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水稻田中砷污染的生态效应及其控制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09 17:07
【摘要】:水稻土中的砷污染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并可以被水稻植株吸收积累在籽实中,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食用人群健康。了解和评估砷污染的生态效应是对其生态风险控制和预测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土壤砷污染为研究对象,对土壤中砷污染的生态效应进行评估分析,同时对土壤中砷污染的修复进行了初步研究。具体内容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目前我国使用土壤中的总砷浓度作为土壤中砷的污染程度的评估指标,不能很好的反映其生物可利用性。研究应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FPXRF)快速分析水稻根部的砷含量,并以此作为评估水稻土中砷污染的指标。结果表明由于水稻根的富集作用,使得其砷含量要高于水稻土,尤其是在低污染场地(砷污染30 mg kg-1),FPXRF分析水稻根中的砷水平要好于分析土壤中砷水平。此外,FPXRF对根的砷测量结果与水稻籽实和水稻叶子中砷的线性相关关系高于土壤中总砷与他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带有铁膜的湿地植物的根能够作为一个生物指示物,与FPXRF快速分析手段结合,对土壤中砷的污染进行快速评估。由于砷与重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的伴生性,砷污染地区往往还存在其他重金属的污染,水稻土中的重金属元素同样能通过在水稻籽实中的积累,对当地居民产生健康威胁,而在砷污染地区,砷与重金属元素的联合暴露具有更复杂的生态效应。因此研究探究了水稻土中砷污染对其他重金属元素在水稻植株中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土的砷污染能够促进轻稀土元素在水稻籽实中的积累效应,土壤中砷元素高的场地,其轻稀土元素在水稻植株中的积累率更大。然而对重稀土的影响作用较弱,另一方面,水稻土砷污染对铅的迁移与积累作用没有发现明显的相关关系,这可能是由于采样点范围较广,而且金属元素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与积累受水稻品种、土壤理化性质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同样证明了水稻根表铁膜对稀土元素有富集作用,但是富集效应不及对砷的富集。避免土壤砷污染的生态健康风险的方法是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土壤污染修复也是治理环境污染最有效的控制手段。近年来,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砷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过程中会将无机砷转化为有机砷挥发至空气中,从而产生更广泛的污染效应。对砷的挥发的控制是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实验通过引入生物电化学系统对土壤中砷的挥发进行调控,结果发现实验组的砷的挥发量相比于对照组减少了0.76mg m-2,土壤孔隙水中的砷含量也相比于对照组减少了62.1μg kg-1。生物碳的添加将会导致土壤中砷的大量析出,引入生物电化学系统后,土壤中砷的生物有效性将会大大降低,砷的挥发也减少了1.81mg m-2。引入生物电化学系统改变了土壤环境,进而影响了土壤中砷的形态,减弱了土壤中砷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砷污染土壤进行生物电化学调控能够对土壤中砷的生态效应进行有效的控制。本研究得到的结果丰富了土壤中砷污染生态效应的理论内容,同时为水稻田中砷污染生态效应的控制提供了参考方法。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5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汉池,陈俊义,沈丹锋;砷污染对水稻的影响及其转化措施[J];上海农业科技;2002年01期

2 亦农;砷污染在印度扩散[J];世界农业;2003年07期

3 王阳生;冶金部砷污染防治会议在{嚲烧倏猍J];重有色冶炼;1980年Z1期

4 张毅;唐丁丁;;自然因素作用下的砷污染[J];环境保护;1990年05期

5 谢正苗,,黄昌勇;土壤-水稻系统中砷污染表征与相关性校验[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1996年07期

6 张晓红,陈敏;印度西孟加拉州发生世界上最严重的砷污染[J];环境科学动态;1998年03期

7 张晓红,陈敏;印度西孟加拉州发生全球最严重的砷污染[J];环境导报;1999年01期

8 冯德福;砷污染与防治[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9 丁亮;评估孟加拉国的砷污染[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3年01期

10 吴洵;重视茶园砷污染[J];中国茶叶;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黎明;聂亚峰;周建梅;周廷;鲁胜利;;莲花泡农场农田砷污染分布情况分析[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2 吴文铸;郭敏;石利利;夏峰;蔡道基;;土壤固砷处理砷污染水体应用研究初探[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2年

3 张辉;;河套地区地下水砷污染成因的同位素证据[A];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4 曾东;许振成;;筛选并利用抗砷菌与蜈蚣草互作对砷污染土壤修复作用的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5 熊金波;樊昊心;王文明;蔡林;王革娇;;砷污染煤矿土壤砷抗性微生物分离和宏基因组文库构建[A];首届全国微生物基因组学学术研讨会会程与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熊金波;樊昊心;王文明;蔡林;王革娇;;砷污染煤矿土壤砷抗性微生物分离和宏基因组文库构建[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王革娇;熊金波;樊昊心;王文明;蔡林;;砷污染煤矿土壤砷抗性微生物分离和宏基因组文库构建[A];2006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周廷;朱宝霞;王新明;马爽;崔洋;常波玮;;蜈蚣草修复东北某地日本遗弃化学武器砷污染土壤的可行性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9 孙菱;肖思海;杜娟;胡伟;钱新;;砷污染事故区域事故后污染状况研究[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10 程明亮;;环境毒物砷污染与肝病[A];第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世界卫生组织供稿 海萃译;饮用水砷污染灾难逼近[N];健康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倪金合;向砷污染“宣战”[N];中国黄金报;2013年

3 记者 林小春 任海军;德啤被砷污染 但“仍处低水平”[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4 朱景朝;新疆科学家攻克土壤砷污染控制难题[N];西部时报;2013年

5 戴敬凯 杨涛利;盐碱土砷污染有治了[N];中国环境报;2013年

6 太原环医所;砷污染[N];光明日报;2003年

7 潘希;我国科学家“阻击”砷污染[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8 记者 鄂平玲;独山县砷污染事件已妥善处置[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9 王立芳;广西河池受砷污染村民接受治疗[N];西部时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董子凡;无形杀手砷污染如何现形?[N];科技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熊金波;微生物群落结构在砷污染土壤蜈蚣草根际和不同深度土壤中的变化[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莫小荣;复合矿化稳定剂对砷污染土壤稳定效果及机理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2 谢伟;不同水分条件下砷污染对土壤酶活性影响及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刘攀攀;水稻田中砷污染的生态效应及其控制的初步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4 刘玲;砷污染土壤中砷氧化菌的筛选[D];广东工业大学;2007年

5 唐敏;砷污染土壤萃取修复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牛秋雅;砷污染治理及砷资源回收利用的清洁生产新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7 王京;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区砷污染地球化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钊;砷污染土壤—水稻中砷形态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9 周鑫;内蒙古某矿区水环境砷污染特征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10 张立萍;砷污染土壤的稳定化修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376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4376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1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