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管网水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Abstract]:Taking the pipe network of a reclaimed water plant in Beijing as an example, 12 water quality indexes, such as routine physicochemical, microbial and olfactory organic matter, which are concerned about the use of river and lake recharge, flushing, and urban greening, are selected for monitor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H value, ammonia nitrogen and TOC reached the local standard of pollutant discharge in sewage treatment plant. The pH value, chroma, turbidity and ammonia nitrogen of the effluent met the water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various uses. With the decay of residual chlorine in the pipe network, the fecal coliform and salmonella in the effluent increased by about 3 orders of magnitude compared with the influent. The metabolic activity of microorganism in the pipe network leads to the increase of turbidity, chroma, TOC, ammonia nitrogen and olfactory organic matter, and the denitrification reaction may emit the greenhouse gas N _ 2O _ 2.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基金资助课题(14K02ESPCT)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4ZX07323001)
【分类号】:X7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纪涛;苏丽娜;西伟力;杨健;;天津市再生水利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6期
2 宋桂龙;谭一凡;谢良生;梁辉强;肖国增;苏德荣;韩烈保;;深圳特区再生水现状分析及利用对策探讨[J];节水灌溉;2009年09期
3 ;北京市再生水缓解缺水矛盾[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年09期
4 于颖;张新民;陈利顶;赵荣国;;合理利用再生水缓解城市缺水压力[J];北京观察;2009年08期
5 元淑清;吕春光;赵主林;;浅谈如何发展城市再生水利用[J];内蒙古水利;2009年06期
6 吕荣胜;李璨;;城市再生水利用及市场化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薛秀春;;水尽其用 方得长流——加强再生水利用[J];广西城镇建设;2010年05期
8 刘春洪;卢世煜;王东辉;;唐山市推进再生水利用的有益探索[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1年01期
9 吕立宏;;再生水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1期
10 陈卫平;;美国加州再生水利用经验剖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月红;;发掘再生水价值,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A];河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沈坚;;推进浙江省再生水利用的途径及政策建议[A];中国原水论坛专辑[C];2010年
3 贾凤伶;刘应宗;;基于循环经济的再生水利用模式及对策探讨[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下)[C];2010年
4 唐福生;李殿海;李育宏;;天津市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现状分析[A];全国排水委员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甘庆午;任丽艳;;浅谈再生水输配系统建设中的几个问题[A];第七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S16:其他相关的理论、技术、方法等[C];2012年
6 张晓峰;刘详举;赵乐军;;我国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管理特点分析[A];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廖昭华;张卫红;;城市再生水利用系统规划供需平衡及压力分析——以北京市大兴新城为例[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邵辉煌;方先金;黄鸥;;再生水用于城市景观环境水体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影响[A];2010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彭致功;杨培岭;刘洪禄;;北京缺水危机与再生水合理利用[A];2003年北京“水与奥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刘京;王强;王军;;绿色北京建设发展之中心城再生水利用[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飞鹏邋杨晓斌;本市去年使用再生水3.6亿立方米[N];北京日报;2007年
2 记者 冯劲松邋实习生 辜丽 通讯员 张军;中小规模再生水利用缘何成江城新宠?[N];长江日报;2007年
3 记者 李坤;北京:专家和市民代表建言用好再生水[N];中国水利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李坤;北京谋划再生水供需“对接”[N];中国水利报;2006年
5 汪新波 首都经贸大学副教授;发展再生水亟需政策支持引导[N];中国水利报;2006年
6 李卫卫;谁挡住了再生水的回用路[N];中华建筑报;2006年
7 记者 景鹏邋通讯员 张轶博;本市利用再生水占用水量14%[N];北京日报;2007年
8 周振勇 轩永利;再生水成为北京的新水源[N];北京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徐文青;再生水:首都发展不可或缺的第二水源[N];中国水利报;2007年
10 杨文杰;全国、省、市人大代表视察再生水利用[N];昆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马业萍;再生水入渗过程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分布及关联性分析[D];清华大学;2015年
2 刘克;北京市典型河湖再生水补水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3 相楠;天津市再生水利用及其环境经济影响的动态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4 李旭;北京市再生水利用的环境经济综合影响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5 唐运平;盐碱地区再生水景观河道水质改善与生态重建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宋杨;西安市再生水推广利用体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7 马进军;城市再生水的风险评价与管理[D];清华大学;2008年
8 胡海珠;河湖防渗条件下包气带再生水反应运移及其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9 于德淼;景观用再生水水体富营养化特性及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青;天津市再生水建设与使用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魏益华;再生水灌溉对蔬菜品质和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3 韩思茹;再生水资源定价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峰;再生水补给地下水过程中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杨雅银;再生水灌溉绿地的环境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6 雷妮;城镇再生水资源配置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7 张志敏;呼和浩特市再生水水质动态及滴灌堵塞效应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娜;再生水—土壤—蔬菜体系中Pb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9 刘洋;横岗片区再生水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10 范丽煈;模拟再生水管网水质变化、生物稳定性及生物膜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4235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423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