兵;卢冬华;;环形燃料在超临界水堆中的应用分析[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册(核能动力分卷(下))[C];2011年
7 郭烈锦;吕友军;金辉;;太阳能聚焦供热的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制氢技术经济性分析[A];2013年年会暨工业气体供应技术论坛论文集(上海)[C];2014年
8 刘学武;汤洁;覃旭松;陈申;陈国华;;超临界水热结合固相煅烧法制备LiMn_2O_4正极材料[A];第一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摘要集[C];2014年
9 熊挺;闫晓;黄善仿;黄彦平;;超临界水流动不稳定类型及动态特性分析[A];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科学技术年报(2011)[C];2013年
10 罗新;龙冲生;苗志;彭倩;王莹;张强;;超临界水中不锈钢的均匀腐蚀研究[A];中国核学会核材料分会2007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徐岩;超临界水反应器实现连续制氢[N];中国化工报;2009年
2 陶义;“超临界水”冷却核电站技术受关注[N];中国煤炭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精精;超临界水自然循环流动及换热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陈桂芳;煤在超临界水反应过程中的污染物迁移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3 衣宝葵;基于超临界水热解氧化的有机物资源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关清卿;藻与苯酚的超临界水气化过程与机理[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侯志强;脲、腈和酰胺在超临界醇或醇水混合体系中的醇解反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小利;基于超临界水技术构建CeO_2高能晶面暴露及Pt改性[D];浙江大学;2015年
2 黄晓典;苯酚在亚/超临界水体系下的催化气化及加氢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敏丽;褐煤在亚/超临界水中催化加氢液化升级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陈文霄;有机物在超临界水中溶剂化性质的计算机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汪全;超临界水蒸汽下电站金属氧化腐蚀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6 贾丹丹;超临界水在大型换热器中的流动与传热强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吴军;超临界水中子散射的Nelkin模型修正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8 张倩倩;新型超临界水中煤气化制氢产物的CO_2分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9 苗海军;超临界水中煤气化制氢热力发电系统的构建以及能量转化机理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10 覃杏珍;纤维素在超临界水中糖化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109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410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